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ì liú ·qì zhì xuè y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qi tumor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氣瘤·氣滯血瘀證(qi tumor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腫塊堅硬,固定不移,按之有壓痛,有酸麻脹痛感,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或感覺障礙,表面皮膚可有灼熱紅腫現象,可以潰破,滲流膿血,舌質淡紅有瘀斑,舌苔微黃,脈弦澀為常見癥的氣瘤證候[1]。
4 關于氣瘤
氣瘤(qi tumor)為病名[2]。見《外科樞要》卷三。為瘤病的一種[3]。是指以肌膚間發生單個或多個柔軟腫核,按之凹陷,放手突起,狀若有氣,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為主要表現的瘤狀物[1]。
《外科樞要·論瘤贅》:“……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
氣瘤相當于西醫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詳見氣瘤條。
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7.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氣瘤·氣滯血瘀證的方劑
- 化瘀丸
蜜為丸,每丸6g。功能主治:疏肝活血,化瘤消斑。主肝郁血瘀證。面部色素沉著,四肢皮膚有紫紅色結節性皮...
- 更多治療氣瘤·氣滯血瘀證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