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潤下 治療學術語。又稱緩下。瀉下法之一。用于不宜峻下的腸燥津枯的病證。如老年人腸燥便秘或習慣性便秘,以及孕婦或產后便秘等。采用的藥物多屬甘平而潤滑,如麻子仁、杏仁、郁李仁、蜂蜜等。如因熱邪傷津,或素體火盛,大腸燥結者,宜潤燥與泄熱通便相結合,代表方如麻子仁丸。
古籍中的潤下
- 《內經藥瀹》:[卷六]五方
介賓曰稻堅而白故屬金北方黑色其味咸其類水王冰曰性潤下而滲灌吳昆曰水曰潤下潤下作咸張志聰曰腎屬水故受北...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積塊瘕
時之半。仍用前藥,又過一月,脈氣漸充。又與前藥吞潤下丸百余帖,月經不及兩月而至,澀脈減五分之四。時天...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一章·傷寒要義]第九節·用藥配制法
和解。茹橘合蘇枝。是旁達和解。元明粉配白蜜。急性潤下。陳海蛇合地栗。慢性潤下。楂曲配制軍。是下食滯。...
- 《明醫指掌》:[卷三]痰證三
治一身之痰。導痰湯、墜痰丸、抑痰丸、清膈化痰丸、潤下丸,此皆治痰之要藥也。瓜蒂散吐痰之圣藥,治在膈上...
- 《金匱玉函經二注》:[卷十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皆可用之。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則可益水。其性潤下。潤下則可行水。合咸冷潤下。則可退火。治熱證之渴...
- 更多古籍中的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