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ì nì
2 英文參考
abnormal rising of vital energ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eversed flow of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注解
氣逆為病機[1],是指氣機升降出入反常,應降不降,氣機上逆,或橫逆的病理變化[2] 。主要指氣機上逆,亦包括氣機橫逆[1]。前者常因郁怒傷肝、或火熱上沖,以致氣升不降而逆于上,亦可由于痰壅、食積、形寒飲冷、上實下虛等原因,致氣不順降而上逆,頭目眩暈,為其常見癥狀,甚則可見顛仆昏倒[1]。后者則常因肝氣郁結,不能正常疏泄升發而致橫逆侮脾犯胃,腹脹飧泄、胃脘疼痛、嘈雜吞酸為其常見病候[1]。
參見九氣:九氣指引起氣機紊亂的九種致病因素[3]。《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熱,勞指過勞[3]。九氣著重說明七情過激引致氣機紊亂的病機[3]。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3.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
治療氣逆的穴位
- 承滿
分支通過。承滿穴的功效與作用:承滿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承滿有和胃化滯作用。承滿有調理胃氣的...
- 掌中
善怒,喜笑不休,臟躁,胸痛,心中懊??,胃脘病,氣逆,食不下,黃疸,少腹積聚,尿血,痔瘡,手顫,熱病...
- 鞋帶
喘,膝重轉筋,腳軟無力,神經性頭痛,胃炎,腸炎,氣逆發噎,消化不良,饑不欲食,腎炎,面神經麻痹,足下...
- 解溪
喘,膝重轉筋,腳軟無力,神經性頭痛,胃炎,腸炎,氣逆發噎,消化不良,饑不欲食,腎炎,面神經麻痹,足下...
- 草鞋帶
喘,膝重轉筋,腳軟無力,神經性頭痛,胃炎,腸炎,氣逆發噎,消化不良,饑不欲食,腎炎,面神經麻痹,足下...
- 更多治療氣逆的穴位
治療氣逆的方劑
- 溫胃湯
,時痛時止,舌苔白厚,不思飲食,目眩倦臥,或手足逆冷,腹痛欲吐。用法用量:水煎服。《陳素庵婦科補解...
- 一味鐵氧湯
。主治:癇風及肝膽之火暴動成脅痛,或頭痛目眩,或氣逆喘吐,上焦煩熱,及一切上盛下虛之證。用法用量:和...
- 內灸散
。功能主治:治婦人產前、產后一切血疾,血崩虛憊,氣逆嘔吐,冷血、冷氣凝積,塊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
- 粉代散
赭3兩(煅),白礬3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氣逆痰壅,病癇脈弦者。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調下。...
- 厚樸散
功能主治:小兒外傷風冷,壯熱憎寒,頭痛體重,寒氣逆,嘔吐惡心,或手足厥冷,及脾胃不和。用法用量:每...
- 更多治療氣逆的方劑
治療氣逆的中成藥
- 止嗽定喘片
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熱,身熱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氣逆,胸膈滿悶,急性支氣管炎。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 橘半枳術丸
,橘皮煎湯送下。加減:如食不消者,加神曲、麥芽;氣逆,加木香、白豆蔻;胃脘痛,加草豆蔻;氣升,加沉香...
- 消石丸
。主治:《外臺》卷十引《深師方》之消石丸主治上氣咳逆,口干,手足寒,心煩滿;積聚,下利嘔逆;若墜瘀血...
- 止嗽化痰顆粒
粒的功能主治:清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久嗽,痰喘氣逆,喘息不眠等癥。止嗽化痰顆粒的用法用量:開水沖服...
- 活胃膠囊
ⅠL)。功能與主治: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用于肝郁氣逆,脾胃不和引起:胸肋脹滿,胃脘疼痛,氣逆嘈雜,嘔...
- 更多治療氣逆的中成藥
氣逆相關藥物
- 活胃散
【性狀】【功能主治】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用于肝郁氣逆,脾胃不和引起:胸肋脹滿,胃脘疼痛,氣逆嘈雜,嘔...
- 活胃膠囊
【性狀】【功能主治】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用于肝郁氣逆,脾胃不和引起:胸肋脹滿,胃脘疼痛,氣逆嘈雜,嘔...
- 除痰止嗽丸
主治】清肺降火,除痰止嗽。用于肺熱痰盛引起的咳嗽氣逆,痰黃粘稠,咽喉疼痛,大便干燥。【用法與用量】口...
- 清燥潤肺合劑
。【功能主治】清燥潤肺。用于燥氣傷肺,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煩口渴。【用法與用量】口服,一...
- 順氣消食化痰丸
主治】順氣,消食,化痰。用于積食不化,胸膈脹悶,氣逆不順,咳嗽痰多,酒食生痰。【用法與用量】口服,一...
- 更多氣逆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氣逆
-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卷中]病機第三
之噦者。何氣使然。(說文曰。噦。氣牾也。辨者謂是呃逆。東垣以噦為干嘔之甚者。人或非之。按素問寶命全角...
- 《讀素問鈔》:[卷上之四]病能(病之形能也王注內作病形也)
下腎之氣也門戶束要肝之氣也故諸厥固泄皆屬下也厥謂氣逆固謂禁固諸有氣逆上行及固或泄燥濕不恒皆由下焦之主...
- 《普濟方》:[卷一百八十四諸氣門]厥逆氣
(附論)方書謂上實下虛。外實內虛。因而氣逆者厥也。所謂氣逆者。以陰氣盛實。上乘于陽。陽虛上故夫怒則氣...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三]刺熱篇第三十二篇
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內經要旨(上)]病能篇第三
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于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帝曰∶善。愿聞六...
- 更多古籍中的氣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