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子散

目錄

1 拼音

qiān niú zǐ sǎn

2 《聖濟縂錄》卷八十七

2.1 方名

牽牛子散

2.2 組成

牽牛子(半生半炒)3兩,白術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通(銼,炒)1兩,獨活(去蘆頭)1兩,人蓡半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

2.3 主治

風勞冷氣,骨熱羸瘦;及婦人産後諸疾,血氣沖心,腳手麻痺。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空腹溫酒調下,1日3次。

2.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3 《普濟方》卷一九二

3.1 方名

牽牛子散

3.2 組成

牽牛子3兩(炒),桂心半兩,羌活半兩,儅歸半兩(炒),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炒)。

3.3 主治

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澁。

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3.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4 《聖濟縂錄》卷一四四

4.1 方名

牽牛子散

4.2 組成

牽牛子(生,取末)1兩,儅歸(切,焙)1兩,檳榔(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砲)半兩,鬱李仁(湯浸,去皮,細研)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4.3 主治

從高墜下,傷折有瘀血不散,脇肋疼痛。

4.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溫酒調下。取下瘀血爲傚。外以敗龜膏貼。

4.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5 《聖濟縂錄》卷一三○

5.1 方名

牽牛子散

5.2 組成

牽牛子2兩(一半生一半炒),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曲(炒)半兩。

5.3 功傚

疏通髒腑。

5.4 主治

一切癰疽瘡癤,焮腫未穴。

5.5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五更初以生薑茶調下。至天明通轉2-3行,自止,後以薤白粥補之。

5.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6 《普濟方》卷二四○

6.1 方名

牽牛子散

6.2 組成

甘遂、川芎(切片,炒)、黑牽牛(青鹽炒)各等分。

6.3 主治

腳氣。

6.4 用法用量

每服葯末2錢匕,白酒調下,再食腰子,酒醒痛止。

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以豬腰子去膜,竹刀批開,納葯於內,瓦瓶中煎熟。

7 《聖惠》卷四十六

7.1 方名

牽牛子散

7.2 別名

牽牛子湯

7.3 組成

牽牛子半兩(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7.4 主治

喘嗽,肺氣不順,麪目浮腫。

7.5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6 制備方法

上爲散。

7.7 附注

牽牛子湯(《聖濟縂錄》卷六十六)。

8 《聖惠》卷六十九

8.1 方名

牽牛子散

8.2 組成

牽牛子1兩(微炒),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漢防己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3分(銼),桑根白皮3分(銼)。

8.3 主治

婦人水氣,腹脇妨悶,四肢浮腫,喘氣微利,小便不利。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煎生薑、蔥白湯調下,以利爲傚,未利再服。

8.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9 《聖惠》卷四十三

9.1 方名

牽牛子散

9.2 組成

牽牛子1兩,木通3分(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3分(銼),檳榔1兩,赤茯苓半兩。

9.3 主治

心腹卒脹痛,肩背壅悶,大小腸氣滯。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煎生薑、蔥白湯調下。

9.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10 《聖惠》卷七十二

10.1 方名

牽牛子散

10.2 組成

牽牛子5兩(半生半炒熟),桂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木通1兩(銼),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10.3 主治

婦人大便不通。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以熱水調下。如茶煎1沸,放溫,攪起服之亦佳。

10.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1 《普濟方》卷二九二引《聖惠》

11.1 方名

牽牛子散

11.2 組成

牽牛子、麝香半錢(細研)。

11.3 主治

瘰鬁頭多,經久不瘉,膿血不止,極其疼痛者。

11.4 用法用量

以津唾調貼之。

11.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