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拉丁名
- 5 英文名
- 6 山楂的別名
- 7 山楂的處方用名
- 8 山楂來源
- 9 山楂的產地
- 10 山楂的原植物形態
- 11 山楂的栽培
- 12 山楂的病蟲害
- 13 山楂的采收與初加工
- 14 山楂的生藥性狀
- 15 山楂果實的貯藏
- 16 山楂的炮制
- 17 山楂的性味歸經
- 18 山楂的功效及主治
- 19 山楂的用法用量
- 20 山楂的化學成分
- 21 山楂的藥理作用
- 22 山楂的營養價值
- 23 山楂的食療功效
- 24 適合吃山楂的人群
- 25 山楂的食用禁忌
- 26 與山楂相克的食物
- 27 山楂食用建議
- 28 治療高脂血癥的山楂制劑
- 29 山楂的藥典標準
- 29.1 品名
- 29.2 來源
- 29.3 性狀
- 29.4 鑒別
- 29.5 檢查
- 29.6 浸出物
- 29.7 含量測定
- 29.8 山楂飲片
- 29.9 出處
- 30 參考資料
- 附:
1 拼音
shān zhā
2 英文參考
fructus crataegi,haw[朗道漢英字典]
Chinese hawthor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ructus Crataeg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awthorn fru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山楂
山楂為中藥名,出自《本草衍義補遺》[1]。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 或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的干燥成熟果實[2]。山楂生藥為圓形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0. 2~0. 4cm。外皮紅色,具皺紋,有灰白色小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5粒淺黃色果核,但核多脫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見短而細的果梗或花萼殘跡。氣微清香,味酸、微甜。炒山楂表面顏色加深,味酸微甜[2]。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味微酸[2]。山楂炭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味澀[2]。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2][1]。歸脾、胃、肝經[2][1]。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能,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山楂長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以及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2]。炒山楂酸味減弱,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積[2]。用于脾虛食滯,食欲不振,神倦乏力[2]。焦山楂不僅酸味減弱,且增加了苦味,長于消食止瀉[2]。用于食積兼脾虛和痢疾[2]。山楂炭其性收澀,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2]。可用于胃腸出血或脾虛腹瀉兼食滯者[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山楂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ructus Crataeg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hawthorn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山楂的別名
山果紅、紅果、胭脂果、海紅、酸梅子、山梨、酸查、鼠查、赤瓜實、赤棗子
7 山楂的處方用名
8 山楂來源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 或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的干燥成熟果實[2]。
9 山楂的產地
山楂原產中國、朝鮮和俄羅斯西伯利亞。遠在2000年前已有關于山楂的記載。山楂適應性很強,豐產性好,一般栽培每公頃產量可達22.5t以上,果實耐貯運,適于山地、沙荒地發展。
山楂屬植物廣泛分布于北半球,亞、歐、美各洲。在中國,很多省(自治區)都有山楂屬植物分布,華北、東北各省最多,主要產區有遼寧省的遼陽、開源,山東省的益都、泰安、萊蕪、平邑,河北省的興隆、青龍、遵化、撫寧、淶水,山西省的晉城,河南省的林縣、輝縣,北京市的房山,天津市的薊縣。1986年全國山楂年產量在15萬噸以上。山楂栽培以中國為最盛。
山楂主產于山東、河北、河南、遼寧、江蘇等地[1]。
10 山楂的原植物形態
山楂樹高6-7m。樹皮暗灰色。葉單生,廣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11cm,寬4-7cm,先端漸尖,呈5-9裂的羽狀分裂,葉緣具銳鋸齒,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葉柄長2-6cm。花為兩性花,花瓣白色,由12-25朵,果實近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果面紫紅色,果點較多;果肉有粉紅、紫紅、青綠等色。
11 山楂的栽培
山楂苗栽植后2-4年開始結果,10年左右進入盛果期,經濟栽培壽命可達100年以上,一般株產30-50kg,也有株產達500kg以上的大山楂樹。
山楂的芽有花芽、葉芽和隱芽之分。發枝力強,枝條密生,枝有開張性。山楂的生長期約為180-200天,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140-160天。植物適應性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十分嚴格,在年均溫2-22.6℃,絕對最低溫-1 -41℃,>=10℃積溫2000-5000℃無霜期1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70-1546mm。喜光,在光照條件良好的環境中,可明顯提高坐果率,果實著色好,糖分高。根系分布在地下40-60cm處,但土層深厚時仍可向下伸長,故栽植山楂應選土層深厚地段。
主要栽培品種有:豫北紅、秋金星、敞口、燕瓤紅、紅瓤綿、軟籽、小金星。
多用嫁接繁殖。秋季和春季都可以栽植。栽植密主土壤瘠薄地可采用3m×4m的株行距,土壤肥活地可為4m×5m。
12 山楂的病蟲害
山楂的主要病蟲害有:食心蟲類、金龜子類、介殼蟲類、白粉病。
13 山楂的采收與初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切片,干燥[2]。
14 山楂的生藥性狀
山楂為圓形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0. 2~0. 4cm。外皮紅色,具皺紋,有灰白色小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5粒淺黃色果核,但核多脫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見短而細的果梗或花萼殘跡。氣微清香,味酸、微甜。(《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山楂果實的貯藏
山楂果實較易貯藏,關鍵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為0-5℃,如溫度在0℃時,相對濕度應為85-95;如溫度在0℃以上時,相對濕度應為80-85%。貯藏方法有窖藏、缸藏、筐藏和埋藏等。埋藏法是在背陰的地方,挖深1m、直徑0.7m的圓坑,坑底鋪一層厚15-20cm的細沙,然后選無傷的果實堆放在沙子上,厚約50cm,上面再蓋上15-20cm厚的細沙,最后覆土填平或堆成土堆,于10月至11月貯藏,可貯至第二年5月,埋后不用管理。
16 山楂的炮制
明代除沿用上述方法外,還提出了“核有功力不可去”(《本草通玄》)[2]。
清代增加了炒炭(《外科證治全生集》)、姜汁拌炒黑(《本草述鉤元》)、姜汁炒(《溫熱暑疫全書》)、童便浸(《本經逢原》)等炮制方法[2]。同時還對炮制的作用有較多論述[2]。如生食損齒(《握靈本草》);炒黑,能治血積(《本草述鉤元》);去核不發熱(《本經逢原》);“去核用,核能化食磨積,治疝,催生,研碎化瘀,勿研消食,童便浸、姜汁炒炭,去積血甚效”(《得配本草》)[2]。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黃、炒焦、炒炭等[2]。
16.1 山楂的炮制方法
16.1.1 山楂
16.1.2 炒山楂
取凈山楂,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晾涼,篩去碎屑[2]。
16.1.3 焦山楂
取凈山楂,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外表焦褐色,內部焦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2]。
16.1.4 山楂炭
取凈山楂,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2]。
16.2 成品性狀
山楂為圓片狀,皺縮不平[2]。外皮紅色[2]。斷面黃白色,中間有淺黃色果核,多脫落[2]。氣微清香,味酸微甜[2]。
炒山楂表面顏色加深,味酸微甜[2]。
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味微酸[2]。
山楂炭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味澀[2]。
16.3 炮制作用
山楂長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以及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2]。如治療婦女氣滯血瘀的通瘀煎(《景岳全書》);治痛經、閉經的散結定痛丸(《傅青主女科》);治高脂血癥的降脂通脈飲(《中醫雜志》)[2]。
炒山楂酸味減弱,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積[2]。用于脾虛食滯,食欲不振,神倦乏力[2]。
焦山楂不僅酸味減弱,且增加了苦味,長于消食止瀉[2]。用于食積兼脾虛和痢疾,如治療飲食積滯的保和丸(《中國藥典》)[2]。
山楂炭其性收澀,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2]。可用于胃腸出血或脾虛腹瀉兼食滯者[2]。如用酸棗并山楂肉核燒灰,米飲調下,治腸風下血(《是齋百一選方》)[2]。
16.4 炮制研究
山楂主要含黃酮類(注:活血化瘀成分)、有機酸類(消食抑菌成分)、糖分、鞣質、維生素C、微量元素及磷脂等成分[2]。
1.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1)總黃酮和總有機酸含量:山楂中的總黃酮和總有機酸都集中在果肉中,山楂核中含量甚微,而山楂核又占整個藥材重量的40%左右,故去核的方法是合理的(核可另作藥用)[2]。山楂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和有機酸類成分含量差異很大,這與受熱程度有關[2]。炒山楂對黃酮類成分無明顯影響,有機酸稍有減量[2]。焦山楂黃酮類成分、有機酸則大大降低[2]。用電烘箱加熱的烘烤品則與烘烤溫度關系密切,超過175℃,黃酮類成分下降40%,總有機酸下降55%[2]。總之,加熱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兩類成分被破壞越多[2]。
(2)枸櫞酸含量:山楂加熱后,枸櫞酸含量變化較大,炒山楂比生山楂下降了17.47%,焦山楂下降了57.22%;炒山楂與焦山楂相比,也有顯著差異[2]。
(3)熊果酸含量:用薄層掃描法測得生山楂(北山楂)和焦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無顯著的差異[2]。
(4)總磷脂含量:采用鉬藍比色法和薄層掃描法測定山楂及其6種炮制品中總磷脂含量及磷脂組成分布,結果表明,隨著炮制溫度升高和加熱時間的延長,總磷脂含量明顯下降[2]。
2.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以小白鼠胃腸推進功能、胃中游離酸、胃蛋白酶及山楂中亞硝酸鹽含量為指標,對山楂生品、炒品、炒焦品和炒炭品進行比較[2]。結果表明,生品或炒品對小白鼠的消化能力影響較大,可以增強[2]。亞硝酸含量較低[2]。初步認為,山楂入消食藥以生品或炒品為好[2]。
另通過抑菌實驗表明,焦山楂和生山楂對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兩者無明顯差別[2]。其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較水煎劑有所增強[2]。
16.5 山楂飲片的貯存方法
17 山楂的性味歸經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2][1]。歸脾、胃、肝經[2][1]。
18 山楂的功效及主治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能,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功能[2]。山楂長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以及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2]。如治療婦女氣滯血瘀的通瘀煎(《景岳全書》);治痛經、閉經的散結定痛丸(《傅青主女科》);治高脂血癥的降脂通脈飲(《中醫雜志》)[2]。
1.治肉積食滯,腹痛泄瀉,細菌性痢疾,痰飲痞滿吞酸,黃疸,疝氣偏墜脹痛[1]。
炒山楂酸味減弱,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積[2]。用于脾虛食滯,食欲不振,神倦乏力[2]。
焦山楂不僅酸味減弱,且增加了苦味,長于消食止瀉[2]。用于食積兼脾虛和痢疾,如治療飲食積滯的保和丸(《中國藥典》)[2]。
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山楂炭其性收澀,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2]。可用于胃腸出血或脾虛腹瀉兼食滯者[2]。如用酸棗并山楂肉核燒灰,米飲調下,治腸風下血(《是齋百一選方》)[2]。
19 山楂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黃或炒焦用[1]。
20 山楂的化學成分
山里紅山楂果實中含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黃酮類、維生素C、內酯及苷類[1]。
野山楂果實中含山楂酸、咖啡酸、齊墩果酸、蘋果酸、鞣質、皂苷及維生素C等[1]。
21 山楂的藥理作用
山楂果實有增加胃液消化酶,幫助消化的作用,及降血脂作用;乙醇提取物給兔靜脈注射,可使血壓緩慢、持久地下降;所含黃酮、皂苷能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兔心冠脈流量[1]。山楂可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1]。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大腸肝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1]。
近代對山楂作了大量研究,證明除健胃止痢外,尚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流量、抗心律不齊、降壓、降血脂、抗菌等作用。
22 山楂的營養價值
果實營養豐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有機酸、鈣、鐵、磷及多種維生素,比柑橘、蘋果等多種果實主要營養成分含量較高,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僅次于棗、獼猴桃,是蘋果的1.7倍和柑橘的2-3倍;鈣含量達到850ppm;還含有大量的紅色素、果膠質和多種藥用成分,所含維生素C和黃酮類藥物有抗癌作用。
1. 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臟活力、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軟化血管及利尿和鎮靜作用;
2. 山楂酸還有強心作用,對老年性心臟病也有益處;
3. 它能開胃消食,特別對消肉食積滯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藥中都采用了山楂;
4. 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狀態,對跌打損傷有輔助療效;
5. 山楂對子宮有收縮作用,在孕婦臨產時有催生之效,并能促進產后子宮復原;
6. 山楂所含的黃酮類和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物質能阻斷并減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
23 山楂的食療功效
山楂味甘、性微溫酸,入脾、胃、肝經;
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驅蟲之功效;
主治肉食積滯、小兒乳食停滯、胃脘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等。
1. 消食導滯:用于食滯不消、腹脹腹痛、惡心嘔吐、泄瀉。對肉食滯效果尤佳;
2. 化瘀散結:本品能入血分而散除瘀結,可用于產后血瘀腹痛、瘀血停滯腫痛、瘀血阻滯經脈等病癥。
24 適合吃山楂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山楂。
1. 消化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癥患者、腸炎患者適宜食用;
2. 孕婦、兒童、胃酸分泌過多者、病后體虛及患牙病者不宜食用。
25 山楂的食用禁忌
1. 山楂助消化只是促進消化液分泌,并不是通過健脾胃的功能來消化食物的,所以平素脾胃虛弱者不宜食用;
2. 兒童正處于牙齒更替時期,長時間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對于牙齒生長不利。所有人食用山楂都不可貪多,而且食用后還要注意及時漱口,以防對牙齒有害;
3. 山楂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血脂過低的人多食山楂會影響健康;
4. 牙齒怕酸的人可以食用山楂糕等山楂制品。
26 與山楂相克的食物
山楂不宜于海鮮、人參、檸檬同食。
27 山楂食用建議
每次3~4個
1. 山楂味酸,加熱后會變得更酸;
2. 市場上的山楂小食品含糖很多,應少吃,盡量食用鮮果;
3. 山楂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再拌上同樣清爽的白菜心,特別適合食積不化、脂肪堆積者食用;
4. 山楂用水煮一下可以去掉一些酸味,如果還覺得酸,可以適量加一點兒糖,不過這樣消脂的作用就少了很多。
28 治療高脂血癥的山楂制劑
國內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山楂制劑已有脈安沖劑、山楂養心沖劑、復方山楂片、山楂精去脂片、舒心片等.
29 山楂的藥典標準
29.1 品名
山楂
Shanzha
CRATAEGI FRUCTUS
29.2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ida 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 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切片,干燥。
29.3 性狀
本品為圓形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0. 2~0. 4cm。外皮紅色,具皺紋,有灰白色小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5粒淺黃色果核,但核多脫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見短而細的果梗或花萼殘跡。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29.4 鑒別
取本品粉末lg,加乙酸乙酯4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20: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硫酸乙醇溶液(3→10),在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
29.5 檢查
29.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一法)。
29.5.2 總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K)。
29.5.3 重金屬及有害元素
照鉛、鎘、砷、汞、銅測定法(附錄Ⅸ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鉛不得過百萬分之五;鎘不得過千萬分之三;砷不得過百萬分之二;汞不得過千萬分之二;銅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2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21.0%。
29.7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l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水l00ml,室溫下浸泡4小時,時時振搖,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加水50ml,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漓定,即得。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于6.404mg的枸櫞酸(C6H807)。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07)計,不得少于5.0%。
29.8 山楂飲片
29.8.1 炮制
29.8.1.1 凈山楂
除去雜質及脫落的核。
29.8.1.2 炒山楂
取凈山楂,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色變深。
本品形如山楂片,果肉黃褐色,偶見焦斑。氣清香,味酸、微甜。
29.8.1.2.1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07)計,不得少于4.0%。
29.8.1.2.2 鑒別
同藥材。
29.8.1.3 焦山楂
取凈山楂,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
本品形如山楂片,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褐色。有焦香氣。
29.8.1.3.1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有機酸以枸櫞酸(C6H807)計,不得少于4.0%。
29.8.1.3.2 鑒別
同藥材。
29.8.2 性味與歸經
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29.8.3 功能與主治
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29.8.4 用法與用量
9~12g。
29.8.5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29.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0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山楂的方劑
- 挫氣丹
拼音:cuòqìdān處方:山楂子(去核)4兩,北茴香(炒)1兩。功能主治:挫氣腰痛。摘錄:《脈因證...
- 回漿合宜散
éyísǎn處方:白芍、防風、米仁、甘草、茯苓、山楂、扁豆、大棗。功能主治:痘疹血收漿足,別無燥熱之...
- 山楂荷葉飲
拼音:shānzhāhéyèyǐn處方:山楂15克荷葉12克制法:將山楂、荷葉水煎代茶。功能主治:活...
- 山楂子散
拼音:shānzhāzǐsǎn處方:山楂(凈肉)制法:上一味,為末。功能主治:治便血,腸風,用寒藥熱...
- 山楂湯
:shānzhātāng《幼科直言》卷五:方名:山楂湯組成:山楂肉、陳皮、桔梗、蘇子、枳殼、柴胡、杏...
- 更多用到中藥山楂的方劑
用到中藥山楂的中成藥
- 山楂降壓丸
Wan標準編號:WS3-B-0487-91處方:山楂?360g夏枯草45g菊花60g小薊60g澤瀉(...
- 安蟲飲
拼音:ānchóngyǐn處方黃連、烏梅、炮姜、山楂、厚樸、芍藥、使君子肉、枳實、陳皮、川楝子。功能...
- 山楂丸
aWan標準編號WS3-B-1686-94本品為山楂制成的丸劑。制法取山楂500g、白糖300g分別...
- 小兒七星茶沖劑
-1689-94處方:薏苡仁625g稻芽625g山楂312.5g淡竹葉468.8g鉤藤234.5g蟬...
- 保和沖劑
gji標準編號:WS3-B-1593-93處方:山楂(焦)300g六神曲(炒)100g半夏(制)10...
- 更多用到中藥山楂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山楂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香一分半,為末敷之亦好。取牙不犯手方風化鍛石、白山楂根各五錢,玉簪花、南星各三錢,蓽茇二錢,蟾酥五分...
- 《婦科秘方》:產后
、腥膻、炙、傷血等物。主方∶當歸川芎熟地肉桂白芷山楂烏藥陳皮桔梗干姜甘草牛膝靈脂水煎。如發熱加柴胡;...
- 《驗方新編》:[卷二十二痧癥]六十四方第十六(加總歌)
皮。喉腫射干、山豆根。腹脹大腹皮、濃樸。食積腹痛山楂、卜子。心痛延胡、莪術。小腹脹痛青皮。穢觸薄荷、...
- 《痧脹玉衡》:[卷之下]備用要方
滯加茜草、丹參;咽喉腫加山豆根、射干;食積腹痛加山楂、卜子;心痛加玄胡索、蓬術;赤白痢加檳榔;口渴加...
- 《脈癥治方》:[卷之一寒門]內傷(脾胃附)
如防風羌活白芷之類。挾食者。補中益氣。加消導。如山楂枳實之類。氣虛熱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參之功。又盧...
- 更多古籍中的山楂
山楂藥品說明書
- 山楂調中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山楂麥曲顆粒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山楂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開胃山楂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山楂內消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山楂茯苓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大山楂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山楂內金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山楂內金口服液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大山楂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大山楂咀嚼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大山楂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山楂精降脂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開胃山楂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