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ū zé
2 英文參考
Qūzé PC3[中國針灸學詞典]
qūzé[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C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曲澤 | ||
漢語拼音 | Quze | ||
羅馬拼音 | Chutse | ||
美國英譯名 | Crooked Pond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PC3 | |
日本 | 3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MC3 | |
富耶氏 | |||
德國 | MH3 | ||
英國 | Cx3 | ||
美國 | EH3 |
曲澤為經穴名(Qūzé PC3)[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2][1]。曲澤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合穴,五行屬水[1][3]。曲即彎曲,澤即沼澤,經氣流注至此,入曲肘淺凹處,猶如水進沼澤,故名曲澤[1]。曲澤穴主要治療心胸、脾胃及時疫疾患等:如心痛,心悸,胸滿,逆氣,胃痛,嘔吐,嘔血,溫病,風疹,霍亂,頭搖,顏青及肘臂筋攣疼痛,泄瀉,熱病,肘臂攣痛,善驚,胸痛,胸脅支滿,咳嗽,身熱心煩,霍亂吐瀉,煩渴,肘臂腕痛,屈伸不利,上肢顫動,口干,氣逆,熱病煩躁,肘攣,臂痛,現代多用曲澤穴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臂神經痛,小兒舞蹈病,心絞痛,支氣管炎,中暑等。
4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
5 穴名解
曲即彎曲,澤即沼澤,經氣流注至此,入曲肘淺凹處,猶如水進沼澤,故名曲澤[1]。
曲,有彎曲不直之義。澤,水之所鐘曰澤。本穴屬合穴,正當肘內,微屈其肘而得其穴;又曲澤與尺澤平列,故名之。[4]
6 特異性
曲澤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五輸穴的合穴,五行屬水。
7 所屬部位
肘[5]
8 曲澤穴的定位
曲澤穴位于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尺側緣處,微屈肘取穴[2]。
曲澤穴位于肘前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仰掌,微屈肘取穴[1]。
曲澤穴在手厥陰心包經中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中國針灸學詞典》)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澤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9 曲澤穴的取法
仰掌,微屈肘,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取穴。
曲澤穴位于肘前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仰掌,微屈肘取穴[1]。
仰掌,屈肘45°,尺側肌肌腱旁,肱二頭肌肌腱的尺側凹陷處取穴[6]。
快速取穴:肘微彎,肘彎里可摸到一條大筋,內側橫紋上可觸及凹陷處即是曲澤穴[7]。
10 曲澤穴穴位解剖
曲澤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正中神經、肱肌。當肱動、靜脈處。分布著正中神經本干。皮膚由臂內側皮神經分布,皮紋較深。皮下組織內除上述皮神經外,還有貴要靜脈由手背靜脈網的尺側部起始,在前臂尺側后上方上升,在肘窩下方轉前面,于此接受肘正中靜脈,再向上經肱二頭肌內緣,至臂中點穿深筋膜入肱靜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在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之間穿肘前筋膜,于肱動脈內側直刺正中神經干及其深面的肱肌。該肌由肌皮神經支配。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正中神經→肱肌[1]。
皮膚→皮下組織→旋前圓肌→肱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肘正中靜脈和貴要靜脈分布;深層有正中神經和肱動脈分布[8]。
布有正中神經本干和肱動、靜脈[2]。
11 曲澤穴的功效與作用
曲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之合穴,心包為心之外圍,具有替心受邪,代心行令之功,故可治療心痛、心悸[9]。
心包與三焦相表里,曲澤屬合穴,善治“逆氣而瀉”,故曲澤穴用于治療胃腸病之吐瀉[9]。
曲澤穴系心包經之合穴,有清熱除煩、舒筋活血之功,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治時疫,熱證,嘔逆,風疹,臂手振顫諸癥。凡治急癥,多取放血。觀本經數穴,由天池而天泉,天泉而曲澤。以有形之水,喻無形之氣。譬水得流通而解瘀熱也。[4]
12 曲澤穴主治病證
曲澤穴主要治療心胸、脾胃及時疫疾患等:如心痛,心悸,胸滿,逆氣,胃痛,嘔吐,嘔血,溫病,風疹,霍亂,頭搖,顏青及肘臂筋攣疼痛,泄瀉,熱病,肘臂攣痛,善驚,胸痛,胸脅支滿,咳嗽,身熱心煩,霍亂吐瀉,煩渴,肘臂腕痛,屈伸不利,上肢顫動,口干,氣逆,熱病煩躁,肘攣,臂痛,現代多用曲澤穴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臂神經痛,小兒舞蹈病,心絞痛,支氣管炎,中暑等。
曲澤穴主要治療心胸、脾胃及時疫疾患等:如心痛、心悸、胸滿、逆氣、胃痛、嘔吐、嘔血、溫病、風疹、霍亂、頭搖、顏青及肘臂筋攣疼痛等[1]。
曲澤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泄瀉、熱病、肘臂攣痛[8]。
曲澤穴主治善驚;心痛,胸痛,心悸,胸脅支滿,咳嗽,身熱心煩;胃痛,嘔吐,嘔血,霍亂吐瀉;熱病,煩渴,肘臂腕痛,屈伸不利,上肢顫動,風疹,口干,氣逆等[6]。
曲澤穴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2]。
現代多用曲澤穴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臂神經痛、小兒舞蹈病等[1]。
1. 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
2. 其它:急性胃腸炎,支氣管炎,中暑,小兒舞蹈病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3~0.5寸[2]。
一般直刺0.5~1.0寸[1]。
直刺0.8~1寸[8]。
注意:曲澤針刺時須避開肱動脈和肱靜脈,以防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刺絡放血者除外[6]。
13.2 灸法
14 曲澤穴的配伍
曲澤配內關、中脘,有調理腸胃的作用,主治嘔吐,胃痛。
曲澤配委中、曲池,有清心泄熱的作用,主治中暑。
15 特效按摩
用拇指垂直按壓曲澤穴1~3分鐘,可治心火上升引起的心痛、心悸等心血管疾病[7]。
16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心憺憺然善驚,身熱,煩心,口干,手清,逆氣,嘔血,時瘛,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心痛,卒咳逆,曲澤主之,出血則已。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曲澤……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干逆氣,嘔血,風疹,臂肘手腕善動搖。
《針灸大成》: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17 研究進展
17.1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作用,用無創傷的阻抗心動圖法所測的患者心每搏輸出量(SV)等參數作為觀察指標,結果表明,艾灸曲澤可以使心動阻抗微分圖(dz/dt)、SV、SI、CISW等參數值得到改善,提示艾灸曲澤對冠心病心絞痛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9]
針刺曲澤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狀態,有人用艾條溫和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灸前、施灸15 min、停灸后5 min,分別進行有關指標測定,顯示心功能有明顯改善,患者胸悶減輕疼痛緩解。[9]
17.2 治療高血壓
針刺高血壓患者曲澤后,大多數患者血管舒張,血壓不同程度地降低[1]。
17.3 抑制冷刺激引起的縮血管反應
針刺曲澤可明顯抑制正常人和患者對冷刺激引起的縮血管反應[1]。
17.4 治療冠心病
用艾溫和灸治療37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獲得即時療效。并于灸前、施灸15分鐘和停灸后5分鐘分別進行有關指標的測定,施灸局部穴區均為溫熱舒服感,患者胸悶減輕,心前區舒適。心功能等參數均改善。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有一定療效。
17.5 治療手足搐搦癥
以疼痛性,痙攣性肌肉收縮為特征,常伴有麻木感覺異常的手足搐搦癥患者,針刺后均取得滿意療效。
17.6 對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針刺動物(家兔)的“曲澤”、“膈俞”,對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有抑制損傷發展的作用,能使家兔心電圖ST段升高受到抑制,表明有保護心肌的作用,并且在起針后,ST段電位值有自然下降的趨勢。“曲澤”組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針刺“曲澤”等可加速動物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的恢復過程。[9]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8.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1.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1.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0.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9.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0.
古籍中的曲澤
- 《醫學綱目》:[卷之八·陰陽臟腑部]穴法上
寸,寸止處是穴。故經曰有過則至,無過則止也。入于曲澤。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少...
- 《針灸資生經》:[針灸資生經第六]口舌干苦(熱臭)
主口熱。口爛。大溪、少澤、主咽干。口熱。唾如膠。曲澤、章門、主口干。少陰、主舌卷口干。陽陵泉、主口苦...
- 《針灸問對》:卷之上
。心包之中沖井木。勞宮滎火。大陵俞土。間使經金。曲澤合水。此陰經之穴。以次而相生也。膽之竅陰陽井。金...
- 《普濟方·針灸》:[卷十二針灸門]心痛
刺出血立已。治心痛。穴心俞膻中通谷巨闕太倉神府門曲澤大陵治心痛氣短。穴期門長強天突俠白中沖治心痛彭彭...
- 《普濟方·針灸》:[卷十一針灸門]口舌干苦
三間太沖治咽干口熱。唾如膠。穴少澤太溪治口干。穴曲澤章門治舌卷口干。穴少陰治口苦嗌干。介介然。穴陽陵...
- 更多古籍中的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