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前項即前頂,“項”,“頂”之誤。督脈經穴。見《理瀹駢文》。[1]
前頂為經穴名(Qiándǐng GV21)。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前,前方;頂,頭頂。穴在頭頂之前方,故名。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3.5寸處。正坐或仰靠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組織。有清頭目、潛肝陽作用。主治頭面疾患等。如頭痛、目眩、頭風、頂中痛、面赤腫、小兒驚癲、瘈疭及高血壓、鼻炎等。本穴配百會、后頂治頭頂痛;配太陽、太沖治頭暈目眩;配迎香、合谷治鼻炎。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1]
4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41.
古籍中的前項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傷門]虛勞
如無病,內實虛損,俗呼為桃花蛀,當看有何證候,于前項諸藥審而用之。上所列五勞六極二十三蒸諸治法,亦略...
-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卷之二·諸傷門]傷風寒
止。以為是。則熱渴譫語不應見。此亦傷寒雜病。雖無前項冷熱二證。顯然并見之跡。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潛...
- 《普濟方》:[卷一百六十八積聚門]積聚(附論)
銀器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同化作汁。乘熱拌和前項末藥。十分均勻了后。稍凝。分作劑子。用罐子盛之。...
- 《小品方》:[卷第十二]灸法要穴
,復三報之。灸喑不能言方∶天聰,在亞會后一寸半,前項穴也。天窗,在前項前一寸半,亞會一名也。百合。卒...
- 《嬰童百問》:[卷之十]第九十一問
潮熱驚熱呀,鼻流清涕咳嗽,渾身溫壯,咽喉有涎,兼前項傷寒等證,及退驚熱,墜涎安神,百病不生。白茯苓人...
- 更多古籍中的前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