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ì liú
2 英文參考
tumor due to disorder of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qi tumo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pneumatocel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pneumonocele[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氣瘤(qi tumor)為病名[1]。見《外科樞要》卷三。為瘤病的一種[2]。是指以肌膚間發生單個或多個柔軟腫核,按之凹陷,放手突起,狀若有氣,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為主要表現的瘤狀物[3]。
《外科樞要·論瘤贅》:“……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
氣瘤相當于西醫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4 氣瘤的病因病機
肺主氣,主一身之表,由于元氣不足,肺氣失于宣和,以致氣滯痰凝,營衛不和,痰氣凝聚肌表,積久成形,發為氣瘤。
5 氣瘤的癥狀
6 氣瘤的診斷
氣瘤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先天性疾病。常在青春期開始發生,有的在兒童期或出生時就被發現。亦常伴有某種發育上的缺陷。
氣瘤好發于軀干部,亦常見于面部及四肢。瘤自皮膚腫起,生長緩慢,為多發性,數目可從數個至千余個不等,大小差異很大,從米粒大至拳頭大,質地或硬或軟,但多數質軟,用手指壓之凹陷,去除壓力后即能彈起。部分頭頸及四肢部的多發性氣瘤可見局部皮膚、皮膚下組織水腫,過度增生、增厚、發硬而失去彈性。瘤的皮色不變,有的或帶淡紅色。另一種為先發生大小不一的褐色斑片,而后再發生贅瘤,色素斑和贅瘤可在同一部位,也可在不同部位同時發生。
7 需要與氣瘤相鑒別的疾病
7.1 肉瘤
肉瘤部分腫塊生于皮下,質軟,類似氣瘤,但多數呈分葉狀,無壓縮性,且不能將其擠入皮下。
7.2 血瘤
血瘤腫物柔軟,境界不清,觸之如海綿狀,或腫塊表面色澤鮮紅或紫暗,加壓時不能褪色。
8 氣瘤的治療
治宜辨其善惡,或可手術切除。若保守治療則宜益肺調氣,化痰散結,可選用通氣散結丸[1]。
8.1 辨證治療
8.1.1 肺氣失宣
氣瘤·肺氣失宣證(qi tumor with pattern of lung qi failing in dispersing)是指肺氣失宣,以發于表淺,根浮,色白,伴面色晄白,無力倦怠,動則氣喘,自汗畏寒,痰多清稀等全身癥狀,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虛弱為常見癥的氣瘤證候[3]。
8.1.1.1 癥狀
氣瘤多發生于軀干部,也常見于面部及四肢,瘤大小數目不一,質地柔軟而有彈性,生長緩慢,皮色不變,無疼痛感。
8.1.1.2 辨證分析
肺失宣降,腠理不密,外邪所搏,氣聚痰凝,留于肌膚而致氣瘤;氣雖郁結但無瘀血,故皮色不變,不堅不痛。
8.1.1.3 治法
8.1.1.4 方藥治療
8.1.2 脾虛痰凝
氣瘤·脾虛痰凝證(qi tumor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脾虛痰凝,以氣瘤多且根稍深,質軟,無觸痛,或得溫稍舒,伴頭身困重,口淡不渴,口黏無味,腹脹便溏等全身癥狀為常見癥的氣瘤證候[3]。
8.1.3 肝氣郁結
氣瘤·肝氣郁結證(qi tumor with liver qi stagnation pattern)是指肝氣郁結,以腫塊質地較堅硬,按之韌實,活動度較差,表皮顏色一般不改變,局部有反射性酸麻脹感,或有較嚴重的疼痛,腫塊可隨情緒變化而增大或縮小,伴煩躁、易怒、咽干、失眠。舌苔微黃,舌質紅,脈細弦為常見癥的氣瘤證候[3]。
8.1.4 氣滯血瘀
氣瘤·氣滯血瘀證(qi tumor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腫塊堅硬,固定不移,按之有壓痛,有酸麻脹痛感,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或感覺障礙,表面皮膚可有灼熱紅腫現象,可以潰破,滲流膿血,舌質淡紅有瘀斑,舌苔微黃,脈弦澀為常見癥的氣瘤證候[3]。
8.2 手術治療
氣瘤多為多發性良性腫瘤,可不施行手術。若頂大蒂小者,可用雙套結結扎治療;若氣瘤發于面部,有損面容,或發生于肢體,妨礙肢體活動時,或某些氣瘤有惡變趨勢,可行手術治療。
9 氣瘤患者日常保健
2.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10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7.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治療氣瘤的穴位
- 臑會
臂痠重,腋急痛,肘難屈伸。《外臺秘要》:主項癭,氣瘤,臂痛,氣腫腠理氣。《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項癭...
- 臑髎
臂痠重,腋急痛,肘難屈伸。《外臺秘要》:主項癭,氣瘤,臂痛,氣腫腠理氣。《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項癭...
- 臑交
臂痠重,腋急痛,肘難屈伸。《外臺秘要》:主項癭,氣瘤,臂痛,氣腫腠理氣。《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項癭...
- 膈窌
臂痠重,腋急痛,肘難屈伸。《外臺秘要》:主項癭,氣瘤,臂痛,氣腫腠理氣。《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項癭...
- 羊矢
《備急千金要方》。位于腹股溝淋巴結處。主治癭瘤,氣攻兩脅,疝氣偏墜等。《備急千金要方》:“癭瘤……...
- 更多治療氣瘤的穴位
治療氣瘤的方劑
- 神效散
,只用鹽亦得),陳橘皮(去白,焙)1兩。主治:項氣瘤結附贅,日漸增長。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米飲...
- 豬靨散
(炙),半夏(湯洗去滑)22枚,人參1兩。主治:氣瘤癭。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臨臥垂頭服。...
- 消癭五海飲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功能主治:化痰消癭。治脂瘤,氣瘤。用法用量:每服2.3克,空腹時用米湯送下。摘錄...
- 化瘀丸
褐斑,女子顏面黑皮病,銀屑病、酒渣、痤瘡、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等。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摘錄:《中西...
- 白頭翁丸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氣瘤。用法用量:每服5丸,若冷,用酒送下。注意:忌蒜...
- 更多治療氣瘤的方劑
治療氣瘤的中成藥
- 沉香化氣丸
粉4兩。主治:《洞天奧旨》卷十一之沉香化氣丸主治氣瘤。用法用量:每日服3錢。制備方法:上各為細末,煉...
- 桂心茯苓丸
拼音:guìxīnfúlíngwán英文:桂心茯苓丸出《張氏醫通》,即《金匱要略方論》婦人妊娠病脈證...
- 五海癭瘤丸
:軟堅化核,消腫散瘀,活血舒氣。主治:癭瘤瘰疬,氣脖乳核,無名腫毒。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9歲至...
- 帕朱丸
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健胃散寒,除痰,破痞瘤,養榮強壯。用于劍突痰病,胃痞瘤木布病引起的消化...
- 平消片
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深灰色至黑灰色;氣微香,味苦、澀。鑒別:(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
- 更多治療氣瘤的中成藥
氣瘤相關藥物
- 替尼泊甙注射液
阻斷有絲分裂于細胞周期S期和G2期。對實驗性鼠腫瘤,替尼泊甙在其體內具有較廣譜的抗腫瘤活性。體外和...
- 替尼泊甙注射液
阻斷有絲分裂于細胞周期S期和G2期。對實驗性鼠腫瘤,替尼泊甙在其體內具有較廣譜的抗腫瘤活性。體外和...
- 甘露聚糖肽片
用:藥理實驗證明,它能在動物體外抑制S-180肉瘤、艾氏腹水癌和人舌鱗狀細胞癌Tca8113等細胞...
- 醋酸甲羥孕酮分散片
品可能會引起一定程度體液滯留。患有癲癇、偏頭痛、氣喘、心臟功能不全或腎臟功能不全者,使用本品時應謹...
- 鬼臼毒素酊
阻礙其分裂和增殖。經本品外涂治療后,可抑制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導致疣狀增殖的上皮細胞的分裂...
- 更多氣瘤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氣瘤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五]癭瘤
決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癭則有六,骨瘤、脂瘤、氣瘤、肉瘤、膿瘤、血瘤,亦不可決潰,肉瘤尤不可治,治...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二十五癭瘤門]瘤
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治氣瘤。龍膽丸方龍膽(去蘆頭炙一兩)昆布(洗去咸炙)海...
-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四(外科)]疣
之劑,惡寒發熱,食少體倦,形氣俱虛。脈洪大而虛,氣瘤也,肺主之。蓋肝屬木,肺屬金,然發于膽經部分,乃...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發無定處]癭瘤
;軟而不堅,皮色如常,隨喜怒消長,無寒無熱者,名氣瘤,久日化膿流出,又名膿瘤也;形色紫黑,堅硬如石,...
- 《瘍醫大全》:[卷十八頸項部]癭瘤門主論
,開郁行痰,調理飲食為主。加味歸脾湯主之。又曰∶氣瘤,軟而帶堅,皮色如故,或消或長,無熱無寒,此乃肺...
- 更多古籍中的氣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