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qín jiāo
2 英文參考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朗道漢英字典]
radices gentianae macrophyllae[朗道漢英字典]
gentiana macrophyll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gentianae macrophyll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argeleaf gentian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argeleaf gentian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秦艽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largeleaf gentian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秦艽的別名
7 來源
秦艽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或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ill等的根[3]。
8 產地
秦艽主產甘肅、陜西、山西、四川、云南等地[3]。
9 性味歸經
10 秦艽的功效與主治
秦艽具有祛風除濕,和血舒筋,退黃疸,清虛熱的功效,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攣,肢體酸疼煩熱,濕熱黃疸,腸風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3]。
秦艽為眼科常用祛風濕藥,具有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的功效。用于風濕阻絡所致風牽偏視、視一為二等。本品能祛風除濕、疏通經絡,常配伍防風、白附子等,如正容湯。
11 秦艽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2 秦艽的化學成分
秦艽根含秦艽堿甲(龍膽寧堿),秦艽堿乙(龍膽次堿)和秦艽堿丙(Gentianol);還含龍膽苦苷(Gentiopicrin)、當歸苦苷揮發油等[3]。
13 秦艽的藥理作用
秦艽堿甲能抑制中樞神經,對大鼠有鎮痛和鎮靜作用;大劑量時反而出現興奮[3]。
秦艽對大鼠實驗性關節炎有抗炎作用;還有抗過敏性休克及抗組胺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3]。
秦艽醇浸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傷寒等桿菌有抑制作用[3]。
14 秦艽中毒
秦艽中含秦艽堿甲(龍膽寧堿)、秦艽堿乙(龍膽次堿)、秦艽堿丙、糖類及揮發油,還含龍膽苦苷[2]。秦艽開花期間的地上部分及小秦艽根中亦含龍膽苦苷[2]。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的功效[2]。
14.1 不良反應機制
秦艽堿甲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486mg/kg及300mg/kg,靜脈注射250~300mg/kg;亞急性毒性試驗:分別以50mg/kg、90mg/kg、1200mg/kg的劑量給大鼠腹腔注射,1/d,連續14d,各動物外觀無改變,病理切片發現腎小球及腎小管內均有蛋白出現,部分動物有肺水腫現象。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秦艽堿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是通過神經系統以激動垂體,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實現的。
2.抗過敏作用
秦艽堿甲能明顯減輕組胺對豚鼠噴霧引起的哮喘及抽搐,顯示抗組胺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秦艽堿甲能降低豚鼠血壓,其降壓作用隨劑量加大而增加,無快速耐受現象,阿托品及切斷迷走神經不能阻斷此種作用。因此降壓作用可能為直接抑制心臟的結果。
5.對糖的影響
秦艽堿甲能使大鼠、小鼠的血糖顯著升高,并使肝糖原明顯下降,該作用隨劑量加大而增強。此作用可能主要通過腎上腺的釋放所致。
14.2 秦艽中毒的癥狀
14.3 治療
秦艽中毒的治療要點為[5]:
對癥治療。
15 秦艽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秦艽
Qinjiao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本品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μ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種習稱“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曬軟,堆置“發汗”至表面呈紅黃色或灰黃色時,攤開曬干,或不經“發汗”直接曬干;小秦艽趁鮮時搓去黑皮,曬干。
15.2 性狀
15.2.1 秦艽
呈類圓柱形,上粗下細,扭曲不直,長10~30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縱皺紋,頂端有殘存莖基及纖維狀葉鞘。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顯油性,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苦、微澀。
15.2.2 麻花艽
呈類圓錐形,多由數個小根糾聚而膨大,直徑可達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網狀孔紋。質松脆,易折斷,斷面多呈枯朽狀。
15.2.3 小秦艽
呈類圓錐形或類圓柱形,長8~15cm,直徑0.2~1cm。表面棕黃色。主根通常1個,殘存的莖基有纖維狀葉鞘,下部多分枝。斷面黃白色。
15.3 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龍膽苦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櫟癭酸對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鑒別](1)項下的供試品溶液5pl和上述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50: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4 檢查
15.4.1 水分
不得過9.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15.4.2 總灰分
不得過8.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5.4.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5.5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24.0%。
15.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測定。
15.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1%醋酸溶液(9:9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理論板數按龍膽苦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15.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龍膽苦苷對照品、馬錢苷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龍膽苦苷0.5mg、馬錢苷酸0.3mg的溶液,即得。
15.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超聲處理(功率50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5.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兩種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10μ1,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龍膽苦苷(C20H30O5)和馬錢苷酸(C20H28O4)的總量不得少于2.5%。
15.7 飲片
15.7.1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黃棕色、灰黃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扭曲縱紋或網狀孔紋。切面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有的中心呈枯朽狀。氣特異,味苦、微澀。
15.7.2 浸出物
同藥材,不得少于20.0%。
15.7.3 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5.8 性味與歸經
辛、苦,平。歸胃、肝、膽經。
15.9 功能與主治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退虛熱。用于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濕熱黃疸,骨蒸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15.10 用法與用量
3~10g。
15.11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15.12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2.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67.
- ^ [4]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2-273.
- ^ [5]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3.
用到中藥秦艽的方劑
- 秦艽地黃湯
拼音:qínjiāodìhuángtāng處方:秦艽生地當歸白芍(炒)各4.5克川芎防風荊芥升麻白芷...
- 秦艽飲
qínjiāoyǐn《圣濟總錄》卷八十八:方名:秦艽飲組成:秦艽(去苗土)1兩,柴胡(去苗)1兩,貝...
- 秦艽白術湯
āobáizhútāng《證治寶鑒》卷九:方名:秦艽白術湯組成:秦艽、白術、甘草、防風、升麻、黃柏、...
- 枳殼地骨皮散
居集》下集卷一:方名:枳殼地骨皮散組成: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鱉甲、烏梅1個,桃柳頭...
- 秦艽補漏湯
āobǔlòutāng《外科啟玄》卷十二:方名:秦艽補漏湯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連、黃芩、...
- 更多用到中藥秦艽的方劑
用到中藥秦艽的中成藥
- 追風活血膏
樸50g川烏50g牛膝50g肉桂50g海龍30g秦艽50g乳香(制)100g沒藥(制)100g香附5...
- 豹骨木瓜酒
-0130-89處方:豹骨(制)30g防風15g秦艽15g天麻30g當歸30g紅花30g川芎30g茄...
- 天麻壯骨丸
份:天麻、獨活、豹骨、細辛、鹿茸、杜仲(鹽制)、秦艽、當歸、川芎、桑枝、老鸛草、常春藤等。天麻壯骨丸...
- 驅風蛇酒
-90處方:蛇肉1500g當歸10g寬筋藤13g秦艽13g走馬胎13g黃芪(炙)10g川芎10g白芍...
- 骨筋丸片
27g紅花46g郁金91g獨活183g牛膝46g秦艽183g桂枝46g血竭27g馬錢子(制)27g制...
- 更多用到中藥秦艽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秦艽
- 《張聿青醫案》:[卷十二]風痹
萆(二錢)漢防己(一錢五分)仙靈脾(一錢五分)左秦艽(一錢五分)生薏仁(四錢)建澤瀉(一錢五分)二診...
- 《續名醫類案》:[卷十三]痛痹
絡,乃可瘳也。二陳湯,倍加威靈仙、酒芩、白僵蠶、秦艽,四劑病去如失。吳少溪有酒積,常患胃脘痛,近又腰...
-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二雜癥門上]虛勞
五味子大腹子枳殼桑白皮(微炒)菖蒲地骨皮白術柴胡秦艽獨活干葛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
-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二雜癥門上]虛勞
五味子大腹子枳殼桑白皮(微炒)菖蒲地骨皮白術柴胡秦艽獨活干葛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秦艽
品)【釋名】秦(《唐本》)、秦爪(蕭炳)。恭曰∶秦艽,俗作秦膠,本名秦,與糾同。時珍曰∶秦艽出秦中,...
- 更多古籍中的秦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