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取汁是中藥炮制的一種方法。鮮藥用搗碎后壓榨或火烤的方法,使藥物所含的液體大量排出,這叫取汁。取汁的目的是解除某些疾病,特別是熱性病后期陰液大傷,或風痰阻塞經絡竅道,多以甘涼多汁的藥物為宜。如水果、鮮竹之類,本身飽含液體,但渣滓多,煎服不僅沖淡其甘涼滋陰及滑痰利竅的作用,降低其固有療效,尤其不易使患者所接受,故采用取汁的方法,以適應治療的需要。如梨汁、藕汁、蔗汁、竹瀝、黃荊瀝。
古籍中的取汁
-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萬病阿伽陀丸主萬病第二]阿伽陀藥
用時以水磨而用之。諸咽喉口中熱瘡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大,旦服之,二服止。禁酒、肉、...
- 《普濟方》:[卷一百八十九諸血門]鼻衄(附論)
,又取井底青泥封面上,數易之。又方生地黃(三兩研取汁)生姜(半兩研取汁)阿膠(半兩杵碎炒令黃燥為末)...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編(下)
氣喘逆,香港腳不能履。紫蘇子(一兩,熬研細以小投取汁)粳白米(四合,凈淘。)上煮作粥,臨熟時下蘇子汁...
- 《傷寒直格》:[卷下]諸證藥石分劑
、豆豉湯下。每服水一盞,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煮取汁七分調,并三、四服以效為度。此藥是寒涼解散熱郁,...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三服餌門]神仙服餌(附論)
大麻子(炒各半升)上先取大麻子。以水五升。研絞濾取汁。煮茯苓一炊以又方白茯苓(去黑皮五斤銼)甘草(微...
- 更多古籍中的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