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sān léng
2 英文參考
rhizoma sparganii[朗道漢英字典]
common burreed tub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Spargani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mmon buried rubb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三棱為中藥名,出自《本草拾遺》[1]。為黑三棱科植物三棱Spaganium stoloniferum Buch. -Ham. 的干燥塊莖[2]。
4 拉丁名
Rhizoma Spargan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mmon buried rubber(《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及產地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 Sparganium stoloniferumBuch -Ham. 的塊莖。主產江蘇、河南、山東、江西[1]。
7 性味歸經
8 功能主治
1.治癥瘕瘕積聚,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血腹痛,乳汁不下,子宮外孕,癭瘤,瘰疬[1]。
9 三棱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醋炒用可緩和其烈性,增強療效。孕婦忌服[1]。
10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苯乙醇、對苯二酚等,又含琥珀酸、三棱酸、刺芒柄花素、豆甾醇等[1]。
11 藥理作用
三棱體內外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對心臟缺血缺氧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1]。
12 三棱藥典標準
12.1 品名
三棱
Sanleng
SPARGANII RHIZOMA
12.2 來源
本品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 erum,Buch. -Ham.的干燥塊莖。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凈,削去外皮,曬干。
12.3 性狀
本品呈圓錐形,略扁,長2~6cm,直徑2~4cm。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刀削痕,須根痕小點狀,略呈橫向環狀排列。體重,質堅實。氣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12.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皮層為通氣組織,薄壁細胞不規則形細胞間有大的腔隙;內皮層細胞排列緊密。中柱薄壁細胞類圓形,壁略厚,內含淀粉粒;維管束外韌型及周木型,散在,導管非木化。皮層及中柱均散有分泌細胞,內含棕紅色分泌物。
粉末黃白色。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類多角形或橢圓形,直徑2~l0μm,較大粒隱約可見點狀或裂縫狀臍點,分泌細胞內含紅棕色分泌物。纖維多成束,壁較厚,微木化或木化,有稀疏單斜紋孔。木化薄壁細胞呈類長方形、長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壁呈連珠狀,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三棱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2.5 檢查
12.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第一法)。
12.5.2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K)。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7.5%。
12.7 三棱飲片
12.7.1 炮制
12.7.1.1 三棱
本品呈類圓形的薄片。外表皮灰棕色。切面灰白色或黃白色,粗糙,有多數明顯的細筋脈點。氣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12.7.1.1.1 檢查
同藥材。
12.7.1.1.2 浸出物
同藥材。
12.7.1.2 醋三棱
取凈三棱片,照醋炙法(附錄ⅡD)炒至色變深。每l00kg三棱,用醋15kg。
本品形如三棱片,切面黃色至黃棕色,偶見焦黃斑,微有醋香氣。
總灰分 同藥材,不得道5.0%。
12.7.1.2.1 鑒別(2)
同藥材。
12.7.1.2.2 浸出物
同藥材。
12.7.2 性味與歸經
辛、苦,平。歸肝、脾經。
12.7.3 功能與主治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瘕瘕痞塊,痛經,瘀血經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
12.7.4 用法與用量
5~l0g。
12.7.5 注意
12.7.6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2.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三棱的方劑
- 三棱飲
《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十七引《嬰孺方》:方名:三棱飲組成:三棱根3分,鱉甲3分,大黃3分。主治:癖...
- 三棱汁
:sānléngzhī《衛生總微》卷十三:方名:三棱汁別名:三棱粥組成:京三棱。主治:小兒諸氣積、氣...
- 木香五積丸
mùxiāngwǔjīwán《雞峰》卷九:組成:三棱2兩,蓬莪術2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陳皮半兩,...
- 內河湯
hétāng《嵩崖尊生》卷九:組成:青皮、陳皮、三棱、莪術、神曲、麥芽、香附。主治:痞由氣、食積者。...
- 小三棱煎
n《博濟》卷三:方名:小三棱煎別名:小三棱煎丸、三棱煎、三棱煎丸、小三棱丸組成:荊三棱4兩,蓬莪術4...
- 更多用到中藥三棱的方劑
用到中藥三棱的中成藥
- 理氣舒心片
0g枳殼(炒)60g麥芽(炒)93g香櫞120g三棱(醋制)33.4g丹參26.6g制法:以上十八味...
- 阿魏化痞膏
概述:阿魏化痞膏為中成藥,主要成分為香附、厚樸、三棱、莪術、當歸、生草烏、生川烏、大蒜、使君子、白芷...
- 古樓山跌打酒
芎24g澤蘭24g紅花24g木瓜24g杜仲24g三棱24g桔梗24g血竭10g三七7g甘草12g枳殼...
- 古樓山跌打丸
芎24g澤蘭24g紅花24g木瓜24g杜仲24g三棱24g桔梗24g血竭10g三七7g甘草12g枳殼...
- 傷科跌打片
號:WS3-B-0925-91處方:制川烏30g三棱(制)30g莪術(制)30g青皮15g香附(醋制...
- 更多用到中藥三棱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三棱
- 《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荊三棱
(宋《開寶》)【校正】并入《開寶》草三棱。【釋名】京三棱(《開寶》)、草三棱(《開寶》)、雞爪三棱(...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頭目眩暈,心嘈怔悸,眉棱骨痛。葫蘆芭散葫蘆芭、三棱、干姜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生姜湯或酒調服。治氣攻...
- 《證類本草》:[卷第九]京三棱
,紋理有五色,人謂異物,竊取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可療癥癖也。黃色體重,狀若鯽魚...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積塊瘕
,塊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成聚,宜醋煮海石、醋三棱、莪術、桃仁、紅花、五靈脂、香附之類,石堿白術湯...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一)治陰虛勞熱方]2.十全育真湯
骨(四錢,搗細)生牡蠣(四錢,搗細)丹參(二錢)三棱(錢半)莪術(錢半)氣分虛甚者,去三棱、莪術,加...
- 更多古籍中的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