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rǔ lòu ·yú dú wèi qī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mammary fistula with uncleared remnant toxin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乳漏·余毒未清證(mammary fistula with uncleared remnant toxin pattern)是指余毒未清,以乳房部或乳暈部漏,反復紅腫熱痛,瘡口常流乳汁或膿水,經久不愈,局部有僵腫結塊,周圍皮膚潮濕浸淫,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滑數為常見癥的乳漏證候[1]。
4 癥狀
乳房或乳暈部漏管,膿出不暢,瘡口經久不愈,常流乳汁或膿血,瘡周皮色紫暗;可伴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5 辨證分析
乳癰、乳發失治,膿出不暢,毒邪滯留,甚或旁竄,以致瘡口常流乳汁或膿血;而膿液和乳汁均為氣血所化,長期流膿溢乳,耗傷氣血,正虛毒戀,血脈瘀滯,形成慢性漏管,瘡周皮色紫暗;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均為陰虛熱毒未盡之象。
6 治法
乳漏·余毒未清證治宜清熱解毒,
7 方藥治療
乳漏·余毒未清證可用五味消毒飲加減。若系乳癆潰后陰虛者,治宜養陰清熱,用六味地黃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
8 關于乳漏
乳漏(mammary fistula[2])為病名[3]。出《諸病源候論》卷四十。是指以乳房或乳暈部瘺管,時流膿水或乳汁,久不收口為主要表現的乳房疾病[1]。是乳房感染性疾病的后遺癥。常發生于乳房和乳暈兩個部位,以前者多見,預后較好;后者常見于未婚婦女,病程較長。
《外科真詮》:“乳漏乳房爛孔,時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則乳汁從乳流出。”
乳漏相當于西醫的乳房瘺管和竇道。
詳見乳漏條。
9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4.
治療乳漏·余毒未清證的方劑
- 生肌散
六)。按:《慈幼新書》有五味子、枯礬。《證治準繩·瘍醫》卷一方之生肌散:組成:水紅花葉。制備方法:...
- 立效散
水調下2錢匕。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中藏經·附錄》:立效散:處方:玄胡索、當歸、官桂各等分。...
- 升麻湯
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升麻湯主治雷頭風。《證治準繩·幼科)集三方之升麻湯:組成:升麻、射干、連翹、犀...
- 消風散
起的腸管收縮有抑制作用。出處:《外科正宗》卷四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消風散:處方:荊芥穗(一錢半...
- 當歸補血湯
、大棗以疏風解表;若瘡瘍久潰不愈,氣血兩虛而又余毒未盡者,可加銀花、甘草以清熱解毒;若血虛氣弱出血...
- 更多治療乳漏·余毒未清證的方劑
治療乳漏·余毒未清證的中成藥
- 生肌散
六)。按:《慈幼新書》有五味子、枯礬。《證治準繩·瘍醫》卷一方之生肌散:組成:水紅花葉。制備方法:...
- 更多治療乳漏·余毒未清證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