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情緒表現 (最后修訂于2011/3/15 22:31:56)[共389字]
摘要:情緒表現亦稱"表情"。態度體驗在有機體身上的外部表現。它包括面部表情、言語表情和體態表情。人類的基本表情有愉快、驚奇、悲傷、憤怒、厭惡和懼怕等。人類表情的特性人類的表情有先天性、共同性、習得性、可控性等特性。人類表情的功能人類表情有獨特的功能,如適應功能、信息傳遞功能等。人類表情的作用表情因而成為人際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和藝術表現的有力手段。它可輔助言語、替代言語、超越言語。表情比言語更細致、傳神,有時惟有運用表情才能將人物復雜而難以言訴的內心活動表達得淋漓盡致,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現代研究發現,面部表情還具有生理反饋功能。20世紀30年代,伍德沃思提出了辨認面部表情的量表,列出了6種基本情緒的表情。40年代,施洛斯貝格進而提出了面部表情的識別維度。70年代以來,伊扎德林艾克曼在對面部肌肉運動成分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特定的基本情緒的西部模式和標定的標準。......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情緒表現男女有別其中差異來自大腦
同步,右側杏仁核則沒有這種現象。而在男性大腦中,血流量隨其他部位一同漲落的是右側杏仁核。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不同性別的人體內,杏仁核會導致完全不同的大腦區域活躍起來。女性大腦中與杏仁核一同活躍的是使人體處理壓力反應、影響感情的視丘下部和下皮層,而在男性大腦中與杏仁核一同活躍的是大腦控制行動和視覺的區域。這意味著,男性在處理情緒時可能更容易把它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比如發怒的表現比較外露。作者:
- 盤錦地區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住院期間心理情緒調查
【摘要】 目的:調查盤錦地區老年股骨頸骨折(FemoralNeckFracture,FNF)患者住院期間心理情緒表現。方法:選擇近期住院的57例盤錦地區老年FNF患者,入選對象接受臨床精神衛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并與55例同期體檢的同齡和同性別健康人評估結果比較。結果:老年FNF患者住院期間SCL90評分中,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因子評分和
- 大學生520名情緒智力水平現狀分析
一至大四年級的被試人數分別為150,150,120和100人。 1.2方法采用由徐小燕等[4]編制的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情緒覺知能力、情緒評價能力、情緒適應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和情緒表現能力5個分量表,也就是5個主因素(F)。這5個主因素又可以分為若干次因素,按照情緒智力因素結構,可以將18個次因素(f)涵蓋在5個主因素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60~0.86之間,具有較好的
- 絕經期宮內節育器取出術前情緒表現及心理需求調查
【摘要】目的:調查絕經期宮內節育器取出術前情緒表現及心理需求。方法:絕經期宮內節育器取出術(手術組)76例術前接受臨床精神衛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心理需求評估,并與45例同齡未進行宮內節育器取出術女性(對照組)比較。結果:手術組的SCL-90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數和陽性癥狀均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心理干預總頻次、心理干預總時間和每次心理干預時間也均明顯多于對照組(P均<0.05~0.0
- 美開發面部表情自動識別新技術
近日,美國一名計算機專家將自己的臉部變為遙控器,利用顏面表情遠程控制了視頻的快進和慢放,學者稱之為自動化面部表情識別技術概念化的示范。相關報道見于6月27日《每日科學》網站。人臉檢測算法現已能比較準確地從一幅圖像中找出一個或多個人臉所在的位置,但對人臉表情的提取和識別仍有很大的技術難度。主持此項研究的是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一名計算機科學博士,其開發的新系統可檢測到人在觀看視頻時的表情變化,預測
- 最新研究顯示:東西方人辨別面部表情有差異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東方人和西方人在辨別面部表情上存在差異,這可能導致對相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理解。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13日在美國《當今生物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請13名西方人和13名東方人辨識7種基本面部表情的圖片。結果發現,西方人“害怕”的表情在東方人看來是“驚訝”;西方人“厭惡”的表情在東方人看來是“憤怒”。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東方人和西方人對臉部表情的解讀方式不同:西方
- 面部表情來自先天遺傳為治療孤獨癥找到新途徑
人的面部表情是模仿別人學來的嗎?以色列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不僅體貌性格,人的表情其實也來自遺傳。 表情源于基因 英國《每日郵報》17日報道說,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發表的這項研究報告中,科學家第一次證明,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源于基因而不是模仿他人。根據這一理論,每個家庭都有特定表情習慣,生氣時咬嘴唇、思考時吐舌頭都是來自家族遺傳,而并非小孩模仿家長的結果。 為檢驗這一理論,研究人員
- 研究顯示人的某些表情特點可能由基因決定
2006年10月20日新華網12有人認為,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特點是與他人特別是親人長期相處時耳濡目染形成的。但以色列專家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的部分面部表情特點可能由基因先天決定。以色列海法大學的吉利•皮萊格等人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文章說,他們挑選了21名先天失明者做了兩項測試。做第一項測試時,盲人被要求回憶使他們氣憤、感傷或高興的事。在第二項測試中盲人聽故事,故事中有令人反感的細節
- 腦杏仁核有助識別表情
人們如何從他人的面部表情中識別情緒呢?一種名為杏仁核的組織對此起到關鍵作用,它體積很小并呈扁桃仁狀,位于大腦的深層區域。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它是如何對解讀他人的面部表情產生影響的。為了了解更多,神經科學家將電極植入即將接受大腦手術的7名癲癇患者的杏仁核中。實驗中,科學家讓患者瀏覽各種面部表情照片,有開心的也有恐懼的。最后,他們總共記錄到200次杏仁核神經的活動,并對這些神經的反應方式進行了判斷。研
- 英國研究發現4個月大嬰兒可識別人臉部表情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大人們不要以為那些整天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的小嬰兒什么都不懂,英國學者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4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識別人們的面部表情,他們在會說話前已經懂得他人的非語言交際信號,比如友好的微笑。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27日報道,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生物科學》上。來自英國大腦和認知力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倫敦大學的學者們組成的研究小組對一些4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
- 中國政法大學首開表情測謊課程
教材,并通過視頻案例講解和學生間大量的相互練習,來教授這門課程。 《別對我撒謊》情節太夸張 看過熱門美劇《別對我撒謊》的觀眾一定對“微反應”并不陌生,主人公萊特曼能夠通過觀察人在受到刺激時的面部表情及身體反應,來判斷其是否在說謊。 據了解,在美國,微反應多用于協助司法機關查案、商業談判、心理咨詢等領域,平均每小時咨詢費超過5000美元,是一項神秘而高薪的職業。 今年3月,由于對這門學問的愛
- 科學家成功創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數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老鼠與人類相似,也能夠通過面部表情表達痛苦的感覺。通過構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數,可為人類提供一個測量疼痛層級的系統,并改善實驗室動物的生存狀況。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5月9日《自然·方法學》雜志的網絡版上。 麥吉爾大學疼痛遺傳學實驗室的杰弗瑞·摩澤爾等研究人員對老鼠在遭受疼痛刺激期間和之前的面部圖像進行了比較分析。他們給實驗鼠注射了一種稀釋致炎癥物質
- 世界首例換臉人面部恢復知覺和表情
東北網10月18日電據英國《每日郵報》16日報道,法國婦女在接受世界首例“換臉”手術一年后,現在她的面部重新獲得了知覺,并能做出各種面部表情。 去年,38歲的伊莎貝爾·迪諾爾被她喂養的一條拉布拉多獵狗咬掉鼻子、嘴唇和下巴,之后她接受了“換臉”手術。去年11月,醫生將一名腦死捐贈人的鼻子、嘴唇和下巴移植到她的臉上。 她是一位單親媽媽,來自法國北部城市瓦朗謝訥,撫養著兩個孩子。刀在接受采訪時她說: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肌運動的檢查來發現面神經病變?
系的基底節、丘腦或丘腦下部損害時,則引起情感性面癱,表現在笑或哭等情感運動時有面肌麻痹,而隨意運動時面肌仍能收縮。周圍性面癱時,隨意運動及情感運動均發生肌肉癱瘓。意識不清和不合作的病人,可觀察面部的表情動作或給予壓眶等疼痛刺激,使其面肌收縮,比較兩側是否對稱,借以決定是否有面癱。在兩眼閉合的昏迷病人,用手指扳開其瞼,然后,突然放松,此時兩眼立即閉攏;如有面癱,則該側上瞼掉下較慢且閉合不完全;若扳開
- “心寬體胖”是真的
發福時拿來安慰自己的話,如今找到了科學依據。英國《每日郵報》22日報道稱,最新研究發現胖子體內的肥胖基因FTO其實同時也是抗憂郁基因,會讓人心情郁悶程度較低,心情也較正面。 研究指出,過去只知道FTO與肥胖的直接關聯,現在則發現該基因也會影響到人類的情緒表現。研究主導教授大衛・梅雷指出,這是第一個發現肥胖基因與情緒有關的研究結果,將來或許可利用FTO基因當做抗憂郁的治療方法。作者:
- 口腔病患兒的診療體會
不易配合,而由有威嚴的父或母陪伴,能夠很順利完成治療。因此,本人認為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和一些不合作的兒童最好有人陪伴,其余患兒可不用陪伴,有時監護人的不正確態度和不耐煩的表情,反而更增加患兒的恐懼哭鬧,影響診療活動。1.3情緒表現形式兒童情緒的持續時間較短,表現為一時性。所以對于不合作的兒童不應焦急,因為他有轉變為合作的可能性。另外兒童情緒的控制力差,一旦診療過程中出現疼痛,患兒就會突然地表現哭鬧
- 武漢市學齡前兒童睡眠障礙與氣質關系的研究
常生活容易形成規律,對新環境和新事物的刺激適應快,入睡以及維持睡眠過程較為順利;相反,節律性低、適應性低的兒童更容易與周圍環境相抵制、生物鐘難以形成,造成睡眠障礙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心境高值的兒童情緒表現消極、不愉快,心境低值的兒童情緒表現積極、愉快,良好的情緒狀態也有利于兒童睡眠過程的順利進行。 兒童氣質以生物遺傳學為基礎,是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但也受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當氣質與環境發生相
- 中風后遺癥的護理體會
糞便、更換床單、被罩、剪指甲,操作時動作要輕穩。 2情志護理情志對患者的病情轉歸影響很大。本組828例中,男616例,女212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42歲,均表現有不同程度的情志異常,其中346例患者以急躁、易怒、激動、恐懼情緒表現為主,60歲以下患者多見;482例患者以憂慮、悲傷、激動、失望情志為主,60歲以上多見。大多數患者情緒復雜,悲傷感表現突出,特別是半身不遂的患者均有悲傷的情緒、紊
- 《內經》論七情
《內經》對心理活動的認識常用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來表述。就生理而言,認為七情是對情感活動的總結,是情緒的表現形式;就病理而言,神志病變可以表現出七情的變化;而七情變化亦可引起神志病變。后世醫家對此多有發揮,如劉完素一方面指出“五志過極皆可化火,即五志過度,勢必精神煩勞,擾動陽氣,所以都可以化火化熱,火熱亢盛又可以擾亂神明,而致情志失常;另一方面又指出火擾神明而引發生各種
- 第二節 晤談技術
問題時的準確性和速度等。 2.感知覺障礙如幻覺、妄想以及其他感覺障礙。 3.注意力和定向力時間、空間和人物的定向;集中注意的能力; 4.情緒表現優勢情感、情緒表現的恰當性和強度、控制情緒的能力等; 5.自知力自我了解的程度; 6.行為和儀表面部表情、運動表現、可見的生理反應、衣著等。 對于上述內容可直接觀察,也可提出總是讓他回答,或按某一診斷評定量表來進行診斷晤談。 (三)收集個案史
- 情緒與腦血管病有何關系?
情緒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包括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積極情緒表現為快樂、喜悅、舒暢等,這些好的情緒,可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增強抗病能力。而消極情緒則表現為憂慮、悲傷、煩惱、焦急等,若長期下去,可使神經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而發生一系列疾病,腦血管病就是其中的一種。 不良刺激為什么能引起腦血管病呢?多年來,許多醫學專家經過反復研究證實,一切憂愁、憤怒、
- 160例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和家庭文化背景相矛盾,因而,性病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大多數病人就診時對病史遮遮掩掩,甚至隱瞞,覺得羞恥,見不得人,愧對家人,由于對性病的一知半解,性病病人都有恐懼感、悲觀、自責、壓抑、焦慮的情緒表現,最主要表現是擔心家人、同事知道病情而引發的一系列的家庭、工作問題,還有擔心病情加重、擴散、傳染家人、治療的復發,未徹底治愈以及治療費用太高等等。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重視患者的心理癥狀,要尊重患
- 淺談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人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在老年病人的診治過程中,由于疾病對病人死亡威脅時時存在,再加上診療的創傷和痛苦,如陌生的環境、缺少親人的陪伴、生活自理能力差、其他病人死亡以及醫護人員嚴肅的表情和緊張的工作等因素的影響,病人的情緒表現多種多樣,有焦慮、心理否認、抑郁、恐懼、依賴、急躁和絕望等。因此,要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有效的心理護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護士不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其在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特點,
- 抑郁癥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風險女性是男性的兩倍
了北京回龍觀醫院專家委員會張培琰主任、精神衛生研究所王向群副所長,就抑郁癥在國內的發病情況以及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與媒體進行了會談。抑郁癥與焦慮癥是種疾病 張培琰專家指出,抑郁與焦慮都是人們的一種情緒表現,如果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成為了一種疾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心理障礙,但是與真正的精神分裂癥是有所區分的。通過研究發現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病都是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是一種疾病,應該說和心臟病、糖尿病、
- 小兒靜脈輸液的護理體會
持愉快自信的心情,不要讓不愉快影響工作,輸液前要排盡輸液器內的空氣準備好輸液貼、干棉球再囑其家屬放下患兒盡量減少患兒離開家人懷抱。其次是患兒準備:患兒對醫院環境陌生,產生恐懼心理,再加上身體不適,情緒表現比較急躁,所以給患兒輸液前要有耐心多給予表揚和鼓勵,盡量取得患兒合作。家屬的準備:家屬要用腹部按壓患兒膝關節,使下肢不能用力蹬雙上臂部稍用力帶壓患兒的雙手及上身,用雙手掌按壓患兒頭部,以使患兒無法
- 患者常見情緒的心理護理
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的護理學,十分重視心理護理,對患者情緒的護理是其重要內容。情緒是人對事物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映。情緒活動既是一種過程,又是一種狀態或背景,始終伴隨著患者的心理活動。患者情緒表現種類很多,本文著重談談對患者常見情緒的心理護理。1對恐懼情緒的心理護理心理學指出,恐懼是一種企圖擺脫危險的逃避的情緒。引起恐懼的原因很多,但就患者而言,主要不外兩種:一是因身患疾病引起的恐懼;
- 利用MRI可以檢測出雙相精神障礙患者的腦部變化
功能MRI檢測10名雙相性精神障礙躁狂性發作患者和15名健康對照者的腦活動區域。受試者佩戴眼鏡,并依據書信的顏色做出反應。這一測驗為沖動控制提供了測量方法。在試驗過程中,雙相性精神障礙患者主管情緒和情緒表現腦區的分布式網絡的活性增加,并證明這些情緒網絡與認知網絡相互抑制,因此,當情緒網絡活性過高時,會干擾認知功能,導致沖動控制減少。研究者觀察到,后腦與健康人經典的注意歷程有關。這些腦區激活致使注
- 情緒的作用和調節情緒的方法
多方面入手、全方位運作。 2.1多角度關注關于情緒調節人們很容易想到對負性情緒的調節,如憤怒時需要克制,悲傷時需要調整等。其實,正情緒在某些情況下也需要調節。例如,學生在學校里取得了好成績時,不能表現得過分的高興,否則會影響其他同學的情緒,且有可能導致自滿。一般來說,情緒調節主要是調節高水平,過于強烈的情感體驗。如狂怒會使人失去理智,甚至導致越軌行為。總之,成功的情緒調節就是管理情緒體驗和行為,
- 強行控制情緒記憶力會衰退
種情況的時候,強行控制自己情緒,得不到發泄的人,記憶力會大幅減弱。斯坦福大學的詹姆士•克魯斯和德克薩斯大學的簡•理查茲為57名志愿者放映了一部描述外科手術程序的電影,然后問他們一些關于情緒狀態的問題。比如,對這部電影,他們花費多少努力隱藏自己的情緒,用了多少努力記憶電影中的情節。兩位科學家發現,那些強行控制自己對看見的東西產生情緒的人們,記憶力表現最差。在第二個研究中,他們
- 《靈素節注類編》:[卷六諸痹證]五臟證
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淫氣喘息,痹聚在肺;淫氣憂思,痹聚在心;淫氣遺溺,痹聚在腎;淫氣乏竭,痹聚在肝;淫氣肌絕,痹聚在脾。諸痹不已,亦益內也。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此言陰氣謂臟氣,臟為陰也,以表情欲躁擾乃傷臟,飲食不節則傷腑,因不同而同為內傷本元,因此外邪得以聚而成痹也。夫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故陰氣靜,則精神藏,若躁擾,則消耗而亡矣。飲食本以滋養,如不節而倍多,則反傷腸胃。凡偏駁不純者,皆名
- 結核病患者3例自殺原因的調查與思考
,而且不配合治療,直至出現服用安眠藥自殺,經搶救獲治。 2討論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筆者認為:(1)作為結核病專業醫師,目前對此類患者警惕和關心遠遠不夠。一方面由于臨床工作的繁忙,無暇顧及患者的情緒表現,沒有充分地與患者交流溝通;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對本專業疾病的重視,而妨礙了對患者情緒問題的關注,甚至相當一部分結核科醫生對心理障礙或抑郁癥方面的知識及心理治療對策了解的甚少。因此,關心結核病人的
- 老年病人心理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人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在老年病人的診治過程中,由于疾病對病人死亡威脅時時存在,再加上診療的創傷和痛苦,如陌生的環境、缺少親人的陪伴、生活自理能力差、其他病人死亡以及醫護人員嚴肅的表情和緊張的工作等因素的影響,病人的情緒表現多種多樣,有焦慮、心理否認、抑郁、恐懼、依賴、急躁和絕望等。因此,要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有效的心理護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護士不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其在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特點,
- 密切醫患關系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情緒表現在醫療工作中。從而影響到醫療服務質量,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嚴重后果,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發生醫療糾紛。3患者應注意的問題患者應尊重醫務人員,對他們既要有要求,又要多一份理解,以便融洽醫患者關系。醫療工作的職業決定必須尊重科學,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來不得半點虛偽。醫院為了自已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必須提高醫療質量。因此,醫患之間的目標和利益都是一致的。所以,患者不應在醫治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醫
- 恐懼情緒加工的特異性神經機制研究
科雜志2005Vol.38No.12P.769-77223(合肥)為了探討扣帶回、海馬以及額葉損傷患者的情緒認知特征,驗證這些腦結構參與情緒加工以及恐懼的特異性神經機制的假說,研究者分別測試雙前額葉損傷12例、雙海馬損害1例(例1)、雙前扣帶回合并右杏仁核損害1例(例2)和對照組的被試者對表情面孔6種基本情緒(喜、驚、怕、悲、厭和怒)的辨認能力。結果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前額葉損害組患者的6種情緒辨
- 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研究進展
態密切相關。國內目前對心理亞健康狀態較多的提法是:心理亞健康、亞健康狀態的心理問題、亞心理健康、亞健康心理、非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失調等,對心理亞健康的界定多為描述性的,如:“個體在行為、情緒表現中產生非正常的一些現象[12]”;“一種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心理狀態”[13];“人們在身心情感方面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14]”;“一種介于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之間的中介狀態
- 門診患者焦慮情緒的心理護理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即由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替代原來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心理和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門診的實踐中,焦慮情緒甚為明顯:表現為焦慮不安,急于就診等。焦慮情緒的存在,影響正常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在對門診患者進行生理治療的同時,不可忽視患者的心理護理。 1門診患者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1.1患者對所患疾病的不了解特別是那些病情較重,自我診斷不清的患者,
- 情緒在護理工作中的影響
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和問題,使病人處于最佳的身心狀態,就要求護士必須具有良好穩定的情緒。護士要適應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角色,喜怒哀樂不能行于色,正確利用情緒理論,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良好的情緒、親切的表情、和善文雅的舉止,不僅能給病人形成良好的情緒氛圍,而且能喚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新病人入院后對病區環境、醫護人員的陌生感極易產生恐懼焦慮的心情,加之對自己病情的擔憂,從而流露出消極情緒,這時如果在
- 癔病患兒的焦慮情緒研究及護理對策
自主神經癥狀。(2)低年齡組分離性焦慮和高年齡組學校恐怖癥狀與兒童的年齡發育階段相符合。分離性焦慮,指兒童與其依戀對象(依戀對象是關系密切的撫養人,如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等)分離時產生的過度焦慮情緒表現。年幼兒的癥狀比年長兒多,男孩和女孩癥狀相似。年齡較小的兒童表現對依戀對象有強烈的依賴性,對新環境適應困難,當與依戀人或家庭分離時出現明顯的焦慮,表現為害怕、哭鬧、煩躁。對年齡較大兒童學習成為其社
- 研究發現情緒低落不會影響認知表現
uo;變光開關。為此,vonStumm招募了98名受試者。接連5天,他們完成了評估其心情的問卷,以及測量諸如短期記憶、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等認知功能的測試。令人驚奇的是,心情低落并不會轉化成較差的認知表現。然而,當人們稱感覺很好時,vonStumm發現,他們的處理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vonStumm表示,很有可能壞心情的影響并未出現,因為其效應通常在極端情況下才會被發現,而輕微恐慌并不足以產生這一影
- 便秘與情緒有關嗎?
們和細菌、病毒、遺傳、體質、免疫等生物學因素以及有害的理化因素一樣,不僅能引起精神疾病,而且也能擾亂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致使軀體發生各種疾病。 便秘的發生有多種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人的情緒有關,而且有很大關系。人在一定的內外環境刺激下,伴隨著情緒體驗,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長期精神緊張不安,憂郁焦慮,沮喪恐懼的情緒,都能通過神經系統影響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引起胃腸動力性疾病和功能紊
- 第八節 理性情緒療法
第八節 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療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是AlbertEllis于上年代所創立,他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activating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導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后果(consequence),這就稱為ABC理論。通常認為情緒和行為
- 帶教老師言行對護生臨床實習情緒影響的調查分析
n 臨床實習是帶教老師和護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過程,是教與學的繼續,是培養合格護理人才的至關重要的階段。護生只有在帶教老師的有效指導下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鞏固專業知識。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的言行表現和教學質量可能會影響護生學習的熱情和實習的效果。筆者在2004年12月對本院61名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帶教老師言行對護生臨床實習情緒的影響,以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現總結
- 十七、情緒與免疫
十七、情緒與免疫 情緒與免疫系統的影響確實存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個性顯得易激動、緊張、煩惱,并且神經過敏,喜怒無常,以及富于自我犧牲精神,克制敵意,抑郁者,比其他人容易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免疫抑制性傾向者常表現為與人接觸不良,無警覺,不能表達情感,這些人通過心理因素(如應激)或某些外因(如病毒、感染)刺激,免疫功能會低下,對某些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易感。反
- 護士情緒變化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通過多年的臨床工作,發現護士情緒變化對臨床處置有較大的影響,情緒波動時,工作效率下降,易出差錯,在靜脈穿刺上表現尤為突出。筆者通過對護士的調查發現,90%以上的人,情緒波動時,工作效率有不同程度下降。 1情緒變化的幾個方面 1.1生理因素人體某些固有周期性生理變化引起情緒波動影響工作效率。如月經前5~7天多數人有不同程度的頭痛、疲乏無力、易激動煩躁、思想精力不集中易出現疏漏。靜脈穿刺率常常下降
- 護士如何減輕負性情緒的影響
所謂負性情緒是指由于對某人的價值、信念、權利有害或與之矛盾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反應。主要表現為意識覺醒程度增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易激惹、焦慮,神情沮喪等心理狀態以及各種軀體癥狀,如尿頻、食欲減退、頭暈無力、睡眠差等。護士在工作中,經常會受到各種負性情緒的侵擾,如不及時疏導、減輕或消除負性情緒,將會影響身心健康,同時對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了解負性情緒產生的原因及掌握相應的處理對策,對改
- 行為情緒問題可能導致中學生上網成癮
2006年09月18日中國醫學論壇報11長沙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曹楓林等研究發現,互聯網過度使用(IOU)的學生多具有孤僻、古怪、缺乏是非感、情緒不穩定等人格特征,存在更多的行為、情緒問題。該研究采用Beard修訂的Young的診斷問卷、長處和困難問卷(SDQ)、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SCARED)、艾森克個性問卷(EPQ)和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TMD),調查了2620名中學生。研究人員
- 研究發現,抑郁情緒和疲勞感并不會增加個體發生腫瘤的風險
2005年12月28日Doctor’sGuide2005,1218近期發表在《腫瘤》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抑郁情緒和疲勞感并不會增加個體發生腫瘤的風險。“嚴重疲乏感”是指個體感到極度的疲乏、缺少活力、易激惹以及無斗志的狀態。既往的研究認為,“嚴重疲乏感”是個體突發心臟病或死于心源性事件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抑郁情緒則一直被認為是腫瘤的一個危險因子,但近期的兩項前瞻性研究均未能證實抑郁與腫瘤的相關性。
- 最新研究顯示小丑可減輕兒童患者的緊張情緒
2005年10月09日(國際在線)9意大利研究人員表示,出現在手術室里的小丑可能會減輕那些即將接受外科手術的兒童患者的焦慮情緒。他們可以在醫生對小患者實施麻醉前有效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據路透社報道,該項研究所涉及的對象為40名年齡在4個月到3歲之間且準備接受較小的外科手術的兒童,同時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人陪在他們身邊。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小丑的到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孩子及其父母的焦慮情緒。而根據刊登在
- 圍術期乳腺癌病人情緒的觀察
中華護理雜志2004Vol.39No.6P.422-424為了探討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變化規律及交感神經緊張狀況,對31例乳腺癌患者和31例正常對照者對其心理狀況、交感神經緊張度進行測試。結果顯示,與正常組相比,手術前患者組存在明顯的情緒障礙和較高的交感神經緊張度;術后2周時,患者的焦慮情緒好轉,接近正常對照組水平;手術后3周即將出院時,患者焦慮情緒又顯著升高。因此建議根據圍手術期乳
- 患者術后疼痛與焦慮情緒的相關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術后焦慮情緒和疼痛的相關性。方法對121例普外患者術后應用臨床簡明疼痛量表(MPQ)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就焦慮情緒和疼痛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患者對疼痛的感覺,在情緒和認知上有不同反應;SAS得分高于國內常模,焦慮發生率達40.5%;SAS≥45分者疼痛評定各項得分高于SAS45分者;焦慮狀態與疼痛反應程度呈顯著性正相關。結論患者術后疼痛與焦慮情緒關系密切,疼痛程
- 腦梗死后患者負性情緒與人格特征研究
2005年12月13日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Vol.15No.5P.267-268 5(南京)為了探討腦梗死患者人格特征和腦梗死后負性情緒狀況。研究者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A型行為問卷(TABQ)對97例腦梗死患者測試,并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結果①腦梗死患者存在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量表評分顯著高于正常人群。②腦梗死患者的A型行為發生率(68.0%)及T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