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上取為針灸治法術語。與“下取”對舉。即從上施治[1][2]。
4 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上取
上取有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或指吐法[1]。《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其氣積于胸中者,上取之。”
下病上取指病癥在下,取治于上。如《肘后歌》:“腿腳有病風府尋”;又如脫肛取百會;鶴膝風刺尺澤、曲池等[2]。
5 針刺上部穴位治療上部疾病·上取
上取指針刺上部穴位治療上部疾病。如氣積胸中,針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1]。《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其氣積于胸中者,上取之。”
下病上取為一種與病氣上下相反的治法。《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氣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指病證的表現、部位偏于下,從臨床主證所在部位以上的臟腑或體表,用藥物或針灸進行治療。如癃閉因于中氣不足者,用補中益氣法;子宮脫垂,用蓖麻子仁搗碎敷百會穴等。本法的運用,當以謹守病機為前提,結合病因、臟腑經絡辨證,注意整體聯系以及上下升降的調節。[3]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9.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2.
古籍中的上取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五十九產難門]逆產
,速扶產婦于盆上坐,候冷易之,凡三易則胎正。又法上取灶底心黃土細研五合,以生姜汁煎令熱,調如糊,涂產...
- 《普濟方》:[卷一百七十七消渴門]消渴
或燒絞取汁。服之盡。更治渴。(出危氏方)糯稻稈灰上取中一尺。燒淋汁飲。或不燒便煎服亦妙。同生牛乳細呷...
-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七]治胞衣不出諸方
石當歸。酒調下二錢。治胞衣不出。若腹滿則殺人方。上取黑豆一合。炒令熟。入醋一小盞。煎三五沸。去滓。分...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六]治一切諸方
成膏。每用。看瘡大小涂。日三兩度用之。治一切方。上取吐出蛔蟲。燒灰細研。先以甘草湯洗瘡。后摻之。又方...
-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五]治一切癬諸方
燒為灰)上細研如粉。每服。以溫酒調下一錢。又方。上取莨菪葉。搗令極爛。以少蜜和封之。又方。上取羊蹄根...
- 更多古籍中的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