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氣候 (最后修訂于2011/8/26 17:57:23)[共431字]
摘要:氣候即某一地區多年的天氣特征。天氣是指瞬時或一定時段內風、云、降水、溫度、氣壓等氣象要素的綜合狀況。天氣特征包括其平均狀況和極端變化。對某一地區天氣特征的評價,一般以30年或更長時間的記錄為依據。國際氣象組織規定1931~1060年的觀測記錄作為論述現階段氣候的統一依據。我國古代所稱的“氣候”意指“時節”,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如《內經》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氣候因空間尺度不同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小氣候。氣候影響農業生產和生物的生存條件,也影響人類健康。不同地域的不同氣候特征,不同時間氣候的正常與異常變化,都與生理、病理、藥理有密切關系。例如,心血管病、呼吸道病死亡率在冬季達到高峰;風濕病、關節炎的發病率在冷濕氣候條件下為干熱氣候的4倍;瘧疾多發生在溫度高的潮濕地區等。中醫學在運氣、正邪、三因制宜等理論中,包含著氣候因素在病因、病機、防治等方面的深刻內容,把疾病防治與氣候條件結合起來是中醫防治方法的一大特色。......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基于氣候因素的流行性感冒的流行預測研究
流感的規模,減少其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威脅,對流感的爆發進行有效的預測十分重要。流感作為一種流行性疾病,其預測可以借鑒于其他流行性疾病的預測方法。1基于氣候因素的流行性疾病預測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傳播和地理及季節緊密相關,地理和季節的變化直接導致了氣候的變化。研究表明,氣候是預測流感爆發的關鍵因素。1.1氣候對疾病傳播的影響氣候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對疾病的傳播產生影響①人類自身、病原體及疾病傳播媒介。氣
- 全球氣候變化與傳染病
angeonthetransmissionofinfectiousdiseases.【Keywords】climatechange;infectiousdiseases;diseasecontrol氣候是傳染病傳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氣象學家們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2℃。氣候變化將可能干擾地區的天氣形式和生態平衡,從而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多方面影響。在由氣候變化產生的健康效應中,其中最重
- 氣候變化:生物技術剽竊者的機會?
能夠承受環境壓力的轉基因作物也許是對抗氣候變化的途徑之一,但一股強大的游說力量正在形成,反對為相關技術核發專利,尤其是那些由傳統農民創新衍生而來的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巨頭當初申請過專利的那些(糧食的)抗惡劣氣候的特質在經過農民數個世紀的種植培育之后已經發生了演變。”印度學者、世界知名的糧食安全斗士范達娜·席瓦(VandanaShiva)說。 席瓦說,轉基因巨頭將氣候變化看作一種商機,在“一個
- 全球氣候變化與傳染病
nthetransmissionofinfectiousdiseases. 【Keywords】 climatechange;infectiousdiseases;diseasecontrol 氣候是傳染病傳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氣象學家們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2℃[1]。氣候變化將可能干擾地區的天氣形式和生態平衡,從而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多方面影響[2]。在由氣候變化產生的健康效應
- 動物所揭示反芻動物氣候適應性遺傳機制
綿羊作為人類馴養的動物之一,是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其廣泛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區域特異性氣候環境中。經過數以千百年的自然與人工選擇,形成了適應于區域氣候環境且具有獨特表型的地方品種。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孟華研究組利用綿羊全基因組的約5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NPs)和分布于全世界的32個地方綿羊品種,以及9個氣候環境因素(包括105個參數),通過遺傳數據與氣候環境參數的結合,進行全基因組水
- 中醫氣象治療學在臨床中的應用
中醫氣象治療學是運用中醫的理論,觀察、研究天氣和氣候對人體健康作用的一般規律,探討如何避免對人體有害的氣候條件,進而利用氣候條件來防病治病的一門學科。祖國醫學在很早就注意到氣象與人體健康的密切聯系。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現就中醫氣象治療學在臨床中的應用作一探討。1氣候與發病1.1季節氣候主病一般來說,六淫和疫癘致病均與氣候有關。春天氣候多風,常發生與“風”相關的
- 生物多樣性:不能承受全球變暖之“重”
聯合國國際氣候委員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未來數十年,甚至幾百年中,全球氣溫還將持續升高。而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全球缺水人口將增加4億到17億人,傳染病和過敏花粉就會增加,有些兩棲動物就會絕跡;如果氣溫每升高2攝氏度,全球缺水人口將達到20億人,目前世界上20%到30%的(約100多萬個)物種將瀕臨滅絕,更多人將因為營養不良、疾病、熱浪、旱澇而死亡。而現在的氣候變化主要歸咎與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
- 呂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主要是人為導致
數據引用無一來自中國南都:國外一些專家注意到物種滅絕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國內這方面的研究狀況如何?呂植:總的來說,科學家們的看法是,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負面的,但是由于氣候與生態系統的關系很復雜,觀察周期很長,所以現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夠,尤其是中國,我們還沒有開展系統的研究,說明物種的滅絕或瀕危究竟受氣候的影響有多大。目前我們看到的一些對未來的預測,都是用數學模型來
- 氣候變化有進入冷相位趨勢
中科院科學家通過研究我國東北瑪珥湖5350年的沉積年紋層花粉記錄,發現氣候冷暖變化存在約500年的自然周期,而太陽活動的500年變化周期可能是驅動自然氣候百年尺度周期性變化的主要因素。他們還發現,即將開始的百年尺度自然氣候周期性變冷有可能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報告》雜志。“全球氣候正在經歷的近百年變暖過程,被普遍認為‘極其可能’是人類影響造成的。不過,目前的研究發現,全球氣候
- 美科學家稱人類活動是全球變暖主要因素
復雜的地域性、季節性和長期影響。地球物理聯合會指出人類應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遏制這種趨勢,同時積極做好準備,迎接不可避免的氣候變化據國外媒體8月7日報道,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應該為全球氣候變暖負責,罪魁禍首就是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地球物理聯合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人類活動是過去5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是過去140年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地表溫度平
- 法國數百科學家聯名反駁氣候變化“偽命題論”
來自法國多個科研機構的數百名氣候學家4月1日聯名發表公開信,反駁學者克洛德·阿萊格爾的氣候變化“偽命題論”,認為氣候變化不容置疑,阿萊格爾的言論是“誹謗”。阿萊格爾是法國著名地質學家,1997年至2000年擔任國民教育和科研部部長。2006年,他在法國《快報》發表專欄文章,質疑氣候變化的真實性,最近又出版著作《氣候的騙局或是虛假的生態》,矛頭直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阿萊格
- 中醫認為影響感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氣候 感冒隨“六氣”之不同,可出現不同的證候類型。“六氣”是指初之氣、二之氣、三之氣、四之氣、五之氣和終之氣,它反映了一年之中六個氣候變化規律。每一氣中,有其主氣,并配合四個節氣。 在一般情況下,感冒證型可隨氣候變化規律而變化。感冒與“六氣”的一般關系,如下表所示:六氣初之氣二之氣三之氣四之氣五之氣終之氣主氣風熱暑濕燥寒節氣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春分 清明 谷
- 走進農業的最后一道保險末日種子庫
立即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可能遠遠小于坐視不管氣候變化而帶來的損失。斯特恩報告指出,人類不太可能阻止未來二三十年內出現的氣候變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人類社會和經濟少受氣候變化的沖擊是可能的,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培育“更具氣候適應力的農作物”。 全球農作物多樣性基金會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缺少了農作物多樣性,就不可能開發這類能夠適應氣候的農作物。農作物的遺傳多樣性是諸如耐熱和耐旱等特性的唯一來源。
- 《自然》《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追蹤報道動物所氣候變化生態學成果
授NilsStenseth的一項合作成果進行了報道和評價。事情緣起今年9月份張知彬研究員和NilsStenseth教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論文闡述了中國千年歷史上蝗災發生程度與氣候冷暖變化密切有關:蝗災在冷期的發生量要顯著地大于暖期,與過去的觀點剛好相反。該成果的科學意義在于氣候因子高頻(短周期)和低頻(長周期)信號可能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生態效應;氣候變暖未必對所有的生物災
- 孟山都氣候適應性作物專利在印度遭拒
印度專利申訴委員會近日否決了孟山都一項基因工程方法的專利申請,該方法可增強作物對氣候的適應性。這一決議可能導致孟山都喪失在重要領域內可能具有的獨家權利,并顯示了印度專利法中具有本地特色的條款解釋,這在植物相關專利申請中尚屬首次。印度知識產權上訴委員會在拒絕孟山都專利申請時表示,該技術僅僅是發現了已知物質的新屬性,根據印度專利法案第3節第4條,這并不算是一種發明。正是根據相同條款,瑞士制藥公司諾華公
- 清華聯合《柳葉刀》發布“星球健康”主題報告
能新增2000-2500萬人,中低收入國家面臨適應高威脅、高疾病負擔的困難,自然災害會對女性造成更多傷亡。報告中的案例都得出了一致的結論:投入少量的資金去適應氣候變化,就能獲得巨大的健康回報。中國的氣候政策決策應考慮其健康效益,這將大幅降低許多政策的執行成本,并加速化石燃料的淘汰進程。盡管在全球尺度經努力有可能募集到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所需資金,但廣大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仍存在不小的資金缺口和融資
- 發改委氣候司:將探索碳排放交易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硝煙已經散去兩個月。昨日,大會中國代表團兩位高級談判代表——蘇偉與于慶泰在會后首次聯袂出現在公開場合。他們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論壇上表示,哥本哈根大會在中國的努力下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將進一步推動定于今年年底召開的墨西哥氣候大會。中國外交部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于慶泰表示,哥本哈根會后,各方的立場和策略都可能出現一些調整和變化;不過,在核心問題上的立場不大可能有
- 中美兩國態度將成為全球氣候變化大會關鍵
取得成功,因此我們現在舉辦論壇是很重要的。 解說:2009年10月21日晚上,在掛滿北極熊油畫的大廳里,中美兩國智庫為出席論壇的來賓舉行了歡迎晚宴。 同期:如果你看看北極圈覆蓋的冰層。 解說:氣候變暖觀點的堅定支持者、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再次提醒大家、氣候變暖給自然界帶來的危機。 同期:但是當冰圈逐漸融化,這對依賴冰層存活的北極熊很糟,新的研究顯示,竟然有北極熊淹死在海中,因為它們要游長達60
- 溫度是控制二氧化碳變化主要因素
對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是不確定的,我們不應該同意450ppm的目標。”在日前舉行的“節能減排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高層論壇”上,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在《氣候變化科學問題及其不確定性》的學術報告中說。作為科學家,丁仲禮這些年一直堅守著“氣候變化具有不確定性”觀點。 以1990年為基準,自然生態系統對氣候變暖的承受能力局限在2℃升溫以內,如果升溫幅度超過這一“閾值”,地球遭受自然災難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南
- 《巴黎協定》為林業綠色發展帶來新機遇
《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里程碑。對我國來說,這份協定既帶來了良好機遇,又帶來了嚴峻挑戰。對林業發展來說,《協定》給我國帶來新的機遇,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將林業納入國家綠色發展、永續發展頂層設計和高級別發展規劃。全球195個締約方一致承認,以整條的形式規定林業在未來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地位,這充分說明,國際社會高度認可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維系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 氣候變化可能對小麥產生正面影響
小麥專家們表示,氣候變化可能會對世界主要作物之一小麥的生產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適應的努力必須同時考慮到氣候轉變所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影響。據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總干事ThomasLumpkin稱,某些地區的生產,比如印度和墨西哥,預計將面臨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而在其他地區,比如中國的北部,生產可能會受益于更加溫暖的冬季。“高溫和降雨的減少將更為常見,而小麥將是受影
- 武漢植物園發現氣候變暖下生物防治入侵植物的非靶標效應
蓮草直胸跳甲(Agasicleshygrophila)成蟲危害本土非靶標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sessilis)全球氣候變化和外來生物入侵是威脅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的種群、分布、物候期等均受氣候的影響,氣候變化可影響外來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及其互作關系,從而影響入侵生物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效果。生物防治,即通過引進、釋放原產地專一性天敵控制入侵生物,是目前全球
- 中英德科學家提出植物分布區交疊分析法
,選擇山東山旺中新世古生物地層中產出的化石植物為研究對象,對該地區1500萬年以前的古環境進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定量研究古氣候與古海拔的新方法——植物分布區交疊分析法(ODA)。該成果通過三維(經度、緯度和海拔)古環境分析所獲得的古氣候和古海拔數值較為客觀,特別對古山地的氣候與海拔重建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和準確性。利用生物學的思想和方法,通過植物材料定量研究全球氣候環境的變化過程是當前國際學術界的研
- 氣候變化與傳染病關系密切
過去10年來,氣候變化和疾病的問題曾引發激烈的爭論,尤其是對那些影響人類的疾病。最近,一個由疾病生態學家領導的國際小組報告稱,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世界傳染病的傳播,并對人類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嚴重影響。該小組提議,模擬疾病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方式,將有助于公共衛生部門和環境管理人員對致命性疾病進行預測并采取緩解措施。氣候變暖已使疾病對野生動物系統的影響發生了變化這篇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
- 昆蟲:全球氣候變暖的檢測師
作為自然界中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動物種類,昆蟲的遷徙及基因變化特點,可以幫助科學家檢測全球各地的氣候變化,也許會為廣受爭議的“全球氣候變暖”說法蓋棺定論。 “全球氣候變暖”的說法到底是否正確? 這個問題曾在澳大利亞廣受爭議。一方面,最近連年的旱災使得越來越多人相信,氣候變暖問題正在逼近尋常生活;另一方面,許多“氣候變化懷疑論者”認為,氣候變化問題被無故夸大。 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之前,曾
- 什么是“氣候過敏”性失眠癥?
氣候突變不但對患有多種疾病的人產生不利影響,而且一些平素很健康的人也會出現某些不適。現代醫療氣象學把氣候變化誘發的人體一系列不適,稱之為“氣候變化過敏”。這是一種相當常見卻未受到人們注意的過敏。 氣候過敏癥除有失眠易醒外,還常伴有情緒抑郁、乏力身困、頭昏、易激動、焦慮等癥狀,這些癥狀主要是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的。當氣候變化時,如“健康”人出現失眠等癥狀,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時,就應想到“氣候過敏”。
- 陳士林魏建和孫成忠劉召芹趙潤懷王繼永周應群肖小河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蒙古黃芪產地適宜性研究*
GIS中所集成的一部分。基本任務是作為存儲在RDBMS中的空間數據的GIS網關。ArcSDE提供了一組服務,用于增強數據管理功能、擴展數據類型。3.計算分析方法(1)分析原理。生物引種的基本原則為氣候相似,即引種地與原產地(道地產地)氣候的相似。根據氣候相似性引種能夠保證引種中藥材的正常生長。但中藥材在正常生長獲得產量的基礎上,還要求引種地生產的藥材與道地產區的藥材具有相同或相似品質。而環境因子
- 專家稱氣候變化將影響小麥生產能力
小麥專家們表示,氣候變化可能會對世界主要作物之一小麥的生產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適應的努力必須同時考慮到氣候轉變所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影響。據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總干事ThomasLumpkin稱,某些地區的生產,比如印度和墨西哥,預計將面臨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而在其他地區,比如中國的北部,生產可能會受益于更加溫暖的冬季。“高溫和降雨的減少將更為常見,而小麥將是受影
- 農業研究有助減緩氣候變化影響
此類地區的生產力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旱地占全球陸地表面的40%以上,是25億人的家園。這些土地上擁有不到8%的世界可再生水資源,很容易遭受極端天氣、干旱、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影響。而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問題-極端天氣引起氣候模式的改變,使得生長季節縮短,最終導致蟲害和疾病在新的地區流行。 盡管如此,報告說,農業在此前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上一直被邊緣化,并且從未被納入到與《聯合國
- 微生物對氣候變化不適應,這將影響地球的碳循環
著重大的影響,但它們很可能不適應地球上的氣候變化。這個發現意味著,關于我們這個正在變暖星球未來氣候的很大一部分數據,很難納入目前的計算機模型進行研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舉例來說,在深林中,通常地表之下的含碳量比樹冠上更高,這些碳會發生哪些變化對于我們這個星球的未來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細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是核心成員,它們將土壤中的碳和其它元素轉化成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氣體。“土壤是環境變化
- 哮喘持續狀態25例臨床分析
本組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齡29~65歲;發病季節:1~3月4例,4~6月7例,7~9月5例,10~12月9例;誘發因素:有誘發因素者23例,其中呼吸道感染者14例,過敏因素所致者5例,因氣候改變而發病者4例;既往史:慢性支氣管病史者7例,哮喘病史者8例,過敏史者3例,肺氣腫患者3例;病程(從出現哮喘到哮喘急性嚴重發作時間)小于12h者4例,12h~1天者2例,2天~4天者7例,5天~7
- 古巴:用生物技術開發熱帶氣候玉米
古巴《起義青年報》日前報道,古巴正在開發一種轉基因玉米,它能有效抵御秋夜蛾害。 報道說,哈瓦那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中心的專家已經在亞瓜哈伊種植了3公頃此類玉米,希望得到能促進產量的種子。在一經證明它們對健康無害之后便可以進行大范圍種植,滿足人類和動物的消費需求。 該中心的勞爾·阿馬斯說,這種作物需要進行灌溉,無需其他方式的照料。 據報道,秋夜蛾是古巴和很多熱帶國家玉米種植的頭號威脅。作者:
- 德研究:氣候變化使候鳥變留鳥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說,研究發現,氣候變暖正在使一些候鳥的遷徙距離逐漸變短,甚至可能在數代之內變成不再遷徙的留鳥。在秋季遷徙前,候鳥常會表現不安,例如夜間在樹頂上不停拍翅膀和跳躍,這種不安狀況的持續時間與候鳥的遷徙距離基本成正比。德國研究人員通過在1988年到2001年中先后對757只候鳥黑頂林鶯的觀察發現,隨著氣候變化,黑頂林鶯在遷徙前的不安狀況越來越弱,這說明黑頂
- 聯合國將調查英科學家是否操縱氣候變暖數據
兩周前,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研究中心(CRU)的計算機系統遭到黑客入侵,CRU成員與其世界各地同事之間的1000多份電子郵件和3000多份有關文件被人發表在互聯網上。這些郵件顯示,CRU負責人瓊斯博士希望從聯合國下次氣候評估中撤下一些文件。很多人認為,這些郵件證明了全球變暖并不像通常所說的那么嚴重,很大程度是“刻意人造”的。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即將召開前夕,這一事件立刻引起波瀾,使得長期存在的“變
- 英國科學家開發適應未來氣候可可新種
。由于全球氣溫升高,降雨更加多變,可可生產面臨著相當大的威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英格蘭雷丁大學正在研究可可面臨的重大風險。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可可生理溫室,尋求開發更適應可能的未來氣候的可可新品種。該溫室有6個獨立控制隔間,每個隔間都能種植成熟的結莢樹。同時,每個隔間都有補充光照、可移動遮光板和中央電腦控制系統,能夠用于模擬特定的可可種植地區的情況,既可以模擬這些地區的當前氣候,也可以模
- 科學家呼吁加快耐熱農作物研究
美國科學家最近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研究報告警告說,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將在2040年至2060年期間面臨持久的糧食危機。到那時,氣候變暖將在世界大部分區域同時導致農作物大幅度減產。 報告指出,世界某些區域以前所遭受的極端酷熱氣候,如在2003年歐洲所遭遇的酷熱夏天極端氣候,可能會在若干年后成為一種常見的夏日氣溫。盡管這種極端酷熱天氣成為常態的夏日氣溫要等到本世紀中葉,而且只會在世界部分地區發
- 美國欲借清潔能源技術稱霸“后京都”時代
要經濟體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會議”美國總統布什的私人代表、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主席吉姆#8226;康諾頓表示,未來溫室氣體減排主要集中在三大發電、交通和森林破壞領域。火力發電廠燃燒煤碳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車輛燃油不停地在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森林日益減少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無法通過光合作用被樹木吸收。不難看出,前兩個領域成為排放重點的原因是它們在使用產生溫室氣體的化石燃料———煤炭和石油。 在未來
- 細菌有望成為氣候變化新標尺
日前,我國科學家通過對青藏高原冰芯和雪樣中的細菌含量進行研究,發現冰芯和雪中的細菌可能成為氣候變化的新指標。這一成果被《自然》雜志在《研究亮點》欄目中予以報道。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青藏高原冰雪沉積中發現的細菌豐度隨氣溫和沙塵含量的增高而上升。據研究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介紹,該研究的冰芯和雪樣采自各拉丹東山脈的郭曲冰川,包含了過去70年的氣候變化
-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與季節氣候及晝夜變化的關系
摘要:分析1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病與季節氣候及晝夜時間的分布關系,結果表明:AMI每年有兩個發病高峰,即11月~1月和3月~4月;AMI與氣候有關,多發生于寒潮和大風天氣;AMI還存在著晝夜節律性變化,多發生在0時至凌晨2時和6時至12時。AMI發病原因及機理可能與精神神經及內分泌有關,同時與纖溶系統活性、抗凝血酶、血小板聚集性和血粘度有關。 中圖分類號:R256.2 文獻標識碼:A
- 凍土微生物蘊氣候變化“玄機”
首先想到那里終年冰封,人跡罕至,是一片寂靜神秘的白色世界。然而,在北極凍土中,卻存在著一個熱鬧的微生物世界。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褚海燕研究員及其團隊對北極土壤進行研究,發現了這些能“觀”氣候的微生物。凍土中藏微生物在人們所不熟知的北極凍土之中,褚海燕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著不尋常的微生物種群。“目前,要發現微生物的存在主要有傳統的培養微生物和對微生物DNA測序兩種方法。由于微生物的最適宜生
- 歐亞新近紀古氣候國際專題研討會在昆明舉辦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主辦的“歐亞新近紀古氣候國際專題研討會(KeyLaboratoryofBiodiversityandBiogeography,ChineseAcademyofScienceNECLIMESymposium)于11月18日至20日在昆明植物所召開。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書記兼副所長孫航參加了此次會議。歐亞新近紀古氣候國際專題研討會
- 中醫學中的氣象醫學
醫學氣象學是研究天氣、氣候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一門學科,是生物氣象學的一個分支,也是醫學與氣象學相互滲透的新學科。它主要研究人們怎樣免受不良氣候條件的影響,而利用有利氣候來增強體質、防治疾病。中醫學中雖沒有專門醫學氣象學的學科,但從《內經》開始,歷代各家著作,關于氣候對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對攝生影響的論述都相當多。中醫非常重視氣象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成功地從總體上正確論述了氣候變化的結果。如《素問&
- 新的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報告稱,女性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力量
(UNFPA)2009年11月18日發布的《2009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總結稱,女性承受了氣候變化帶來的極大負擔,但到目前為止,女性在關于如何解決海平面上升、干旱、冰川融化以及極端天氣的辯論中被嚴重忽略。UNFPA執行主任歐拜德(ThorayaAhmedObaid)說,“貧窮國家的貧窮女性受氣候變化的沖擊最大,盡管她們在這方面所應該負的責任最小。貧困人口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
- 美研究認為氣候變化影響茶葉有益化學物質含量
這位民族植物學家計劃分析這些茶葉中的化學組分以及其他數據,尋找氣候變化對中國西南地區云南省生產的馳名中外的茶葉的影響狀況。“我們喝茶是因為茶葉的品質,而不是因為它會產生抑制卡路里的能量。與Ahmed在一起工作的美國馬薩諸塞州塔夫斯大學應用經濟學家SeanCash說,代表茶葉味覺的植物素中的復雜化學物質比其他經濟作物更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研究茶葉與氣候變化相關性的理想地方之一是處于熱帶地區
- 北大教授錢維宏解析西南干旱形成機制
市板橋鎮永安村的村民在犁田,準備改種較為耐旱的馬鈴薯。新華社供圖[科學時報王靜報道]我國西南地區旱情告急!此次旱情何以如此兇猛?是何原因造成?是否與全球增暖相關?美國6年前的預測是否準確?2010年氣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帶著諸多疑問,《科學時報》記者3月24日采訪了北京大學大氣物理系教授錢維宏。《科學時報》:去年的嚴重春旱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今年為何發生在西南?錢維宏:華北地區和西南地區是我國干
- 生物炭能否給地球降降溫?
僅可以讓土壤更加肥沃,還可以幫助土壤更好地蓄水。 全球減碳任務艱巨 目前,全球減碳形勢面臨嚴峻考驗。雖然各國政府都在主張“低碳經濟”,全球溫室氣體仍然處于排放的“快車道”中無法剎車。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計,如果人類想要避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在2015年到2020年間達到峰值。然而根據目前的估算,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08年11月,國際能源
- 云南植物較“善于”隨氣候變化求生存
身具有的遷移速度及其為適應下一個世紀氣候變化具備的遷移速度,研究人員發現,與動物不同,植物在每個世代僅能通過種子散布的方式進行一次遷移行動。研究人員評估后發現,大多數植物每年的遷移距離小于1千米,而很多其他植物移動的距離則更短。同時,研究還發現,由于云南存在顯著的氣候梯度,植物很可能通過遷移較短的距離而到達適應區域,即使是遷移較慢的植物也能找到適宜區域而存活下來,這對云南地區來說是個好消息。作者:
- 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環境質量研究
研究與建立基地者參考。 中藥材的生長與發育主要涉及光、溫、水和營養等環境因素,中藥材規范種植的生態環境因素主要是從中藥材質量出發,要求生產出質量優良、療效穩定、無污染的中藥材產品。產地環境生態包括氣候、土壤、水質、空氣等。 1.氣候 中藥材的生長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氣候條件作保障。建立中藥材規范化基地的地區,氣候基本要素應滿足所要種植的中藥材生長發育需要,在這種中藥材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應無災害
- 青藏高原植被對氣候變化呈負反饋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沈妙根及其合作者,利用地面氣象觀測資料、遙感植被指數數據和蒸騰作用數據,結合區域氣候模式及地表能量平衡模型,系統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活動和氣候的相互作用。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敏感,又會對氣候系統產生反饋,是多圈層耦合過程中的關鍵因子。針對其植被活動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學界已開展了一些研究,但仍有爭議。科研
- 氣候變化威脅十大物種:成年鮭魚數量減少
公開了一組圖片,展示了氣候變化下的大自然,其中包括斑紋海豹幼仔、企鵝等等。1.雪地上休息的斑紋海豹幼仔雪地上休息的斑紋海豹幼仔(圖片提供:PaulNicklen,NationalGeographicStock)這張照片攝于加拿大努勒維特地區,展示了在雪地上休息的一只斑紋海豹幼仔。與北極熊一樣,斑紋海豹也依靠北極的夏季海冰才能生存下來。沒有人知道,如果北極夏季海冰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徹底消失,斑紋海豹
- 氣候變化導致動物疾病傳播范圍擴大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5月25日發布報告稱,氣候變暖會滋生新的動物疾病,氣候變化正在擴大動物疾病的傳播范圍,并且可能進一步影響到人類自身的健康。 這份報告是在正在巴黎召開的第77屆世界動物衛生大會上宣讀的,會議為期6天,有來自30多個國際組織、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與會。 在對126個會員國家和地區的一項調查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發現,有71%%的國家和地區對因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動物疾病表示“嚴重關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