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Runhou YaoCha
2.2 標準編號
WS3-B-3962-98
2.3 處方
2.4 制法
以上三味,陜青茶切成2~3mm小段,低溫干燥,過篩;米蘭花粉碎成細粉;將潤喉 散與上述粉末混勻,裝袋,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褐綠色藥茶,具有茶香氣,味微苦澀。
2.6 鑒別
取本品,研細,置顯微鏡下觀察,石細胞分枝狀,壁厚,有的壁孔明顯,存在于葉肉組 織中;花粉粒橢圓形或類球形,直徑15~18μm,表面具極微細的點狀突起,有3個萌發孔;草酸 鈣柱晶多斷碎,直徑約21~3μm;種翅細胞極度延長,壁不均勻加厚,表面具網狀加厚紋理;表 皮組織碎片淡黃綠色,細胞長方形;薄壁細胞棕色分枝狀,枝端彼此相連,形成大的細胞間隙;連 接乳管直徑14~25μm,壁略厚,含淡黃色微細顆粒狀物;薄壁組織灰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 棕色核狀物。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宣肺降氣、潤喉、通便、生津利咽、清音亮嗓、健脾益腎、提精神。用于咽 干、咽痛、異物癥、聲音不利等。
2.9 用法與用量
開水沖泡代茶飲,一次 3g,一日2次。
2.10 規格
每袋裝 3g
2.11 貯藏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附:潤喉散 [處方] 桔梗 1g 射干 1g 胖大海 1g 地黃 0. 6g 石斛 1g 木蝴蝶 0. 6g [制法]以上六味,共研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陜西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古籍中的潤喉藥茶
- 《大小諸證方論》:[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反胃大吐方]又方
反胃有食入而即吐出者,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一兩)澤...
- 《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嘔吐門]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熟地(二兩)山萸(五錢)山藥(一兩)丹皮(...
- 《本經逢原》:[卷二苔草部]石蕊
頂石面及枯株上,與木耳無異。發明石蕊明目益精氣,潤喉解熱化痰;同生姜能解陽明頭額眉骨痛,本乎天者親上...
- 《華佗神方》:[卷四]四一八六·華佗治肺虛咳嗽神方
一兩同為末,每日三錢焚之,吸其煙,良久吐涎,以茶潤喉,五、六次即愈。《華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
- 《醫方考》:[卷四五疸門第三十四]茵陳茯苓湯
者,熱犯上焦清陽之分也;渴者,邪熱蒸灼,不能生液潤喉也。是方也,茵陳主黃膽,佐以茯苓,豬苓則利水;佐...
- 更多古籍中的潤喉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