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沙參為中藥名,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四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 berticillata (Pall.) Fisch.]、杏葉沙參A. axilliflora Borb [A. stricta Miq.]或其同屬植物,以根入藥。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須根,刮去粗皮,即時曬干。
3 拼音名
Shā Shēn
4 沙參的別名
5 來源
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四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 berticillata (Pall.) Fisch.]、杏葉沙參A. axilliflora Borb [A. stricta Miq.]或其同屬植物,以根入藥。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須根,刮去粗皮,即時曬干。
6 原形態
1、四葉沙參(輪葉沙參)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肥,長圓錐形或圓柱狀,黃褐色,粗糙,具橫紋,頂端有蘆頭。莖常單生,少有叢生,除花序外不分枝,無毛。基生葉成叢,卵形、長橢圓形或近圓形;莖生葉常4片輪生,偶有5~6片輪生,外形變化很大,由卵形、披針形至條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邊緣有粗鋸齒、細鋸齒至全緣,葉越寬,齒越粗。夏季開花,花序圓錐狀,下部花枝輪生,頂部花枝有時互生;花萼光滑而小,杯狀,先端5裂,裂片條狀;花冠藍色,窄鐘形,長約1厘米,先端5淺裂;雄蕊5;雌蕊1,下部具肉質花盤,花柱細長,突出花冠外,柱頭2裂,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有多數種子。
2、杏葉沙參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細毛。主根粗肥,細長圓錐形。莖單一,直立,上部分枝。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廣卵形;莖生葉互生,有短柄或無柄;葉片卵形或窄卵形,長3~7厘米,愈向上部葉愈窄小,邊緣有粗細不等的鋸齒。夏季開花,寬相近,藍色。蒴果近球形。
7 生境分布
1、四葉沙參(輪葉沙參) 生于山野陰坡草叢中、林緣或路邊。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
2、杏葉沙參 生于路旁、山坡石縫或草叢中。分布于華東、中南及四川等地區。
8 化學成份
1、四葉沙參的根含三萜類皂甙為沙參皂甙(C30H58O4)。
2、杏葉沙參的根含呋喃香豆精類:花椒毒素(xanthotoxin 或 ammoidin,為8-甲氧基補骨脂素)。
9 藥理作用
1、本品有祛痰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
2、沙參的1:40浸液無溶血現象,但能與紅血球作用變色而發生混濁沉淀。
10 性味
甘,涼。
11 功能主治
清熱養陰,潤肺止咳。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
(1)用于陰虛所致的眼目干澀,視物不清等。常與麥冬、天花粉、石斛等配伍。
(2)用于消渴陰虛津虧所致目病,或老年久患目病,陰津虧損者。常與麥冬、玉竹等同用。
12 沙參的用法用量
2~4錢。
13 附方
肺熱咳嗽無痰,咽干:(南)沙參、桑葉、麥冬各4錢,杏仁、貝母、枇杷葉各3錢。水煎服。
14 備注
同屬植物凡主根粗壯者均可作沙參(南沙參)入藥,常見的還有以下數種:
1、闊葉沙參Adenophora pereskiaefoli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isch., ex Loud.。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等省。
2、山沙參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等省。
3、長柱沙參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Kitag.,分布于東北各省。
4、柳葉沙參Adenophora coronopifolia Fisch.,分布于東北各省。
5、線齒沙參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分布于四川省。
6、西南沙參Adenophora buueyana Diels,分布于四川、云南等省。
7、百合葉沙參Adenophora lilifolioides Pax et Hoffm.,分布于西藏。
8、紫沙參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等省。
15 出處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到中藥沙參的方劑
- 利丸湯
音:lìwántāng處方:茯苓1兩,苡仁1兩,沙參2兩。功能主治:去其濕熱之氣。主疝氣,濕熱交攻,...
- 沙參丸
shāshēnwán《圣濟總錄》卷九十四:方名:沙參丸組成:沙參2兩,昆布(洗去咸,焙)半兩,茴香子...
- 胃脾湯
術6分,茯神6分,陳皮6分,遠志6分,麥冬6分,沙參6分,五味子5分,甘草5分。主治:葡萄疫。多生小...
- 痧后清熱湯
》卷三引葉天士方:方名:痧后清熱湯組成:玉竹、白沙參、地骨皮、川斛、麥冬、生甘草。主治:瘀后伏火未清...
- 扶元逐疫湯
白術(土炒)、柴胡(蜜水炒)、陳皮(炒)、玉竹、沙參、甘草(炙)、當歸。功能主治:扶正托邪。主疫證。...
- 更多用到中藥沙參的方劑
用到中藥沙參的中成藥
- 頤和春膠囊
茸(去毛)12.5g淫羊藿200g鹿鞭(制)3g沙參100g冰片2.5g蛇床子200g熟地黃100g...
- 人參補丸
n標準編號:WS3-B-3740-98處方:人參沙參牛膝山茱萸肉蓯蓉海馬茯苓維生素B〈[1]〉制法:...
- 生乳靈
成藥規范》:別名:生乳糖漿組成:穿山甲30kg,沙參10kg,天花粉50kg,絲瓜絡50kg,白馬懸...
- 雞鳴丸
子1兩,廣皮1兩,桔梗1兩,紫蘇1兩,天冬1兩,沙參1兩,旋覆花1兩。主治:咳嗽痰喘,日輕夜重,秋冬...
- 三層茴香丸
海鹽半兩同炒焦黃,和鹽稱)、川楝子(炮,去核)、沙參(洗,銼)、木香(洗)各一兩。制法:為細末,以水...
- 更多用到中藥沙參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沙參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咳嗽
某(女)風熱上痹。痰多咳嗽。杏仁嫩蘇梗橘紅桑葉白沙參通草夏(五二)風郁。咳不止。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橘紅...
- 《本草新編》:[卷之三(角集)]沙參
沙參,味苦而甘,氣微寒。無毒。入肺、肝二經。治諸毒,排膿消硬,寧五臟,益肺補肝,止疝氣絞疼實神,散淫...
- 《王旭高臨證醫案》:[卷之一]溫邪門
防神糊痙厥等變。今方九日,延過兩候乃吉。香豉青蒿沙參赤芍川貝郁金黑梔竹茹稻葉金橘餅淵按∶大便通而痛減...
- 《王旭高臨證醫案》:[卷之二]吐血門
而后火乃退耳。大生地紫菀丹皮川貝赤苓元精石甜杏仁沙參赤芍枇杷葉淵按∶此喻妙極,從《內經》天暑地熱悟會...
- 《歸硯錄》:卷四
數日。因謂其令兄靜巖贊府曰∶余僅許愈其新病也。以沙參、苡、斛、橘、半、蒿、薇、蛤殼、浮石、茯苓,煎吞...
- 更多古籍中的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