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清肺養肝湯 (最后修訂于2009/12/11 8:24:23)[共172字]
摘要:《張皆春眼科證治》方名清肺養肝湯組成銀花9g,酒黃芩9g,赤芍9g,當歸9g,酒生地12g,車前子9g,茺蔚子3g。功效清肺,養肝,起陷。主治花翳低陷。肺盛肝虛,肺火克肝,白睛紅赤,羞明流淚,結眵青睛,邊緣有低陷者。各家論述方中銀花,酒黃芩清肺解熱,當歸、酒生地補血養肝,赤芍活血涼血以退目中之赤,車前子清肺養肝以明目,酒茺蔚子祛瘀生新以起陷。......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柔筋養肝湯治療不寧腿綜合征療效佳
植物神經系統疾病,與神經、精神等多種因素有關,患者患肢深部有酸、麻、痛困、灼熱、蟲爬樣等多種痛苦不適感覺。目前西醫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據悉,湖南省中醫研究院的胡學軍醫師等在10余年內采用自擬“柔筋養肝湯”加減方治療不寧腿綜合征36例,療效頗佳。《江蘇中醫藥》2004年第25卷第3期中對此作了有關報道,并附有病案1例。 “柔筋養肝湯”基本方由白芍、酸棗仁、當歸尾、雞血藤、絲瓜絡、丹參、木瓜、牛膝
- 滋陰養肝湯治肝腎陰虛型慢性肝炎
肝腎陰虛型慢性肝炎證見兩脅隱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熱,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質紅,少苔或苔薄黃,脈弦細。治宜滋陰養肝。方用滋陰養肝湯加減:南沙參30克,全當歸10克,麥冬10克,枸杞子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制鱉甲10克,雞內金10克,石斛10克,北五味子5克,廣郁金10克,青皮、陳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加減運用:口苦甚者加酒炒黃連以清熱;失眠者加酸棗仁、琥珀以安神定志;
- 清肺止咳糖漿質量標準提高新探
確鑒別出浙貝母、桔梗,相對密度、pH值、正丁醇提取物可控,而且試驗所用設備、儀器、試劑簡單,時間較短,符合醫院制劑室藥檢工作的實際情況,可行性高。結論該標準能有效地控制清肺止咳糖漿的質量。【關鍵詞】清肺止咳糖漿;質量標準提高;質量可控清肺止咳糖漿是根據全國名老中醫何炎燊主任醫師臨床有效驗方清肺止咳湯研制而成的中成藥制劑,由浙貝母、桔梗、枇杷葉、桑葉、魚腥草等組成,功效鎮咳祛痰。用于傷風咳嗽、支氣管
- 川貝清肺糖漿川貝清肺露
川貝清肺糖漿川貝清肺露使用說明書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二冊 【藥品名稱】川貝清肺糖漿 【漢語拼音】ChuanbeiQingfeiTangjiang 【藥物組成】枇杷葉、苦杏仁、川貝母、麥冬、地黃、甘草、桔梗、薄荷。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粘稠液體;氣芳香,味甜。 【作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
- 養陰清肺
養陰清肺 治療學名詞。指一種治療肺熱陰虛的方法。多用于陰虛咽喉痛及白喉,方如養陰清肺湯。勞傷咳嗽,干咳少痰,偶見血絲,午后低熱,胸悶隱痛,口干舌紅,脈細數,用四陰煎加減。作者:
- 清肺消炎丸
清肺消炎丸藥品名稱:清肺消炎丸生產企業:天津達仁堂制藥廠批準文號:(89)衛藥準字Z-08號規格:8g/60粒劑型:丸劑省份:天津申請編號:98071公告號:21公告日期:1999-7-21保護級別:2級保護起始日:1999-7-21保護終止日:2006-7-21保護期限:7年批件號:99216證書號:99153保護品種號:ZYB20799153是否同品種:非同品種功能主治: 本品具有清肺化痰,
- 清肺消炎飲抗流感病毒作用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通過實驗觀察清肺消炎飲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備用流感病毒感染的雞胚、小鼠模型,觀察清肺消炎飲抗病毒的作用。結果清肺消炎飲在雞胚內對流感病毒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能明顯降低小鼠的肺指數,對其肺部病變具有一定抑制作用(P0.01)。可降低小鼠的死亡率(P0.01),對感染小鼠具有保護作用,減少死亡。結論提示清肺消炎飲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關鍵詞清肺消炎飲流感病毒實驗研
- 解熱清肺糖漿
解熱清肺糖漿藥品名稱:解熱清肺糖漿生產企業:肇慶市制藥廠批準文號:(87)衛藥準字Z-02號規格:135ml/瓶劑型:糖漿劑省份:廣東申請編號:96130公告號:19公告日期:1999-2-14保護級別:2級保護起始日:1999-2-14保護終止日:2006-2-14保護期限:7年批件號:99014證書號:99014保護品種號:ZYB20799014是否同品種:非同品種功能主治: 本品具有清熱解
- 清肺口服液對3I、7b型腺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纖維細胞Fas、FasL蛋白表達的影響
2007年04月17日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Vol.21No.11P.658-6608(廈門)為了探討清肺口服液含藥血清對腺病毒3I、7b感染的人胚肺成纖維細胞Fas、FasL表達的影響。研究者將細胞分為正常細胞組、病毒對照組、空白血清組、利巴韋林組和含藥血清組,除正常細胞組外,其余4組均以3I、7b型腺病毒分別攻擊,并分別加入相應藥物至各組細胞中;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比較各組細胞Fas、FasL蛋白
- 清肺化痰丸
清肺化痰丸藥品名稱:清肺化痰丸生產企業:昆明中藥廠批準文號:ZZ-4406-滇衛藥準字(1995)第002675號規格:9g/丸劑型:丸劑省份:云南申請編號:97364公告號:20公告日期:1999-5-10保護級別:2級保護起始日:1999-5-10保護終止日:2006-5-10保護期限:7年批件號:99123證書號:99084保護品種號:ZYB20799084是否同品種:非同品種功能主治:
- 挑刺拔罐加清肺宣肺湯治療小兒外感咳嗽80例
【摘要】目的觀察挑刺拔罐加清肺宣肺湯治療小兒外感咳嗽的臨床療效。方法將外感咳嗽患兒153例隨機分為挑刺拔罐加清肺宣肺湯治療組80例與清肺宣肺湯治療對照Ⅰ組33例,及西藥抗生素治療對照Ⅱ組40例進行觀察。結果治療組與2個對照組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治療組又明顯好于2個對照組(P0.05)。結論挑刺拔罐加清肺宣肺湯治療小兒外感咳嗽,具有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病程等優點。關鍵詞挑刺拔罐清肺宣肺湯小兒外感咳嗽
- 清肺合劑祛痰、止咳效果的臨床觀察
清肺合劑是由川貝母、麥門冬、天門冬、麻黃、桔梗、杏仁、當歸、茯苓、陳皮等十八種中藥組方而成。功能:鎮咳、祛痰。臨床用于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痰,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歡迎。本合劑是在明代醫家龔延賢著《萬病回春》中的清肺湯的基礎上適當加減,精制提煉研制而成,幾年來經過臨床應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更進一步探索本藥的適應對象,科學評價療效,在住院病例中隨機抽選不同病種并發咳嗽、
- 清肺合劑祛痰、止咳效果的臨床觀察
清肺合劑是由川貝母、麥門冬、天門冬、麻黃、桔梗、杏仁、當歸、茯苓、陳皮等十八種中藥組方而成。功能:鎮咳、祛痰。臨床用于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痰,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歡迎。本合劑是在明代醫家龔延賢著《萬病回春》中的清肺湯的基礎上適當加減,精制提煉研制而成,幾年來經過臨床應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更進一步探索本藥的適應對象,科學評價療效,在住院病例中隨機抽選不同病種并發咳嗽、
- 袁長津臨證專欄--清肺寧嗽滋陰涼血治咳血
草6克。 方解:本方為百合固金湯加減而成,原方中百合、麥冬滋陰潤肺,生地、玄參養陰滋腎清虛熱,白芍、當歸養血柔肝,貝母、甘草化痰止咳;原方中桔梗,因其性升提,恐不宜于咳血,故多去之。加黃芩、側柏葉清肺瀉火、涼血止血,加阿膠養血止血,加茅根生津止血。 加減運用:潮熱甚者,選加地骨皮、白薇、鱉甲、胡黃連、秦艽;盜汗多者,選加生牡蠣、浮小麥、黃柏、地骨皮;腎陰虧損證明顯者,加龜板、知母、黃柏;兼氣虛
- 止咳清肺湯治療喉源性咳嗽43例
筆者自擬止咳清肺湯加減治療喉源性咳嗽43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最小者9歲,最大者67歲;病程最短12天,最長8年。其臨床特征為:咽喉瘙癢,干咳無痰,或極少白痰,日間常有清嗓動作為主。咽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等癥狀。胸部體檢及x線檢查均正常。2治療方法 方藥組成:金銀花、桔梗、牛蒡子各12g,沙參、麥冬、青果、胖大海、
- 清肺化痰、補腎益氣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55例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總結分析清肺化痰、補腎益氣治療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慢支急發)患者的療效。方法對55例痰熱郁肺、肺腎虧虛型慢支急發老年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清肺化痰、補腎益氣治療,觀察癥狀、肺功能等指標。結果(1)治療前后患者咳嗽及痰量人數分布情況經秩和檢驗,P<0.05,表明治療后患者癥狀有所改善。(2)治療前后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經配對t檢驗,P<0.05,表明治療后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有所改善
- 清肺化痰開竅法治療肺性腦病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清熱化痰開竅法對肺性腦病治療的影響。方法肺性腦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對照組單純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清肺、化痰、開竅之醒腦注射液,分別觀察兩組總療效、神志改變、血氣分析及血液流變學變化。結果與結論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現代醫學認為肺性腦病是慢性肺胸疾患呼吸衰竭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神經精神障礙綜合征,同時尚伴有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
- 【人參清肺湯】
組成】人參 黃芩 梔子 枳殼 薄荷 甘草 連翹 杏仁 桑皮 大黃 桔梗 水煎服。 【集注】王又原曰: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肺為嬌藏,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熱傷肺之說行,曰保肺補肺,眾共嘩之曰清肺瀉肺,樂與和之,豈知古人清肺瀉肺等湯,而必皆以人參立名,夫亦可曉然于肺氣之不可耗,而人參之在所必用也,肺體清而法天下,濟而司降令,不切渾濁不得上干者,皆胸中之氣健運行而不息也,若肺氣少弛,則降下失令
- 清肺口服液含藥血清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細胞超微結構改變影響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清肺口服液含藥血清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細胞超微結構改變的影響。方法制備清肺口服液含藥血清,應用細胞培養技術,將培養的人胚肺成纖維細胞(Hep|2)分組,利用電鏡觀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攻擊后各組人胚肺成纖維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結果病毒攻擊組細胞核增大,核質比增加,核仁凝聚,核膜凹陷成夾層,包涵體形成,線粒體凝聚,粗面內質網擴張,溶酶體增多,核染色質濃縮,細胞外可見病毒顆粒。含
- 清肺滋腎法治療血液病
【關鍵詞】清肺滋腎 血液病 中醫對血液病的認識可謂久也,早在清代就有了論述血證的專著《血證論》,其作者唐容川對血證的病因、病理有較為完善的認識,他認為血證的病因不外乎外感風熱;肝郁火盛,迫血妄行;心脾兩虛,脾不統血;心腎雙虧,瘀血內阻。他強調心肝脾是辨證論證的關鍵。提出了止血、清瘀、寧血、補血為治療血證之大綱,提出了人體正氣的強弱,是衡量血證預后的先決條件。他主張使用下法,認為血證氣盛火旺者十有
- 清肺胃飲治療過敏性剝落皮炎67例
過敏性剝落皮炎,多為藥物過敏,毒熱內入營血,外傷肌腠、肺胃熱熾、陰液大傷、膚失所養而致。筆者近幾年來采用自擬清肺胃飲治療本病67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67例,女28例,男39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72歲;局部剝落(如口唇、手足、外陰等)56例,全身剝落11例;其中中草藥過敏所致13例,西藥過敏引起的54例。 1.2治療方法清肺胃飲:生石膏120g(先煎
- 益氣清肺顆粒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50例臨床觀察
是-種很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點是長期反復咳嗽、咳痰、喘息和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亦呈進行性加重,久而久之演變成肺源性心臟病,甚至發生心、肺功能衰竭。筆者根據中醫理論及臨床經驗自制了益氣清肺顆粒治療該病1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 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制訂的全國COPD診斷標準,呼吸困難程度分級參照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對COPD診
- 清肺抑火丸
梔子80g 知母60g 浙貝母90g 黃柏 40g苦參 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黃120g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稠粘,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注意 孕婦慎用。貯藏密閉,防潮。作者:自動采集
- 人參清肺湯
人參(三錢)、阿膠(二錢)、地骨皮(三錢)、知母(三錢)、烏梅(三枚)、甘草(一錢炙)、大棗(三枚)、桑白皮(三錢)、粟殼(一錢)、杏仁(三錢)治肺虛欬嗽喘急吐血下血等癥,方取參草大棗,補土生金,以保定其肺,阿膠知母,佐其滋潤,骨皮桑皮,瀉其火熱,肺為司氣之臟,肺中清潤,則氣自下降,而得其斂藏之性,痰血不得干之也,再用杏仁以利之,烏梅粟殼以收之,總使肺得其制節,斯無諸病矣,此與太平丸,保和湯,紫苑
- 養陰清肺糖漿
養陰清肺糖漿使用說明書 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十五冊 【藥品名稱】養陰清肺糖漿 【漢語拼音】YangyinQingfeiTangjiang 【藥物組成】地黃、玄參、麥冬、川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半透明液體;氣清涼,味甜、微苦。 【作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無痰。 【用法
- 清肺飲合百令膠囊為主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
支氣管哮喘為呼吸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常反復難愈。不僅使患者的日常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負擔。因此,進行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及臨床療效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觀察了以清肺飲合百令膠囊為主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重度持續型患者的臨床療效,并探討其作用機理,現總結如下。l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7例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重度持續型患者均選自200
- 養陰清肺顆粒
養陰清肺顆粒使用說明書 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十二冊 【藥品名稱】養陰清肺顆粒 【漢語拼音】YangyinQingfeiKeli 【藥物組成】地黃、玄參、麥冬、川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淺黑色的顆粒;氣香,味甜、微苦涼。 【作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無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 養陰清肺合劑
養陰清肺合劑使用說明書 標準來源:部頒標準第二十冊 【藥品名稱】養陰清肺合劑 【漢語拼音】YangyinQingfeiHeji 【藥物組成】地黃、玄參、麥冬、川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至棕色的液體;氣微香,味微苦、微甜。 【作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無痰。 【用法用量】口
- 清肺化痰劑治療小兒痰熱咳嗽73例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清肺化痰劑治療小兒痰熱咳嗽的效果。方法用清肺化痰劑治療小兒痰熱咳嗽73例,并設西藥(抗生素)治療對照組95例。結果治療組各項癥狀消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清肺化痰劑治療小兒痰熱咳嗽療效滿意。【關鍵詞】小兒痰熱咳嗽;清肺化痰我院自1991年8月起運用清肺化痰劑治療小兒痰熱咳嗽73例,并設對照組95例觀察,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168例患
- 清肺活血治外陰白斑
減緩,囑其繼續服藥。后陰癢漸止,白斑膚色轉深漸至正常。前后服藥時斷時續達半年余,病向愈。 家父云:中醫認為,肺主宣散,輸精于皮毛。故肌膚毛發之潤澤,靠肺之榮養。外陰皮膚白斑、增厚、粗糙、變硬,乃中醫之肌膚甲錯也,是局部血瘀的表現。多由于肺熱傷津,宣散失司,不能輸精于皮毛,故用瀉白散清肺熱。 方中荊芥、防風、浮萍可宣散肺氣;四物湯重在養心活血;磁石、鉤藤熄風止癢。辨證得法,其效自顯。作者:王金亮
- 《古今名醫方論》:[卷二人參清肺湯]人參瀉肺湯(《金匱》)
治肺經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人參黃芩梔子枳殼薄荷甘草連翹杏仁桑皮大黃桔梗水煎服。王又原曰∶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肺為嬌臟。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熱傷肺之皆司之余知母、阿膠滋之,或烏梅、五味、罌粟殼斂之,或半夏曲、生姜降之,或杏仁、桑皮、枳殼、桔梗利之,或梔子、黃芩、連翹涼之,或麻黃、薄荷發之,大黃下之,總恃人參之大力握樞而運,已入之邪易出,而將來之邪無從入也。肺邪得諸藥以俱出,而
- 《仁術便覽》:[卷二咳嗽]【人參清肺散】
治痰嗽咽干,聲不出。人參陳皮半夏桔梗(各一錢)麥冬(五分)五味子(十粒)茯苓(一錢)甘草(五分)桑白皮知母(各一錢)地骨皮(五分)枳殼(一錢)貝母(一錢半)杏仁(一錢)款冬花(七分)黃連(一錢)上水一鐘半,生姜三片,水煎服。一方治勞力饑飽所傷,發熱咳嗽,或喘多食少。陳皮半夏(各一錢)茯苓(七分)甘草(五分)白術(一錢)當歸芍藥麥冬(各七分)五味子(十粒)人參(五分)黃柏(五分)黃芩(五分)知母(五
- 《仁術便覽》:[卷四疹]【清肺散】
治疹后肺熱,咳嗽,聲啞。麻黃(一錢半)知母(一錢)荊芥(一錢)麥冬(一錢)菖蒲(八分)訶子(八分,去核)《仁術便覽》明張潔公元1368-1644年
- 《養生類要》:[后集冬月諸癥治例]清肺飲子
加四物兼郁則開郁宜加撫芎香附兼痰則消痰宜加半夏栝蔞仁滋之潤之斂之降之此治嗽之大法也杏仁(去皮尖)白茯苓(各一錢)桔梗甘草五味子(各五分)橘紅(七分)貝母(一錢二分)上用姜水煎食遠服凡嗽春多上升之氣宜清肺抑肝加川芎白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知母(各七分)春若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清涼解散加防風薄荷炒黃芩麥門冬紫蘇(各八分)夏月多火熱炎上最重宜清肺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麥門冬石膏(各一錢)秋多濕熱傷肺宜
- 《成方切用》:[卷九上除痰門]清肺飲
治痰濕氣逆而咳嗽。(肺受火傷,則氣逆而為咳。脾有停濕,則生痰而作嗽。病有六腑之殊,而其要皆歸于肺。以肺為五臟華蓋,下通膀胱,外達皮毛,為氣之主,而出大法新嗽脈浮為表邪,宜發散。脈實為內熱,宜清利。脈濡散為肺虛,宜溫補。久嗽利,以致肺胃俱虛,飲食不進,宜溫中助胃,兼治嗽藥。素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五臟六腑,俱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
- 《醫方集解》:[除痰之劑第十五]清肺飲
治痰濕氣逆而咳嗽(肺受火傷,則氣逆而為咳;脾有停濕,則生痰而作嗽。病有五臟六腑之殊,而其要皆歸于肺,以肺為五臟華蓋,下通膀胱,外達皮毛,為氣之主而出聲也。大法新嗽以致五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有自外得者,肺主皮毛,風寒暑濕之邪,自皮毛入,內傳臟腑而為咳也;有自內發者,七情饑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于肺而為嗽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不留于皮毛,徑傷
- 《明目至寶》:[卷三治眼方]清肺散
僵蠶細辛甘草黃桑(一兩)木賊烏頭荊芥旋復花上為末,每服二三錢,鹽湯送下,溫水亦可。《明目至寶》
- 《重訂囊秘喉書》:[卷下醫方論下](三十一)清肺散火湯
治肺中有伏火,因風寒閉郁,或過服寒涼,火不得泄者。杏仁、紫蘇各一錢,前胡、旋復花、桑皮、貝母、麻黃、桔梗各七分,甘草五分,蔥一莖,姜一片,水煎服。《重訂囊秘喉書》
- 《醫方論》:[卷四除痰之劑]清肺飲
杏仁(去皮尖)貝母茯苓一錢桔梗五味子甘草橘紅五分加姜煎。此治痰而兼有濕火者。《醫方論》清費伯雄公元1865年
- 《仁術便覽》:[卷三虛損]【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
治久痰喘嗽,胸膈痞悶,飲食少進,面黃肌瘦,或咯吐唾衄過血者。及已成未成勞疾,發熱盜汗,俱宜服。久泄者,不宜服。諸嗽尤宜。當歸(全用,酒浸,焙干,一兩)川芎(酒浸,五錢)白芍(酒炒,一兩)生地(酒洗,姜汁浸,透焙,一兩)熟地(一兩,同上制)白術(去梗,泔浸,土炒,二兩)南知母(去毛,酒炒,一兩)黃柏(二兩,鹽、酒焙)阿膠(蛤粉炒,一兩)麥冬(酒浸,去心,姜汁制透,一兩)天冬(去心,一兩,同上制)龜板
- 《醫方簡義》:[卷二暑癥]自制清肺解暑湯
治暑外受而頭脹發熱。桔梗(二錢)藿香(二錢)栝蔞皮(三錢)滑石(三錢)連翹(二錢)加鮮荷葉一角。○如脘悶加白豆蔻(一錢研沖)如煩渴加石膏(二錢)焦山梔(三錢)如嘔者加姜半夏(一錢)川連(七分)如頭汗多者。加竹葉二十片。如邪入營分。心神慌亂。囈語便秘至寶丹方見卷三厥癥蘇合丸方見厥癥通關散見中風癥《醫方簡義》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重訂囊秘喉書》:[卷下醫方論下](六)清肺飲
治痰濕氣逆咳嗽。貝母天花粉甘草上三味,水煎服。《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闡微》:[卷之三·利集火盛眼癥]清肺湯
(治眼多紅絲,熱在心肺者。)桑白皮(蜜水泡三兩)地骨皮(去骨生甘草水泡三兩)麥冬(五兩)梔仁(二兩炒)川黃連(用紅花二錢酒煎湯泡炒八錢)車前子(微炒八錢)熟大黃(二兩)上為末,菊花煎湯,丸如綠豆大。早飯后或臨臥,滾白水下三錢。紅退為度。《眼科闡微》
- 《古今名醫方論》:[卷二人參清肺湯]人參定喘湯
(《準繩》)治肺氣上逆喘嗽,喉中有聲,胸膈緊痛,及感寒邪,咳嗽聲重。人參麻黃阿膠五味粟殼甘草半夏曲(各一錢)桑皮(二錢)生姜(三片)水煎服。《古今名醫方論》清羅美。公元1644-1911年
- 《養生類要》:[后集夏月諸癥治例]清肺化痰丸
(名祛)痰丸清痰降火甚速酒客尤宜旋復花(去梗葉凈末一兩)南星(五錢姜制)半夏(五錢姜制)上先以南星半夏二味水浸夏二日秋三日冬五日取出曬干共為細末九月采半黃栝蔞六枚淡竹瀝一杯勻和三味共入石臼搗極爛為薄餅先用黃蒿鋪匣內二寸濃將餅安于蒿上仍用蒿覆地下略薄三七日取出曬干此栝蔞曲石臼搗為細末與后開藥合用白術(炒)白茯苓(去皮各一兩)黃芩(酒炒)黃連(姜汁炒)香附(童便浸炒)甘草半炙各五錢)枳實(麩炒五錢)陳
- 《女科經綸》:[卷四胎前證下]妊娠子喑以降心火清肺金為治
張子和曰∶婦人重身,九月而喑者,是脬之絡脈不相接也。經曰無治,雖有此論,可煎玉燭散二兩,放冷,入蜜少許,時呷之,則心火下降,而肺金自清,故能作聲也。《女科經綸》清蕭塤公元1644-1911年
- 《古方匯精》:[卷二耳目類]清肺散(五)
(治肺金氣盛克肝。黑珠連生白星。昏花澀痛。)桑白皮元參薄荷黃芩白蒺藜(去刺)紫蘇(各一錢)白蔻仁(五分研)甘草(三分)水煎。食后服。《古方匯精》清愛虛老人公元1644-1911年
- 《經驗麻科》:音啞(先清肺火,重用生黃芩。九十九)
石蒲桔梗力子冬,黃芩花粉甘木通,通草薄荷玄參入,前麻貝槐知母同。《經驗麻科》
- 《仁術便覽》:[卷二咳嗽]【人參清肺散】
治肺胃虛熱喘急,坐臥不安,并治年久癆嗽,唾血腥臭。阿膠杏仁桑白皮地骨皮人參知母烏梅甘草(炙)米殼(新嗽不用,蜜拌炒各上水一鐘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一方治癆嗽,倒食不一。用生姜自然汁、甜梨汁、白蘿卜汁各等,入鍋熬成膏,入枯礬為末,為丸梧子大,空心,每噙化一九丸。治嗽劫方半夏(一錢二分)陳皮(一錢)桔梗(七分)枳實(一錢)甘草(三分)貝母(七分)知母(一錢)當歸(一錢)天花粉(八分)栝蔞仁(一錢
- 《古今名醫方論》:[卷二]人參清肺湯
(《準繩》。三方合論)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并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人參阿膠骨皮知母烏梅粟殼炙草杏仁桑皮(等分)棗子水煎服。《古今名醫方論》清羅美。公元1644-1911年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四〔續添諸局經驗秘方〕]人參清肺湯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胸膈噎悶,腹肋脹滿,迫塞短氣,喜欲飲冷,咽肺痿勞嗽,唾血腥臭,干嘔煩熱,聲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減食。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麩炒)杏仁(去皮、尖,麩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上等分,咀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盞,濾去滓溫溫食后,臨臥服。兩滓留并煎,作一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初刊于宋·元豐年間太平惠民和劑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