1 拼音
shāng shǔ
2 英文參考
affection by summer-heat[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sunstrok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ild summerheat strok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傷暑:1.病名;2.病因。
4 病名·傷暑
傷暑為病名[1]。
4.1 中暑熱而致的病證
《醫林繩墨》卷一:“傷暑者,由其暑熱勞傷元氣之所致也。其癥日間發熱,頭疼眩運,躁亂不寧,無氣以動,亦無氣以言,或身如針刺,小便短赤,此為熱傷元氣也,宜以黃連香茹飲,或清暑益氣湯、黃連解毒湯,量其虛實而與之。”
《醫方簡義》卷二:“傷暑者,因受暑而傷,暑熱傷氣,一受暑邪,不急調治,漸入營分,陽已外泄,陰氣更被耗散,陰陽兩虛,形若虛勞,內熱外寒,脈必虛數,東垣清暑益氣湯最妙,如胃中痞滿者,去黃芪甘草可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傷暑者……其所及之癥,有吐,利,腹痛,氣逆,發熱,頭疼煩渴,肢冷疼,前板齒寒,無汗,脈虛或遲或伏,昏悶者,宜香茹飲;有身熱,小便不利者,宜益元散;有吐瀉寒熱,喘咳痞滿,體腫倦臥,便赤者,宜六和湯;有發熱嘔血者,宜黃連二錢,酒煎服;有暑天身熱頭疼燥渴者,宜麥冬湯;有暑天發渴者,宜生津丸。”
4.2 輕癥中暑
傷暑(sunstroke[2]、mild summerheat stroke[3])是指輕癥中暑[3][4][1]。《醫學心悟》卷三:“傷暑者,感之輕者也,其癥煩熱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癥汗大泄,昏悶不醒,或煩心、喘喝、妄言也。”
5 病因·傷暑
傷暑指病因[1]。《難經·四十九難》:“何謂五邪?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6 關于中暑
中暑為病名[5]。
6.1 感受暑邪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病證
中暑指感受暑邪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病證[5]。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癥見突然悶倒,昏不知人,或身熱煩躁,氣喘不語,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大汗或無汗,脈虛數,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5]。治當移患者至涼爽通風處,法當清暑、解熱、開竅,先用辟瘟丹、消暑丸灌服,后用益元散、白虎湯、清營湯等[5]。并可配用針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5]。元氣不足者,當調補元氣為主,少佐解暑[5]。一名中暍、中熱[5]。
6.2 暑風
中暑指暑風[5]。《醫碥》卷一:“中暑,或名暑風,以與中風相似也。”
6.3 陰暑
中暑指陰暑[5]。《時病論·中暑》:“潔古曰:靜而得之為中暑。東垣曰:避暑乘涼得之者,名曰中暑。其實二說皆是陰暑之證……。”
6.4 暑日受寒,腹痛吐瀉
中暑指暑日受寒,腹痛吐瀉者[5]。《六因條辨》上卷:“暑熱相逼,好食生冷,不禁房欲,遂至腎陽內歉,腠理不密,寒涼暑濕,乘虛直入,頃刻胸腹悶痛,肢逆汗冷,吐瀉交作。此無論動靜,而即為中暑也。”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1.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8.
治療傷暑的方劑
- 石膏知母湯
主治:主治傷暑咳嗽,身熱引飲,內熱煩躁者。治暑熱傷肺,咳嗽。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癥因脈治》卷...
- 玉龍丸
:焰消,明礬,滑石,硫黃1兩,白面6兩。主治:傷暑泄瀉,或二便秘。用法用量:水送下。制備方法:水為...
- 香薷丸
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三十丸。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煩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惡心,口...
- 消暑圓
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傷暑,發熱頭疼。中暑為患,藥下即蘇,傷暑發熱頭疼,用之尤驗。夏月常服...
- 升降散
其不吃葷腥之味。俾藥后熱解疹透為安。各家論述:《傷寒瘟疫條辨》:是方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姜黃為佐...
- 更多治療傷暑的方劑
治療傷暑的穴位
- 內迎香
鼻甲交界的黏膜處。內迎香穴主治暈厥,目赤腫痛,中暑,鼻癢,鼻塞,咽喉腫痛,頭痛,鼻塞,鼻淵,喉痹,...
- 八邪
。”寒:寒為病因六淫之一。為冬令主氣。屬陰邪,易傷陽氣。寒氣侵人,阻滯氣血活動,成為痛證原因之一。...
- 曲澤
手清,逆氣,嘔血,時瘛,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心痛,卒咳逆,曲澤主之,出血則...
- 商陽
喉腫痛,耳嗚耳聾,中風昏迷,熱病,發熱,高熱,中暑,無汗,齒痛,下齒痛,青盲,頷腫,胸滿,胸中煩悶...
- 絕陽
喉腫痛,耳嗚耳聾,中風昏迷,熱病,發熱,高熱,中暑,無汗,齒痛,下齒痛,青盲,頷腫,胸滿,胸中煩悶...
- 更多治療傷暑的穴位
治療傷暑的中成藥
- 復方香薷水
功能與主治:解表化濕,醒脾和胃。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暑濕,寒熱頭痛,脘腹痞滿脹痛,惡心欲吐,腸鳴腹瀉...
- 疳積散
痘學真傳》卷七引葉氏方之疳積散主治痘后飲食不禁,傷暑而成疳積。用法用量:10歲者每服1錢,酒釀泡湯調...
- 胃苓丸
1兩,白芍(炒)1兩,甘草(炙)5錢。主治:途中傷暑而作水瀉、腹痛煩渴者;行人不服水土。用法用量:每...
- 救急散
瀉,心腹絞痛,嘔吐惡心,四肢厥冷,口渴心煩;夏月傷暑腹痛,胃痛。用法用量:每服1-2錢,1日2-3次...
- 蓮花峰茶
暑,祛痰利濕,健脾開胃,理氣和中。用于四時感冒,傷暑挾濕,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泡...
- 更多治療傷暑的中成藥
傷暑相關藥物
- 藿香正氣水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
- 藿香正氣軟膠囊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
- 仁丹
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暑開竅。用于傷暑引起的惡心胸悶,頭昏,暈車暈船。【規格】每10粒...
- 六合定中丸
方藥藥品。【功能主治】祛暑除濕,和中消食。用于夏傷暑濕,宿食停滯,寒熱頭痛,胸悶惡心,吐瀉腹痛。【...
- 清涼油
】【功能主治】清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用于傷暑引起的頭痛,暈車,蚊蟲叮咬。【規格】每盒裝3克【...
- 更多傷暑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傷暑
- 《普濟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濕門]中暑附論
夫傷暑者。乃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陽相火用事之時也。炎熱大行。爍石流金。草萎河涸。人或傷之則發熱自...
- 《雜病廣要》:[外因類]中暑
《甲乙經》云∶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按∶此《素問·刺志論》文。)蓋寒傷形而不傷氣...
- 《壽世保元》:[卷二]中暑
拭以冷布。或浴以涼泉。則腠理寒侵逆其時令。即病曰傷暑矣。其藏于肌表之間。至秋收斂陽回。邪正交爭。故寒...
- 《古本難經闡注》:正文
之。以明治法之不得混也。何謂五邪。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此言外...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傷門]傷暑
《此事難知》傷暑有二∶動而傷暑,心火大盛,肺氣全虧,故身脈洪大。動而火勝者,熱傷氣也,辛苦人多得之,...
- 更多古籍中的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