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氣結為病機[1]。指氣機失常而表現為郁結不舒的病理狀態,為《內經》九種氣機逆亂病機之一[1]。《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由于思慮過度、情志抑郁而致氣機郁結不舒,痰濕凝滯[1]。治宜行氣解郁[1]。《雜病源流犀燭·諸氣源流》:“有氣結,痰在喉間吞吐不得,膈痞嘔惡者,宜四七湯。”
參見九氣:九氣指引起氣機紊亂的九種致病因素[2]。《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熱,勞指過勞[2]。九氣著重說明七情過激引致氣機紊亂的病機[2]。
4 參考資料
治療氣結的穴位
- 募穴
相應臟腑的病證。《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又《太平圣惠方》...
- 府舍
宅舍,穴位深處是臟腑,故名府舍。主治腹痛,疝氣,結聚,積聚,霍亂,髀中急痛,厥逆,脾腫大,闌尾炎,...
- 募
穴(alarmpoint)經穴分類名。五臟六腑之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
- 腹募穴
穴(alarmpoint)經穴分類名。五臟六腑之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
- 精露
不覺遺瀝,小便處痛,狀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臍下結血,狀如覆杯,轉胞不得尿,婦人帶下瘕聚,因產惡露...
- 更多治療氣結的穴位
治療氣結的方劑
- 七宣丸
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方之七宣丸治冷熱氣疾,癥癖結聚,痃氣。用法用量:初服20丸,加至40丸,疾在...
- 半夏厚樸湯
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
- 枳實理中丸
連3錢,黃芩3錢。主治:傷寒誤下虛逆,氣不調理,結胸欲絕,心胸高起,手不可近。用法用量:以熱湯化服...
- 利膈豁痰湯
(炒)香附(制)細茶白芥子石膏功能主治:治噎膈。氣結痰壅,郁而化熱,飲食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服。摘...
- 七宣圓
,頭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毒腫氣,連及頭面,大便或秘,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
- 更多治療氣結的方劑
治療氣結的中成藥
- 槐角丸
木香1兩。主治:之槐角丸主治腸風痔疾,大便澀滯,氣結不通,飲食衰少,面黃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
- 烏金丸
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調經化瘀。用于氣郁結滯,胸脅刺痛,產后血瘀,小腹疼痛,五心煩熱,面黃...
- 海藻玉壺湯
常用于氣癭、肉癭等病癥。本病多發于頸部,以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不痛,不潰為辨證要點。本病多成于氣...
- 甘露茶
兩,陳皮1兩,川烏1兩。主治:頭痛發燒,胸痞悶,氣結不舒,脾胃不和,飲食停滯,霍亂吐瀉,以及四時不正...
- 白金丸
卷五引《普濟本事方》之白金丸功在去郁痰。主治憂郁氣結,痰涎上壅,癲癇痰多,口吐涎沫,痰涎阻塞包絡、心...
- 更多治療氣結的中成藥
氣結相關藥物
- 和胃平肝丸
功能主治】舒氣平肝,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氣郁結滯引起的兩脅脹滿,倒飽嘈雜,氣逆作嘔,胃脘刺痛,...
- 丁沉透膈丸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行氣消脹。用于胃脘疼痛,氣郁結滯,胸膈痞悶,噯氣吐酸,消化不良。【用法與用量】...
- 蟲草清肺膠囊
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潤肺補氣,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氣陰兩虛,痰熱阻肺所致...
- 順氣消食化痰丸
用類別】本品為咳嗽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化痰。用于積食不化,胸膈脹悶,氣逆不順,...
- 硫酸特布他林氣霧劑
支氣管平滑肌。【藥代動力學】噴入口內,約10%從氣道吸收,90%咽下經腸壁和肝臟代謝;代謝物及原形...
- 更多氣結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氣結
- 《雜病廣要》:[臟腑類]膈噎
》作思膈),心下苦實滿,噫輒酢心,食不消,心下積結,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為病(《三因》怒膈...
- 《雜病廣要》:諸氣病
勞所以氣耗也。身心有止,則氣留而不行,此思所以氣結也。嗔恚傷甚,則氣上而嘔血,此怒所以氣逆也。(《...
- 《癥因脈治》:[卷四腹痛論]內傷腹痛
結成病。或氣食相凝,用力勞動,起居不慎,則氣亦傷結而痛作矣。【氣結腹痛之脈】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
- 《醫述》:[卷七·雜證匯參]噎隔反胃
陽虛不能化也,可補可溫,其治猶易;食不得下者,以氣結不能行也,或開或助,治有兩難,此其輕重之有不同也...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二]陰陽別論篇第七
之氣不和。自結而為病也。四肢為諸陽之本。氣歸形。氣結故形腫也。此概三陽而言也。)結陰者。便血一升。再...
- 更多古籍中的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