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rán gǔ
2 英文參考
Rángǔ KI2[中國針灸學詞典]
rángǔ[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I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然谷 | ||
漢語拼音 | Rangu | ||
羅馬拼音 | Janku | ||
美國英譯名 | Blazing Valley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KI2 | |
日本 | 2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R2 | |
富耶氏 | R2 | ||
德國 | N2 | ||
英國 | K2 | ||
美國 | Ki2 |
然谷為經穴名(Rángǔ KI2)[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龍淵、然骨[2]。屬足少陰腎經[1]。然谷是足少陰腎經的滎穴,五行屬火[1][3]。此穴在舟骨之下,舟骨古稱然骨,故名然谷[1]。然谷穴主治婦科、前陰、脾胃等疾患:如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痛經,白帶,血崩,不孕,遺精白濁,小便淋瀝,疝氣,黃疸,消渴,泄瀉,頭痛,喉痹,厥心痛,咳喘,咯血,胸滿,腰脊痛,癲疾,臍風,腳氣,腳腿轉筋,瘡疥癬癢,咳血,陰癢,陰挺,陽痿,遺精,臍風口噤,足跗腫痛,帶下,咽喉腫痛,口噤,小便不利,小兒臍風,胸脅脹痛,口噤不開,下肢痿痹,足跗痛,現代又多用然谷穴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尿道炎,睪丸炎,精液缺乏,糖尿病,陰部瘙癢,心肌炎,破傷風,足部扭挫傷,膀胱炎,遺尿,不孕癥,精神病等。
4 然谷穴的別名
龍淵(《針灸甲乙經》),然骨(《針灸甲乙經》),龍泉(《備急千金要方》)。
5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滎。
6 穴名解
此穴在舟骨之下,舟骨古稱然骨,故名然谷[1]。
然,通燃,《說文》:“燒也,從火,然聲。”谷,泉出通川曰谷,空虛不有亦為谷。舟骨粗隆,古稱然骨。《子午流注說難》說:“然谷乃腎所溜之滎穴,陰滎為火穴,坎中有一陽無根之少火能生氣。”其穴亦名龍淵,為足少陰腎脈之溜,五行屬火,別名龍淵,潛龍在淵之義也,其性似龍雷之火出于淵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燃)于深谷之中,不受水克。養生家謂水中有真火,今學者謂地心有真熱。觀本穴所治,凡腎火衰微所生種種弱癥,刺此穴俾以發動內熱也,故名之。足內踝前下高起之骨,古稱然谷,是穴正當然骨下緣。《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載:“然谷,然骨之下者也。”《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以骨名其穴,因名然谷。[4]
7 特異性
然谷穴是足少陰腎經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火。
8 所屬部位
足部[5]
9 然谷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然谷穴在足內側緣,足舟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足少陰腎經的滎穴[3]。
然谷穴位于足內側,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仰臥或正坐取穴[1]。
然谷穴位于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緣凹陷處[2]。
然谷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然谷穴在足部的位置
然谷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然谷穴在足部的位置
10 然谷穴的取法
然谷穴位于足內側,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仰臥或正坐取穴[1]。
正坐或仰臥位,在舟骨粗隆下緣凹陷處取穴。
正坐或仰臥位,內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取穴[6]。
快速取穴:坐位垂足,內踝前下方明顯骨性標志——舟骨前下方凹陷處即是然谷穴[7]。
11 然谷穴穴位解剖
然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展肌、長屈肌。有足底內側及跗內側動脈分支。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分布。該處為足底與足背皮膚移行部位。展肌由足底內側神經支配,長屈肌由脛神經的肌支支配。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踇展肌[8]。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隱神經和大隱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足底內側神經和足底內側動脈分支分布[8]。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并有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通過[2]。
12 然谷穴的功效與作用
然谷穴有清熱、泄濁、寧神的作用[1]。
然谷穴配五行屬火,故腎陰虛、虛火亢盛的病證皆可用本穴治療[6]。
13 然谷穴主治病證
然谷穴主治婦科、前陰、脾胃等疾患:如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痛經,白帶,血崩,不孕,遺精白濁,小便淋瀝,疝氣,黃疸,消渴,泄瀉,頭痛,喉痹,厥心痛,咳喘,咯血,胸滿,腰脊痛,癲疾,臍風,腳氣,腳腿轉筋,瘡疥癬癢,咳血,陰癢,陰挺,陽痿,遺精,臍風口噤,足跗腫痛,帶下,咽喉腫痛,口噤,小便不利,小兒臍風,胸脅脹痛,口噤不開,下肢痿痹,足跗痛,現代又多用然谷穴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尿道炎,睪丸炎,精液缺乏,糖尿病,陰部瘙癢,心肌炎,破傷風,足部扭挫傷,膀胱炎,遺尿,不孕癥,精神病等。
然谷穴主治婦科、前陰、脾胃等疾患:如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痛經、白帶、血崩、不孕、遺精白濁、小便淋瀝、疝氣、黃疸、消渴、泄瀉、頭痛、喉痹、厥心痛、咳喘、咯血、胸滿、腰脊痛、癲疾、臍風、腳氣、腳腿轉筋、瘡疥癬癢等[1]。
然谷穴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陰癢,陰挺,月經不調,陽痿,遺精,臍風口噤,足跗腫痛等[2]。
然谷穴主治月經不調,陰挺,陰癢,帶下;遺精;咽喉腫痛,口噤;泄瀉,小便不利;消渴,小兒臍風[6]。
然谷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遺精、小便不利、泄瀉、胸脅脹痛、咳血、小兒臍風、口噤不開、黃疸、下肢痿痹、足跗痛[8]。
現代又多用然谷穴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尿道炎、睪丸炎、精液缺乏、糖尿病、陰部瘙癢、心肌炎、破傷風、足部扭挫傷等[1]。
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睪丸炎,精液缺乏,遺尿;
2. 五官科系統疾病:咽喉炎,扁桃體炎;
3.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不孕癥;
4. 其它:心肌炎,陰癢,糖尿病,精神病。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5~0.8寸[8][6],局部有脹痛感[6],有時可傳至足底[6]。
14.2 灸法
用艾條灸然谷5~15分鐘,可以清腎經虛火,常用于月經不調、帶下、遺精、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癥[7]。
15 然谷穴的配伍
然谷配血海、三陰交,治白濁[6]。
16 特效按摩
17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厥病》: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侖,發針不已,取然谷。
《針灸甲乙經》: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羨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癃疝,然谷主之。痿厥癲疾、洞泄,然谷主之。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然谷主之。女子不字、陰暴出、經水漏,然谷主之。
《針灸甲乙經》:痙互引身熱,然谷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絕子,灸然谷各五十壯。
《百癥賦》:臍風須然谷而易醒。
《通玄指要賦》:然谷瀉腎。
18 然谷穴研究進展
18.1 對血壓的影響
18.2 對內分泌功能的影響
針刺然谷對嗜酸性粒細胞有一定的特異性,并能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如:以血中嗜酸性粒細胞的變化為指標,把能提高分泌系統功能的腧穴和注射ACTH (25u)所產生的效應做對比,發現針刺然谷較注射ACTH的效應還強。[6]
18.3 治療足底麻木
針刺足部腧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足底麻木32例,取穴隱白、大都、太白、然谷,常規針刺,行搓針法,將針順時針捻轉3周左右,以患者有酸麻脹重痛及局部跳動、震顫等感覺為度,以能放射至整個足底部為最佳,留針15~20 min,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休息2d,再行下一療程,共治2個療程。結果:痊愈20例,顯效7例,好轉5例,全部有效。[6]
18.4 治療足跟痛
然谷腧穴注射治療足跟痛29例,將紅花或當歸注射液2 mL注入然谷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結果:痊愈15例,占51.7%;好轉10例,占34.6%;無效4例,占13.7%。總有效率為86.3%。[6]
19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82.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57.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65-266.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1-92.
古籍中的然谷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故當刺足少陰然谷之前,而出其血。本俞論云∶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今曰然谷之前,即然骨也。刺如食頃,而痛...
- 《醫學入門》:[內集·卷一針灸]附∶雜病穴法
、申脈、金門。五足指痛,瀉行間。腳若轉筋眼發花,然谷承山法自古。兩足難移先懸鐘,又名絕骨。條口后針能...
- 《靈樞識》:[卷四]厥病篇第二十四
手經以取其標。后取足經以去其本也。厥心痛(止)取然谷甲乙。發針下有立已二字。六十難云。五臟氣相干。名...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三·九針之三]量繆刺
處,絡為病也。平按∶《甲乙》支作反。)毋積者,刺然骨之前出其血,如食頃而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發者...
- 《針灸大成》:[卷五]八脈圖并治癥穴
暈,吐痰不已∶合谷中脘列缺瘧疾骨節酸痛∶魄戶百勞然谷瘧疾口渴不已∶關沖人中間使胃瘧,令人善饑,不能食...
- 更多古籍中的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