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柔肝亦稱養肝。是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的方法。癥見面色無華、眩暈、夜寐多夢、耳鳴如蟬、眼睛干澀、視物模糊或雀盲、肢體麻木或筋脈拘急、肌肉𥆧動、爪甲不榮、經量減少或經閉、舌淡、脈細。針灸常選用肝俞、期門、曲泉、三陰交、復溜等穴。針用補法[1]。
柔肝亦稱養肝。是肝陰虛、肝血不足的治療方法。證見視力減退,兩眼干澀,夜盲,頭暈耳鳴,或睡眠不熟,多夢,口干津少,肢體麻木,脈弦細等。常用藥物有當歸、白芍、地黃、首烏、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等。《類證治裁》:“肝為剛臟,職司疏泄,用藥不宜剛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故肝臟以柔為補。
4 參考資料
有柔肝作用的方劑
- 大定風珠
g、炙甘草12g,具有滋陰熄風之功效,滋陰養液,柔肝熄風。主治陰虛動風證。本方是治療溫病后期陰虛動風...
- 痛瀉要方
、炒芍藥6g、炒陳皮4.5g、防風3g,具有補脾柔肝,祛濕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肝旺、運化失常所致之痛...
- 柔肝息風煎
1錢半,遠志肉1錢半,川芎8分,明礬8分。功效:柔肝育陰,息風除涎。主治:肝陰虛,內風上冒神明,兼挾...
- 補氣養血湯
g,生甘草9g。功能主治:補氣養血柔肝。主慢性遷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證屬氣血兩...
- 加減羚羊角散
雞血藤僵蠶蜈蚣(焙,研)全蝎(焙,研)功能主治:柔肝祛風,養血通絡。治類中風。卒中回蘇后,血壓未降,...
- 更多有柔肝作用的方劑
有柔肝作用的穴位
- 少澤
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百癥賦》: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研究進展:針刺合谷、外關、少澤穴組,可升...
- 小吉
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百癥賦》: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研究進展:針刺合谷、外關、少澤穴組,可升...
- 少吉
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百癥賦》: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研究進展:針刺合谷、外關、少澤穴組,可升...
- 兌端
,有清熱鎮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經痛,齒痛。顴髎配肝俞,太沖,有舒肝解痙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肌痙攣,眼...
- 腹哀
側動、靜脈經過。腹腔內穴位相對應的器官有膽囊底、肝(右側,一般成人肝下緣不超過肋弓)、胃(左側)。...
- 更多有柔肝作用的穴位
有柔肝作用的中成藥
- 麻子仁丸
攻積通便;杏仁利肺降氣,潤燥通便;白芍養陰斂津,柔肝理脾,共為臣藥。枳實下氣破結,厚樸行氣除滿,以加...
- 四季菜顆粒
C)。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養血柔肝,理氣化瘀。用于氣滯血瘀,血不養肝之慢性活動性肝炎,遷延性肝炎,...
- 胃康靈膠囊
28O11)計,不得少于1.0mg。功能與主治: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緩急止痛,去腐生新。用于肝胃不和...
- 婦科調經片
計,不得少于25μg。功能與主治:養血柔肝,理氣調經。用于肝郁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前后不定、行...
- 三九胃泰膠囊
少于7.5mg。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
- 更多有柔肝作用的中成藥
柔肝相關藥物
- 白芝顆粒
:白芝顆粒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柔肝養血。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筋骨軟弱,四肢乏力。【規格...
- 解郁肝舒膠囊
舒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健脾柔肝,益氣。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
- 胃康靈膠囊
胃康靈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柔肝和胃,散瘀,緩急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絡所致...
- 舒肝康膠囊
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益氣養陰,柔肝健脾。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煩燥易怒,疲乏無力,食欲...
- 烏雞地黃膠囊
黃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滋腎柔肝。用于緩解更年期婦女腎陰虛所致頭暈,腰膝酸軟,神...
- 更多柔肝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柔肝
- 《邵蘭蓀醫案》:[卷三]肝風
漁莊沈(婦)肝風爍肺,嗆咳久累不已,右脈寸關虛細,左弦,舌心紅,癸水始淡繼紫。姑宜柔肝以清肺為主。...
- 《邵蘭蓀醫案》:[卷四]調經
某沖任內損,腰疼背掣,脈澀細,頭疼心悸,癸澀。宜柔肝、補心、調經。桑寄生(三錢)炒杜仲(三錢)龍齒(...
- 《丁甘仁醫案》:[卷五諸痛案]脘脅痛
脈左弦右遲緩。此營血本虛,肝氣肝陽上升,濕滯未楚,脾胃運化無權。今擬柔肝泄肝,和胃暢中。炒白芍(一...
- 《邵蘭蓀醫案》:[卷二]不寐
養胃而安神。漁莊沈肝陽未靜,夜寐少安,脈右尚弦,左細數,嗆咳,舌色如前。還宜柔肝腎以和陽為妥(杏月...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三、醫論]72.論肝病治法
,而肝火肝氣即妄動;潤則肝體柔和,而肝火肝氣長寧靜。是以方書有以潤藥柔肝之法。然潤藥屢用,實與脾胃有...
- 更多古籍中的柔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