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刃傷 (最后修訂于2015/9/8 17:32:52)[共224字]
摘要:刃傷為病名,出自《五十二病方》,即金創。指金屬器刃損傷肢體所致的創傷。見《神農本草經》卷中。又名刃傷、金瘡、金傷、金刃傷、金瘍。亦有將傷后夾感毒邪潰爛成瘡,稱為金瘡或金瘍。本病輕者皮肉破損,疼痛、流血;重者傷筋、血流不止、疼痛難忍,并可因出血過多,引起面色蒼白、頭暈、眼黑、脈芤或細微等虛脫證名。治療:傷輕者,外敷止血封口藥,包扎即可;傷重者,急救止血包扎,清創縫合,如系失血過多,應內服益氣養血之劑,必要時應輸血補液;若骨折脫臼者,進行整復治療。......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普濟方》:[卷三百二金瘡門]金刃傷中筋骨
。須在急及熱療之。其血氣未寒。碎骨不去。令人痛煩。膿方續斷散治金瘡傷中筋骨。續斷生地黃(焙)地榆芍藥蛇銜甘草(炙銼)當歸(切焙)芎附子(炮裂去皮辛(去苗葉一兩)口者炒出汗半兩)上為散骨碎補丸治一切金刃傷。及筋骨風冷。所中疼痛。骨碎補(炙去毛三兩)敗龜(醋炙)虎骨(酒炙)澤蘭葉白薇(各一兩)山芋(一兩)自(切焙三分)熟干地黃裂去皮臍各一兩)肉豆蔻(去殼溫酒下。欲作散每服一錢匕。溫酒杜蘅散治金瘡筋骨斷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瘡門]金刃傷中筋骨
矣。治金瘡傷中筋骨。續斷散方續斷生干地黃(焙)地榆芍藥蛇銜甘草(炙銼)當歸(切焙)芎附子(炮各一兩)桂(上一十七味,除研者外,搗羅為散,再拌令勻,每服三錢匕,以溫酒調下,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服。治一切金刃傷及筋骨,風冷所中疼痛。骨碎補丸方骨碎補(炙去毛三兩)敗龜(醋炙)虎骨(酒炙)澤蘭葉山芋白薇(各一兩)自(焙)五味子裂去皮臍各一兩)肉豆蔻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 《急救廣生集》:[卷八·一切傷痛]金刃傷
刀傷切不可見水,用圖書石、滑石末摻之。或用刀刮青石末摻之。或大黃炒黑,篩末摻之。或韭菜汁拌陳石灰,陰干摻之。或用堅實細炭,并老松香各等分研,篩細末,以韭菜汁拌,陰干再篩,研細末摻之。如急用,不用韭菜汁亦可。(《單方總》)刀傷流血不止石榴花(四兩)同鍛石半升,研為細末,敷上便瘥,神效。(《海上方》)一方,用嫩紫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一方,用紫藤香(即降香佳者)瓷瓦鋒刮下,石碾碾細,敷
- 《驗方新編》:[卷二十三跌打損傷經驗各良方]救刃傷
凡殺傷不透膜者,用乳香、沒藥各一皂角子大,研爛,以小便半盞,好酒半盞,同煎至半盞溫服。然后用烏賊魚骨或龍骨為末敷傷處,即愈。《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十三第二十一門]治刀刃傷
鍛石不以多少,端午日午時取百草搗汁,濾過,和作餅子,入韭菜汁尤妙,陰干。遇有傷,即以末摻之。如腸潰出,桑白皮縫合罨之,帛系。吳內翰父少保守南雄州,有刀傷人腸潰者,以此藥治之,全二人之命。一方只用韭汁和鍛石,亦端午日合。《是齋百一選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驗方新編》:[卷二十三跌打損傷經驗各良方]金刃傷
用好雞骨炭(擲地有聲者)同好松香各等分,搗成一塊,用老韭菜子汁拌濕陰干,如此搗《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驗方新編》:[卷二十三跌打損傷經驗各良方]跌破刃傷
取冬日絲瓜葉陰干,擂末敷上,無痕。《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急救便方》:[救諸傷]金刃傷
用龍眼核剝凈外面光皮,只用其仁,搗研極細末,填敷傷口,即愈。《急救便方》
-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十三第二十一門]治打撲傷損,或刃傷血不止,及破傷風
海螵蛸即生烏賊骨,不經鹽腌者,為細末,干敷即止。破傷風用魚膠燒灰存二、三分性,為救急療墜馬落車,被打傷腕折臂,呼叫不絕,服此散,呼吸之間不復大痛,三日筋骨相連。《是齋百一選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奇方類編》:[卷下急治門]治金刃傷
用好雞骨炭,擲地有聲者,同好松香各等分搗成一塊,用老韭菜汁拌濕、陰干。如此搗拌三、四次,為細末,收貯,每遇金瘡敷之,立愈。切不可飲冷水,食稀粥,只食干飯。《奇方類編》清吳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驗方新編》:[卷二十三跌打損傷經驗各良方]刃傷出血不止
真降香,瓷瓦刮末于石碾研細敷之。《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金傷
金傷 病名。金屬兵刃所傷者,古軍陣所多見。出《五十二病方》,為所論“諸傷”之一種。《周禮·天官》名金瘍。《神農本草經》名為金創。又名刃傷,金瘡,金刃傷。輕者僅傷其皮肉,證見疼痛、流血,或可不治而自愈。若重者則傷口深而筋斷、骨折,疼痛劇烈,出血不止,或因出血過多而面目蒼白、頭暈眼黑,脈芤微細,引致虛脫者。嚴重者可致內臟創傷。治療要迅速確診,辨證施術。傷輕者:止血包扎即可;傷重者:應立即急救止血,或
- 金傷
金傷 病名。金屬兵刃所傷者,古軍陣所多見。出《五十二病方》,為所論“諸傷”之一種。《周禮·天官》名金瘍。《神農本草經》名為金創。又名刃傷,金瘡,金刃傷。輕者僅傷其皮肉,證見疼痛、流血,或可不治而自愈。若重者則傷口深而筋斷、骨折,疼痛劇烈,出血不止,或因出血過多而面目蒼白、頭暈眼黑,脈芤微細,引致虛脫者。嚴重者可致內臟創傷。治療要迅速確診,辨證施術。傷輕者:止血包扎即可;傷重者:應立即急救止血,或
- 《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不循經絡雜品]降香
辛溫,辟惡止血,療金刃傷。《本草分經》清姚瀾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簡便良方》:[卷四癰疽瘡毒]瘡破受風
蟬蛻(去頭足翅)凈六錢,瓦上焙干為末,陳黃酒調服,臥出汗愈。(并治刃傷受《奇效簡便良方》
- 傷科
傷科 學科名。是以專門診療跌打損傷所致傷折的專科。《周禮·天官》所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其所分之金瘍與折瘍,屬最早之傷科。漢代邊防軍已設有專門記錄傷科病證的《折傷薄》。成書于唐代之《理傷續斷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骨傷科專書。傷科之診療范圍,按現代習慣,多包括有金刃傷、跌打損傷、斗毆傷、骨折、關節脫臼、蟲獸咬傷等。作者:
- 十灰散
大薊、小薊、茅根、?皮、側柏、大黃、丹皮、荷葉、茜草、梔子(各等分)上藥燒存性為末,鋪地出火氣,童便酒水隨引,黑為水之色,紅見黑即止,水勝火之義也,故燒灰取黑,得力全在山梔之清,大黃之降,火清氣降,而血自寧,余藥皆行血之品,祗借以響導耳,吹鼻止?,刃傷止血,皆可用之。作者:唐宗海
- 《仙傳外科集驗方》:[合用諸方第六]索血散
凡刀刃傷,有潮熱,面腫氣喘,乃破傷風者,此藥亦以治之。干葛(虛弱老人出血多者,去此,加川芎代)防風赤芍細辛羌活桔梗(炒)甘草肉桂白芷(各三錢)上為散,姜、蔥煎服。《仙傳外科集驗方》元末明初趙宜真公元1382年
- 《本草撮要》:[卷一草部]【天南星】
味苦溫。入手足太陰經。功專豁痰驅風。得生姜、天麻。治吐瀉慢驚。得防風治跌撲金刃傷風。得琥珀、朱砂治痰迷心竅。墮胎。陰虛燥痰均忌。畏附子、干姜、防風。一名虎掌。得防風則不麻。火炮則毒性緩。得牛膽則不燥。且膽有益肝膽之功。《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仁術便覽》:[卷三破傷風]【玉真散】
治破傷及金刃傷,打撲傷損,瘋犬咬傷。天南星防風(各等)上為末,以藥敷瘡口,然后以溫酒調服一錢。如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便調下。打傷欲死,但心頭微溫,以童便灌下二錢,并進二服。天南星為防風所制,不麻。《仁術便覽》明張潔公元1368-1644年
- 《本經逢原》:[卷三香木部]沒藥
苦平無毒。修治與乳香同。發明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肌,故二藥每每相兼為用。凡刃傷打損墜馬,并宜熱酒調服。若妊婦胎氣不安勿用,產后惡露去多腹中虛痛,癰疽已潰而痛,及筋骨胸腹諸痛,若不因瘀血者,皆不可服。《本經逢原》清張璐公元1617-170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六正骨兼金鏃門(附論)]正骨通治方
上用鼠肝五具,細切爛,研敷之,兼以鼠腦髓,或鼠頭血涂之,并良。亦治人針折在肉不出,并刀刃傷。《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驗方新編》:[卷二十婦科胎前門]因失血類中風癥
凡妊娠因吐血衄血(衄音肉,刃傷也),或被傷失血,驀患口噤,項背強直,類中風癥,宜服加減安胎飲。加減安胎飲∶人參、白術、麥冬、當歸、熟地、天麻各二錢,防風、荊芥各一錢,陳皮、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水煎服。《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胎產秘書》:[上卷]因失血類中風癥
凡妊娠因吐血,衄血,或被傷失血,驀患口噤,項背強直,類中風癥,宜服加減安胎飲。衄音肉,刃傷也。加減安胎飲人參白術麥冬當歸熟地天麻(各二錢)防風荊芥(各一錢)陳皮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水煎服。或加川貝一錢,天竺黃一錢。《胎產秘書》
- 《本經逢原》:[卷三香木部]降真香
辛溫無毒。禁用火焙。發明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內服能行血破滯,外涂可止血定痛。刃傷用紫金散,即降真香用磁瓦刮下,和血竭研末是也;又虛損吐紅,色瘀昧不鮮者,宜加用之,其功與花蕊石散不殊。血熱妄行色紫濃濃,脈實便秘者禁用。《本經逢原》清張璐公元1617-1700年
- 《串雅內外編》:[串雅外編卷三]偽品門
治撲打及金刃傷,血出不止者,用之,并收口如神。蠶豆炒去殼,取豆搗細和勻,蠟熔為膏,攤貼如神。《串雅內外編》清趙學敏公元1759年
- 《本草綱目》:[綱目第七卷土之一]香爐灰
(《綱目》)【主治】跌撲金刃傷損,罨之,止血生肌。香爐岸,主疥瘡(時珍)。《本草綱目》明·萬歷六年李時珍公元1578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二石部]紅毛石皮
出粵澳門,來自紅毛國,中國用作火石。外皮白如粉,甚松脆,番人去其皮,其中石質,售為火石,皮不甚貴重,任人搬取。治金刃傷,以石皮搗粉,功勝千年鍛石,云可以粘合皮膚裂痕。《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回生集》:[卷下外癥門]金刀傷大興李振祖(西平)傳
龍眼核剝凈外面光皮。只用其仁。搗研極細末。填敷傷口即止。西平氏云。此藥在西秦及巴里坤軍營。救愈多人。龍眼核治金刃傷之功效驗。查《本草綱目》。及《別集本草》。俱未細載。可知世間有用之材。自古迄今。湮沒者不可勝計矣。惜哉惜哉。《回生集》清陳杰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六木部]水團花
李氏草秘∶生溪澗近水處,葉如蠟梅樹,皮似大葉楊,五六月開白花,園如楊梅,葉皮皆可用。治金刃傷,年久爛腳瘡,搗皮葉罨上一宿即痂(草秘)。《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瑞竹堂經驗方》:[十二、雜治門]玉真散
治破傷風及金刃傷、打撲傷損,昔張叔潛知府宰清流日,以此二方授直廳醫者,救欲死者數天南星防風上等分為細末,破傷風以藥敷貼瘡口,然后用藥一錢,溫酒調下,如牙關緊,角弓反張,用心方《瑞竹堂經驗方》元沙圖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 《瘍醫大全》:[卷三十六跌打部]救從高墜下門主方
雞鳴散(《三因》)。金刃傷、打撲傷、血瘀凝積、煩悶欲死。大黃(酒蒸,五錢)當歸尾(三錢)桃仁(十四粒,研)上作一貼,酒煎,雞鳴時服,次日下瘀血即愈。治折傷亦妙。《瘍醫大全》清顧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本草從新》:[卷七木部]降真香
宣、辟惡、止血生肌。辛溫。辟惡氣怪異。療傷折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周崇被海寇刃傷、血出不止、敷花蕊石散、不效、軍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結痂無瘢、曾救萬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忌同檀香。燒之能降諸真。故名。(金瘡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敷。)《本草從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吳儀洛
- 《仙傳外科集驗方》:[合用諸方第六]散血散
被刀刃傷,血出過多,用此藥補之。人參當歸白芷白茯苓黃(各五錢)砂仁陳皮丁香(各二錢)枳殼(炒)牛膝(酒浸,各三錢)川芎(一兩)蒼術(炒)茴香(炒)甘草(各一錢)肉桂(一錢。若去血多,多用此一味)上為咀,每服三錢,姜、棗煎,不拘時。凡瘡口及杖瘡要生肉,須服此藥。或十宣散亦可。《仙傳外科集驗方》元末明初趙宜真公元1382年
- 《仙傳外科集驗方》:[合用諸方第六]葛根湯
治刀刃傷后發寒熱,男女流注初發,潮熱紅腫赤痛者,以此發散。升麻(一兩)葛根(二兩)甘草(二錢)半夏蘇葉白芷丁皮川芎香附子陳皮(各五錢)上為散,每服二錢,姜、蔥煎,空心服之。《仙傳外科集驗方》元末明初趙宜真公元1382年
- 《本草綱目拾遺》:[卷六木部]拔爾撒摩
坤與圖說∶木名,出白露國,此樹生脂膏極香烈,可入藥。敷金刃傷,一晝夜肌肉復合如故,涂痘不瘢,涂尸千年不腐。《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公元1765年
- 《洗冤集錄》:[卷之二]七·覆檢
遷就改正;果有大段違戾,不可根據隨。更再三審問干系等人,如眾稱可變,方據檢得異同事理,供申;不可據己見便變易。覆檢,如尸經多日,頭面脹,皮發脫落,唇口翻張,兩眼迭出,蛆蟲咂食,委實壞爛不通措手。若系刃傷、他物、拳手、足踢痕虛處,方可作無憑覆檢狀申。如是他物及刃傷骨損,宜沖洗仔細驗之,即須于狀內聲說致命,豈可作無憑檢驗申上。覆檢官驗訖,如無爭論,方可給尸與親屬。無親屬者,責付本都埋瘞;勒令看守,不得
- 《正骨心法要旨》:[卷二頭面部]鼻梁骨
鼻孔之界骨,名曰鼻梁骨;下至鼻之盡處,名曰準頭。凡鼻兩孔傷凹者可治,血出無妨。若鼻梁骨凹陷者,用當歸膏敷貼;若兩孔跌磕傷開孔竅,或金刃傷開孔竅,用封口藥敷傷處,外以消毒定痛散貼之退腫;若鼻被傷落者,用綴法。封口藥治跌打損傷,皮開肉破,及金刃傷割喉斷耳,缺唇傷破肚皮,跌破陰囊皮等證,大效。明凈乳香沒藥兒茶當歸杉皮炭(各一錢)麝香(五厘)片腦(一分)豬聹葉(如無此葉,用葛葉毛藤子葉亦可,一錢)上各另碾
- 《外科全生集》:[卷四附∶添加馬氏試驗秘方]西洋十寶散
治刀刃傷并各器械傷,皮破出血者,以藥沒糝上包固,不可見風,血止即愈。治跌打損傷,皮肉青腫未破者,用陳醋調敷患處,腫消即愈。治內傷骨碎,或骨已斷折,先將骨節湊準,用陳醋調敷患處,以紙包裹,外加老棉絮包好,再用薄板片夾護,將繩慢慢系緊,不可移動,藥性一到,骨自接矣。須靜百日,勿犯房事,犯則必成生理殘障。治刃傷深重,未致透膜者,先用桑皮紙線縫好,多糝藥末于上,以活雞皮急急調護如前骨損養法,即愈。治跌打昏
- 膀胱創傷
生于腹膜所復蓋的頂部后方,大量膀胱尿溢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癥狀。(2)腹膜外破裂:多由骨盆骨折所引起。破裂口均在無腹膜復蓋的前壁或頸部,故外滲尿均在腹膜外膀胱周圍。(3)混合型破裂:多見于火器傷或刀刃傷,腹膜內外破裂同時存在。大多有其他臟器合并傷。診斷一、下腹部或骨盆骨折外傷史,手術或器械損傷史。二、臨床表現:可因創傷或出血導致休克,尤在骨盆骨折時,出血量較多常易發生。傷后有頻繁的排尿感,但無尿排
- 第二節 輸尿管創傷
第二節 輸尿管創傷 輸尿管系位于腹膜后細長而彎曲的管道,位置深且有一定彈性,因外來暴力損傷者極為少見,可發生于槍彈或刀刃傷,且都合并其它臟器傷;臨床上多見的是手術創傷,其中以盆腔手術尤全子宮切除術發生率最高,隨腔內泌尿外科發展,因器械操作不熟練、粗暴等因素可導致輸尿管醫源性損傷。 醫原性輸尿管損傷的預防: 術者不但要有兩個“極端”的精神,更要熟悉輸尿管的局部解剖特點及病理狀態的輸尿管解剖位置
- 輸尿管創傷
概述輸尿管系位于腹膜后細長而彎曲的管道,位置深且有一定彈性,因外來暴力損傷者極為少見,可發生于槍彈或刀刃傷,且都合并其它臟器傷;臨床上多見的是手術創傷,其中以盆腔手術尤全子宮切除術發生率最高,隨腔內泌尿外科發展,因器械操作不熟練、粗暴等因素可導致輸尿管醫源性損傷。治療治療目的在于恢復輸尿管的連續性,保存傷側腎功。其具體方法要根據損傷的部位,程度及發現時間而區別對待。凡手術中即時被發現者,應立即修補
- 《洗冤集錄》:[卷之四]二十四·殺傷
兩痕。且一刀所傷,如何卻有三兩痕?蓋凡人腸臟盤在左右脅下,是以撩劃著三兩痕。凡檢刀槍刃斫剔,須開說∶尸在甚處?向當著甚衣服?上有無血跡?傷處長、闊、深分寸,透肉不透肉?或腸肚出,膜出,作致命處。仍檢刃傷衣服穿孔。如被竹槍、尖物剔傷致命,便說∶尖硬物剔傷致死。凡驗殺傷,先看是與不是刀刃等物,及生前死后痕傷。如生前被刃傷,其痕肉闊,花文交出;若肉痕齊截,只是死后假作刃傷痕。如生前刃傷,即有血汁,及所傷
- 《本草求真》:[上編卷二收澀]鎮虛
治。以其溫有陽和之力。重有鎮攝之能。故能使之辟邪而鎮怯也。(局方云母膏治一切癰毒。仲景治牝瘧多寒。千金方治久痢帶下。小便淋疾。及一切惡瘡。深師治痰飲頭痛。何德揚治婦人難產。溫酒調服三錢。入口即下。金刃傷敷之。止血最速。且無腐爛之虞。陰疽陽癰。亦多用之。皆取助陽之力。)但書有言久服身輕尸解。不過極為贊揚。且因是物經時不焦。入土不腐。故云服可長生。其說即出本經。豈真事哉!但此性屬助陽。陰虛火炎者勿服。
-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四·公選良方附錄]急救諸方
麻四豆脫衣裳,合研細末加麝香;共成一餅貼交骨,須臾母子兩分張。此方用蓖麻子三個巴豆四個均去皮,加麝香二分同研成餅,貼產門上交骨,其胎立下。如月三日治傷方∶晉人尚氣,每有事甚細微,一語不合,輒即斗毆,刃傷較他省為多,又不善于調治慎選照辦急十寶散冰片(一分二厘)麝香(一分二厘)辰砂(一錢二分)乳香(去油一錢二分)子紅花(四錢)藥(一錢四分)以上十味,共為細末,貯瓷瓶,黃蠟封口,勿令走氣。一治跌打損傷皮
- 《外科證治全書》:[卷一]破傷風治法
破傷風者,因跌撲金刃傷破皮肉,及新久諸瘡未合口,失于調護,風邪乘虛襲入經絡,宜亟,皆莫救矣。要在初受風時,其證發熱惡風,筋脈拘急,牙關噤急,傷口銹澀腫脹,或四圍起粟作癢。此風熱尚郁在表,急取玉真散(通用四十。)二錢,溫酒調服,蓋被曖臥一時許,即可消散。如入里勢甚,舌強口噤,項背反張,口吐涎沫,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無有寧時者,取玉真散三錢,用童便調服,雖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溫,速進玉真散二服
-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蒲包草
活人書∶又名鬼蠟燭。新語云∶水蠟燭,草本,生野塘間,秋杪結實,宛與蠟燭相似。有詠者云∶風搖無弄影,煤具不燃煙,以其開花結實,儼似蠟燭,故名。蘆葦蕩中頗多,土人采其實,以治金刃傷止血用。治瘰∶蒲包草連根采來,洗去泥,切寸段。砂鍋煎湯,代茶飲,不論男女皆愈。但婦人服此,愈后終不受孕。須服北京真益母丸四五兩,可解之。汪連仕采藥書∶蒲萼即蒲草。南人呼莎草,北人呼板枝花,結實為鬼蠟燭,其粉即蒲黃。《本草綱目
- 《仙傳外科集驗方》:[合用諸方第六]搜損尋痛丸
能接骨,遍身疼痛,久損至骨。如金刃傷則后用之。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當歸(一兩)軍姜(五錢,炒)肉桂(三錢)川芎(一兩)薏苡仁(炒一兩。如筋絕脈絕,多加此一味)丁皮(五錢)獨活(五錢,炒)茴香(二錢,炒)草烏(五錢,炒黃色)骨碎補(二兩,炒)赤芍(五錢,炒)石粘藤(炒,五錢。云二兩)白芷(炒,五錢)上作末,蜜為丸,用生姜細嚼,溫酒吞下。如為末,用姜酒調服亦可,浸酒吃亦可。如折傷,則須用藥,遍身頑
- 《急救便方》:[救諸傷]七厘散方
帶用,甚便。上朱砂(用水飛凈,一錢二分)真麝香(一分二厘)冰片(一分二厘)乳香(去油,一分)以上各藥,選黃道吉日,端節日午時尤好,共為細末,瓷瓶收貯,黃蠟封口,每服七粒,燒酒或黃酒沖下。傷處用藥七八分調敷極效,如傷重多調些,血多亦加敷干藥末。如金刃傷重,或食嗓割斷,用雞皮急為包裹,用些藥末干摻,定痛止血,立時見效。(并治一切無名腫毒,亦用前法,量瘡之大小,調敷神效。孕婦則可敷不可服。)《急救便方》
- 《本經逢原》:[卷一石部]云母
以其能辟邪除陰毒也。其治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以其能鎮攝虛陽也。《局方》云母膏治一切癰毒。仲景方治牝瘧多寒。《千金方》治久利帶下,小便淋疾,及一切惡瘡。《深師方》治痰飲頭痛。何德揚治婦人難產,溫酒調服三錢,入口即下。金刃傷敷之,止血最速,且無腐爛之虞。陰疽,腸癰亦多用之,皆取助陽之力也。久服能使身輕尸解。孫真人恒服之,但石藥性偏助陽,凡陰虛火炎者,慎勿誤與。《本經逢原》清張璐公元1617-1700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六正骨兼金鏃門(附論)]正骨通治方
上以白項蚯蚓十四條,內銅器中,次入鹽一兩,于日受曝,并化作汁,涂有箭鏃并刃傷處,須臾癢,則出。又方治箭頭及諸刀刃,在咽喉胸膈諸處不出者。上嚼杏仁,不限多少涂之。一方研杏仁細敷之。又方治箭鏃中傷在咽喉胸膈不出,及針刺不出者。上用螻蛄,即土狗蟲,干者,濃煎汁滴上三五度,箭頭自出。一方以螻蛄腦十枚,細研涂瘡上,亦出。《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