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砂炒豹骨為豹骨的炮制品。豹骨始載于清代《醫林纂要》。豹骨為貓科動物豹Panthera pardus Linnaeus、雪豹 Uncia uncia Schreber或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Griffith)的骨骼[1]。砂炒豹骨深黃色,質酥脆,略有腥氣[1]。豹骨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強筋骨,祛風濕,止痛的功能[1]。經砂炒醋淬后,可增強止痛作用[1]。
3 砂炒豹骨的炮制方法
凈豹骨的制法:取原藥材,用水浸泡,除去殘余筋肉,洗凈,陰干,鋸段,砸碎[1]。
砂炒豹骨的炮制方法為:先將砂置鍋內,用武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加入凈豹骨段拌炒至黃色,取出,篩去砂子,趁熱倒入醋液中淬酥,取出晾干,搗碎[1]。
每100kg豹骨,用醋25kg[1]。
4 砂炒豹骨的性狀
豹骨呈不規則的碎塊或小段,表面淡黃白色,斷面類白色[1]。氣微腥[1]。
砂炒豹骨深黃色,質酥脆,略有腥氣[1]。
5 豹骨的性味歸經
《全國中草藥匯編》:豹骨味甘、辛,性溫。歸肝、腎經。
《中藥大辭典》:豹骨味辛,性溫。
《藥材學》:"性微溫,味辛。歸肝、腎二經。"
6 豹骨的功效與主治
《中藥炮制學》:豹骨具有強筋骨,祛風濕,止痛的功能[1]。經砂炒醋淬后,還可增強止痛作用[1]。
《全國中草藥匯編》:豹骨具有祛風通絡,強筋健骨的功效。用于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中藥大辭典》:豹骨具有追風定痛,強壯筋骨的功效。治筋骨疼痛,風寒濕痹,四肢拘攣、麻木,腰膝酸楚。
《中華本草》:豹骨具有祛風濕、強筋骨、鎮驚安神的功效。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攣麻木、腰膝酸楚、小兒驚風抽搐。
《醫林纂要》:"功用略同虎骨。"
《藥材學》:"定痛鎮驚,健骨強筋。"
《四川中藥志》:"追風定痛,強筋壯骨。治筋骨疼痛,風寒濕痹,四肢痙攣屈伸不得。"
7 砂炒豹骨的炮制作用
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質變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氣,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還可增強止痛作用[1]。
8 砂炒豹骨的貯存方法
9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砂炒豹骨
- 《普濟方》:[卷三百九折傷門]接骨手法
一兩為丸服藥四骨散治一切折傷腿胳膊骨節。龍骨虎骨豹骨穿山甲上等分。入乳香、沒藥少許。一處為細末。用黃...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一髭發門]白禿
(一兩)防風(去叉三兩)蜣螂(四枚別研)馬脂熊脂豹骨髓(各半升)上九味。先將草藥搗羅為細末。次將三味...
- 更多古籍中的砂炒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