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rǔ lòu
2 英文參考
mammary fistul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ammary fistul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mammary fistul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乳漏(mammary fistula[1])為病名[2]。出《諸病源候論》卷四十。是指以乳房或乳暈部瘺管,時流膿水或乳汁,久不收口為主要表現的乳房疾病[3]。是乳房感染性疾病的后遺癥。常發生于乳房和乳暈兩個部位,以前者多見,預后較好;后者常見于未婚婦女,病程較長。
《外科真詮》:“乳漏乳房爛孔,時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則乳汁從乳流出。”
乳漏相當于西醫的乳房瘺管和竇道。
4 乳漏的病因病機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乳癰久不瘥,因變為瘺,”“因發癰瘡而膿汁未盡,其瘡暴瘥,則惡汁內食,后成發,則成瘺者也。”
生于乳暈或乳房的漏管或竇道,由乳癰、乳發、乳疽、乳癆等病深傷乳絡或治療不當,潰后久不收口所致[2]。瘡口經久不斂,時流膿水或溢出乳汁[2]。
乳房部漏管是由于乳癰、乳發失治,膿出不暢;或切開不當,損傷乳絡,乳汁從瘡口溢出,以致長期流膿、溢乳;或因乳癆潰后,身體虛弱,日久不愈,而形成。
乳暈部漏管是由于乳頭內縮凹陷,感染毒邪,或粉瘤化膿,瘡口久不愈合而形成。
5 乳漏的診斷
5.1 乳房部漏管的診斷
發病前有乳癰、乳發、乳癆病史,瘡口經久不愈,常流出乳汁或膿血,瘡面肉芽不鮮,周圍皮膚潮濕浸淫。乳癆潰破成瘺者,瘡口多凹陷,周圍皮膚紫暗,膿水清稀或夾有敗絮樣物質。
5.2 乳暈部漏管的診斷
多發于非哺乳期的20~40歲的婦女,亦可偶見于男子,常伴有乳頭內縮,并在乳頭旁(乳暈部)有黃豆大小結塊,質軟不堅,不痛不癢,不易發現。發作時結塊增大,疼痛,色紅,約7—10天成膿,夾有豆渣狀灰白色粉質,往往不收口,或愈后在乳竅中仍有粉質外溢,反復發作,難以痊愈。
6 乳漏的治療
乳漏治宜宜內服托里散,外用提膿祛腐藥,以五五丹作藥線插入,腐肉盡則用生肌散收口[2]。并可兼用豆豉餅灸法,緩緩灸之以祛寒,促進愈合[2]。或擴創處理形成較大瘡面,漸以去腐生肌之藥敷貼,或腐肉盡則敷以生肌膏之屬。
6.1 辨證治療
6.1.1 毒邪未盡/余毒未清
乳漏·余毒未清證(mammary fistula with uncleared remnant toxin pattern)是指余毒未清,以乳房部或乳暈部漏,反復紅腫熱痛,瘡口常流乳汁或膿水,經久不愈,局部有僵腫結塊,周圍皮膚潮濕浸淫,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滑數為常見癥的乳漏證候[3]。
6.1.1.1 癥狀
乳房或乳暈部漏管,膿出不暢,瘡口經久不愈,常流乳汁或膿血,瘡周皮色紫暗;可伴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6.1.1.2 辨證分析
乳癰、乳發失治,膿出不暢,毒邪滯留,甚或旁竄,以致瘡口常流乳汁或膿血;而膿液和乳汁均為氣血所化,長期流膿溢乳,耗傷氣血,正虛毒戀,血脈瘀滯,形成慢性漏管,瘡周皮色紫暗;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均為陰虛熱毒未盡之象。
6.1.1.3 治法
清熱解毒,
6.1.1.4 方藥治療
五味消毒飲加減。若系乳癆潰后陰虛者,治宜養陰清熱,用六味地黃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
6.1.2 氣血兩虛/正虛毒戀
乳漏·正虛毒戀證(mammary fistula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toxin)是指正虛毒戀,以漏膿水淋漓或漏乳不止,瘡面肉色不鮮,伴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質淡紅,舌苔薄,脈細為常見癥的乳漏證候[3]。
6.1.2.1 癥狀
創面肉芽不鮮,時流膿血乳汁,久不收口;伴有納食不佳,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6.1.2.2 辨證分析
毒邪留滯,瘡口常流膿血或乳汁,耗傷氣血,氣血兩虛,故創面肉芽不鮮,久不收口,并伴納食不佳,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為氣血兩虛之象。
6.1.2.3 治法
調補氣血,養陰清熱。
6.1.2.4 方藥治療
托里消毒飲加減。
6.1.3 陰虛痰熱
乳漏·陰虛痰熱證(mammary fist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phlegm-heat)是指陰虛痰熱,以膿出稀薄,夾有敗絮狀物質,久不愈合,伴潮熱顴紅,干咳痰紅,形瘦食少,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為常見癥的乳漏證候[3]。
6.2 外治法
6.2.1 敷貼療法
適用于乳房部漏。先用提膿去腐藥,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藥捻,外敷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均用厚棉墊加壓。無效時改用擴創。
6.2.2 手術療法
適用于淺層皮下漏,亦可用于乳暈部漏。先把球頭細銀質探針制成彎形,自乳暈部外口探人,由乳頭穿出。探查時動作輕柔,以免造成假道,然后沿探針將漏管(包括乳頭)全部切開,修剪切口兩側創緣,使其略呈蝶狀,并檢查漏管有五分支,如有則需一并切開,術后用八二丹紗條填塞傷口,外敷紅油膏。若手術時乳暈部外口已成假性愈合,可在該處作一小切口,再用探針從切口探人從乳頭穿出,擠壓乳暈部可擠出灰白色脂狀物,自乳孔排出,再以探針從該孔探人,從乳暈部假性愈合處穿出,然后按前述方法切開漏管。術后用七三丹油紗條填塞傷口,肉芽新鮮后改用生肌藥物。
6.2.3 掛線療法
適用于乳暈部乳漏(具體操作參照總論外治法中“掛線法”)。但乳暈部漏管,其管道通向乳竅,須將球頭探針弄成彎形,方能自潰瘍口探人,由乳竅穿出。
7 乳漏患者日常保健
1.積極治療乳癰、乳發、乳癆,切開排膿時切口與乳絡方向一致。
2.注意乳房局部衛生,乳頭內陷者經常用溫水清洗乳頭,乳房部粉瘤及時行手術切除。
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4.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治療乳漏的方劑
- 托里生肌湯
ng《顧氏醫徑》卷六:組成:洋參、石斛、丹參、川芎、川貝、黃耆、歸身、白芍、茺蔚子。主治:乳漏漏膿。...
- 甘露丸
。功能主治:眼漏、鼻漏、耳漏、牙漏、肘漏、腕漏、乳漏、胸漏、臍漏、大腸漏、小腸漏、臀漏、膝漏、踝漏,...
- 漏蘆湯
金》卷二:漏蘆湯:處方:漏蘆2兩,通草2兩,石鐘乳1兩,黍米1升。功能主治:產后無乳汁。用法用量:...
- 四效散
2錢,麝香半錢,片腦半錢,銅綠1字。主治:鼠乳痔漏。用法用量:先用漿水洗拭,干敷。制備方法:上為末...
- 退管錠子
藥5分,麝香2分,蜣螂3個(煅存性)。主治:諸瘡漏。用法用量:外漏用此2-3次,硬管即出。如追透通...
- 更多治療乳漏的方劑
治療乳漏的穴位
- 上慈宮
,精索神經痛,小便淋瀝,尿閉,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腸痙攣等。別名:慈宮(《針灸甲乙經》),上...
- 沖門
,精索神經痛,小便淋瀝,尿閉,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腸痙攣等。別名:慈宮(《針灸甲乙經》),上...
- 慈宮
,精索神經痛,小便淋瀝,尿閉,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腸痙攣等。別名:慈宮(《針灸甲乙經》),上...
- 踝尖
轉筋,牙痛,腳氣,腳內廉轉筋,諸惡漏,扁桃體炎,乳蛾等。經外奇穴足兩踝亦稱內、外踝尖。其位置,《備...
- 內踝尖
轉筋,牙痛,腳氣,腳內廉轉筋,諸惡漏,扁桃體炎,乳蛾等。經外奇穴足兩踝亦稱內、外踝尖。其位置,《備...
- 更多治療乳漏的穴位
治療乳漏的中成藥
- 生肌散
:如內外吹乳癰、乳發、乳疽、乳痰潰后,膿水將盡,乳漏;肛門疾患:如肛周膿腫潰后膿盡,肛裂;凍瘡膿腐將...
- 還精煎口服液
拼音:huánjīngjiānkǒufúyè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HuanjingjianKoufu...
- 乳泉沖劑
各項規定(附錄10頁)功能與主治:通經,活血,下乳。用于產后乳少乳汁不暢。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
- 銀杏葉注射制劑
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發現藥液出現混濁、沉淀、變色、漏氣等現象時不能使用。銀杏葉注射制劑的用法用量:肌...
- 致康膠囊
膠囊的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化瘀止血。用于嘔血、崩漏及便血等。注意事項:1.過敏體質者慎用。2.老年...
- 更多治療乳漏的中成藥
乳漏相關藥物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發生,且可能持續到服用下一盒藥前還不會結束。5.漏服處理a)如果漏服在12小時之內,避孕效果不會降...
- 復方左炔諾孕酮滴丸
加。6.可能引起高血壓。【禁忌】下列情況應禁用:乳腺癌、生殖器官癌、陰道有不規則出血者、肝功能異常...
- 復方左炔諾孕酮片
加。6.可能引起高血壓。【禁忌】下列情況應禁用:乳腺癌、生殖器官癌、陰道有不規則出血者、肝功能異常...
- 左炔諾孕酮炔雌醇(三相)片
肝病、黃疸以及過敏反應等。【禁忌】下列情況禁用:乳腺癌、生殖器官癌、肝功能異常或近期有肝病或黃疸史...
- 注射用硫酸長春地辛
用。5.有局部組織刺激反應:可引起靜脈炎,應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濺入眼內。【禁忌】骨髓功能低下和嚴重感...
- 更多乳漏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乳漏
- 《瘍醫大全》:[卷二十胸膺臍腹部]乳痞門主論
乳核。久之一年半載,破而膿水淋漓,日久不愈,名曰乳漏。(《啟玄》)岐天師曰∶男子乳房忽然壅腫如婦人之...
- 《外科心法要訣》:[卷六胸乳部]乳發、乳漏
若久不收口,外寒侵襲,失于調養,時流清水者,即成乳漏。外用紅升丹作捻,以去腐生肌;再兼用豆豉餅灸法,...
- 《仙傳外科集驗方》:[敷貼熱藥第四]回陽玉龍膏
堅硬者為乳石,正在乳嘴處腫者為吹乳,在乳兒囊下為乳漏,以肉懸垂而血易滿故也,故為難治。一囊一口為乳癰...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上胸乳部]乳發、乳漏
。若久不收口,外寒侵襲,失于調養時流清水者,即成乳漏。外用紅升丹作捻,以去腐生肌;再兼用豆豉餅炙法,...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一腫瘍(十六)]敷貼熱藥
,為乳石,正在乳嘴處腫者,為吹乳,在乳兜囊下,為乳漏,以肉懸垂而血易滿故也,故為難治。一囊一口為乳癰...
- 更多古籍中的乳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