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清熱涼血為治法[1]。指用具有涼血清熱功效的方藥治療血熱熾盛證、血分證的治法[2]。
4 參考資料
有清熱涼血作用的穴位
- 條口
白,治腓腸肌痙攣。條口配足三里、承山、承筋,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治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配厲兌、三陰交...
- 天府
咽腫。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天府配合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主治鼻衄。天府配中府、云門、華蓋、肺俞...
- 足通谷
0分鐘。足通谷穴的配伍:足通谷配上星、內庭,有清熱涼血通竅的作用,主治鼻鼽衄。足通谷配章門、豐隆,有...
- 合骨
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合谷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
- 頭沖
咽腫。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天府配合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主治鼻衄。天府配中府、云門、華蓋、肺俞...
- 更多有清熱涼血作用的穴位
有清熱涼血作用的方劑
- 加味清熱涼血驅敏湯
,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15克。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除濕止癢。主濕熱蘊久,化毒入營,外感毒邪。用...
- 小清涼散
清熱解毒;澤蘭行氣消腫;當歸和血;生地黃、牡丹皮涼血,以養陰而退陽;僵蠶、蟬蛻清化之品,散腫消郁,清...
- 清營湯
。方中水牛角苦咸性寒,清熱涼血解毒,寒而不遏且能散瘀,為君藥。生地黃專于涼血滋陰,麥冬清熱養陰生津...
- 清瘟敗毒飲
參10g、竹葉10g、桔梗6g、甘草6g,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溫熱疫毒,充斥內外,氣血...
- 三奇丸
犀角1錢,滑石1錢,地黃1錢,青黛1錢。功效: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咯血、吐血、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
- 更多有清熱涼血作用的方劑
有清熱涼血作用的中成藥
- 速效心痛氣霧劑
醇量應為42~52%(附錄ⅨM)。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用于偏熱型輕、中度胸痹心痛,痛兼煩...
- 止紅腸辟丸
;規格(2)不得少于36.0mg。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養血止血。用于血熱所致的腸風便血、痔瘡下血。...
- 復方紫草油
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六冊附1頁)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用于水火燙傷。用法與用量:外用適量...
- 復方抗結核片
百部、桑白皮、矮地茶。復方抗結核片的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抗癆蟲,寧嗽止血。適用于肺結核咳嗽咯血,痰稠...
- 千紫紅顆粒
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C)。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收斂止瀉。用于赤白痢疾,暑濕傷及胃腸而發生的...
- 更多有清熱涼血作用的中成藥
清熱涼血相關藥物
- 婦炎舒膠囊
炎舒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用于婦女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量多,或...
- 紫花燒傷膏
花燒傷膏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化瘀解毒,止痛生肌。用于輕度水火燙傷。【規格...
- 復方珍珠解毒口服液
毒口服液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養陰解毒。適用于因熱毒瘀阻肌膚所致的輕型粉刺...
- 傷科靈噴霧劑
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苗醫:中醫: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于軟組織損傷,輕度水火...
- 正胃片
:正胃片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健脾和胃,制酸止痛。用于胃熱燒灼,脘腹刺痛,...
- 更多清熱涼血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清熱涼血
- 《女科精要》:[卷二嗣育門緒論]受胎總論
胎,而三月又相火所主,胎最易動,尤宜慎之,當服清熱涼血安胎之藥。然諸經有多氣少血者,有多血少氣者,宜...
- 《內經博議》:[附錄]繆仲醇陰陽臟腑虛實論治
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腸風下血屬大腸濕熱。宜清熱涼血兼升。甘寒苦寒。臟毒屬血熱。宜同腸風。加忍冬麥...
- 《馮氏錦囊秘錄》:[女科精要卷十七]受胎總論
胎,而三月又相火所主,胎最易動,尤宜慎之,當服清熱涼血安胎之藥。然諸經有多氣少血者,有多血少氣者,宜...
- 《胎產指南》:[卷一胎前辨論諸癥]婦人受胎月令
,其主之官無為而已。墮胎須防三、五、七月,宜服清熱涼血安胎之藥。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上應太陰,下應...
- 《瘍醫大全》:[卷二十九癩癬部]葡萄疫門主論
牙根出血,久則虛人,斑方漸退。初起宜服羚羊角湯清熱涼血,久當滋益其內,又有牙根腐爛者,人中白散主之。...
- 更多古籍中的清熱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