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上瞼(upper eyelid)為中醫眼科學解剖名稱、人體部位名[1]。見《審視瑤函》。又名上胞(《銀海精微》)、上睥(《證治準繩·雜病》)[1]。即上眼瞼[2]。其上界為眉,下界為上瞼之眼弦[1]。
4 關于眼瞼
眼瞼中醫稱為胞瞼[3]、眼瞼、眼胞(《脈經》)、目睥、目胞(《張氏醫通》卷八),是眼的最外部分,包括上瞼(又稱上胞、上睥)和下瞼(又稱下胞、下睥),有保護眼球的作用[4]。見《秘傳眼科龍木論》。《銀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瞼者,下瞼也。”故又稱上胞、下瞼。眼瞼內應于脾,為五輪中之肉輪,脾胃又相為表里,故《張氏醫通》卷八:“上下胞,其上屬脾,而下屬胃。”因此,眼瞼疾病常與脾胃有關。
眼瞼為位于眼眶前部,覆蓋于眼球表面的軟組織。分上、下兩部分,有保護眼球的作用。上、下眼瞼間的裂隙稱瞼裂。正常睜眼時,上瞼緣可達角膜上緣下2毫米。上下眼瞼相連處為眥。靠近鼻側為內眥,靠近顳側為外眥。內眥處有肉狀隆起為淚阜;淚阜周圍的淺窩為淚湖;淚阜外側有一淡紅色縱行皺褶,稱半月皺襞。眼瞼的邊緣稱瞼緣,瞼緣前唇有2~3行排列整齊的睫毛,后唇有瞼板腺開口,前、后唇之間稱唇間線或灰白線。
詳見眼瞼條。
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2.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2.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古籍中的上瞼
- 《瘍醫大全》:[卷十一眼目部]外障門主論
梔、大黃、甘草、燈心、蓄、木通、滑石、車前子。)瞼生瘡外障按此證皆因脾胃二經停積,風熱作癢流淚,用...
- 《銀海指南》:[卷二]脾經主病
,名漏睛,屬太陽郁熱不宣。睥翻粘瞼,屬陽明胃火。上睥生肉粒,名偷針,下睥生肉粒,名眼癉。腫痛屬風郁...
- 《古今醫鑒》:[卷之九]眼目
減薄荷。若白珠有紅箭翳膜,清肺為主,加羚羊角為君上瞼胞腫如桃,此脾經病,瀉脾,加砂仁、連翹,減草決明...
- 《瘍醫大全》:[卷十一眼目部]內障門主論
兩經積熱血難消,眉骨眼眶酸與痛,風痰作楚或房勞,上胞腫澀難睜視,色欲傷神為阿嬌,拳毛倒睫無他故,脾肺...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五·傷寒]五臟痿
》曰∶大經空虛,發為脈痹,傳為脈痿。(胞絡者,心上胞絡之脈。心悲哀太甚,則令心上胞絡脈絕,手少陽氣內...
- 更多古籍中的上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