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藏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Xunma
3.2 英文名
HERBA URTICAE
3.3 標準編號
WS3-BC-0069-95
3.4 來源
本品為蕁麻科植物寬葉蕁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或裂葉蕁麻U.fissa Pritz. 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采收,去根,洗凈,晾干水氣,切段,用木棒敲打,微出香氣,陰 干。
3.5 性狀
寬葉蕁麻呈長短不等的短節。莖長1.4~3.8cm,直徑1.5~4cm,綠色至 紅棕色,有鈍棱,疏生螫毛和短柔毛。節上有對生葉,葉柄長1.5~4.5cm,有螫毛;葉 綠色,皺縮易碎,完整的葉為狹卵形,長5~11.5cm,寬2.5~4.5cm,尖端銳尖或具尾狀 尖,基部鈍圓或淺心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散生螫毛和短柔毛。花序穗狀,皺縮,數 個腋生,具短總梗。雄花被片4深裂,雄蕊4;雌花被片4裂,柱頭畫筆頭狀。瘦果密集, 寬卵形,稍扁,長約1.5mm。體輕,質軟。氣微,味淡,微辛。 裂葉蕁麻葉片具5~7對掌狀淺裂,裂片有三角狀粗鋸齒。
3.6 鑒別
(1)寬葉蕁麻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毛茸少;腺毛的頭2~4個 細胞,柄為單細胞。非腺毛1~2個細胞,彎曲;表皮細胞1層,扁平,長方形或稍不規則 多邊形,細胞中有不定形淺黃棕色塊狀物;皮層較寬,厚角組織分布在莖表皮下的四角 處,亦含有淺黃棕色不定形塊狀物,近韌皮部有厚壁細胞排成弧形,其中散在少量纖維, 厚壁細胞多邊形、類圓形、不規則形,層紋明顯,胞腔大;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軟窄, 形成層3~6層薄壁細胞,木質部較寬,木化;中心有髓腔。簇晶在韌皮部分布較多,直 徑14~42um。
(2)粉末暗綠色。非腺毛多見,1~2個細胞,稍彎曲,草酸鈣簇晶多見,直徑7~19 um,存在于薄壁細胞中,腺毛少見。柵欄組織為一列長柱狀細胞,其外為一層表皮細胞, 內含淺黃棕色類結晶或不變形塊狀物。
3.7 炮制
除去雜質。
3.8 性味
甘、苦、辛,溫;有小毒。
3.9 功能與主治
3.10 用法與用量
3~ 6g。外用適量,搗汁外擦或煎水洗患外。
3.11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四川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用到中藥蕁麻的方劑
- 碧桃浸液
上浸于75%酒精500ml,24~48小時后,取出外用。功能主治:蕁麻疹。摘錄:《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 消風清熱湯
花15g,連翹15g,蛇蛻3g,生石膏15g,大禎子6-15g。主治:蕁麻疹。用法用量:水煎,內服。...
- 寧蕁丸
拼音:níngqiánwán《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生黃耆310g,防風250g,炒白術250g...
- 辛涼活瘀湯
、猬皮、桃仁、魚腥草。功效:辛涼解表,活瘀通絡。主治:風熱束表,滯于肌膚之蕁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
- 消疹湯
花地丁12g,甘草6g,浮萍9g,防風6g,赤芍9g,白術6g。主治:蕁麻疹。用法用量:水煎,內服。...
- 更多用到中藥蕁麻的方劑
用到中藥蕁麻的中成藥
- 蕁麻疹丸
與主治:清熱祛風,除濕止癢。用于風、濕、熱而致的蕁麻疹、濕疹,皮膚瘙癢等癥。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
- 三九胃泰
毒:不良反應表現:可出現麻疹樣藥疹、固定型藥疹、蕁麻疹藥疹、大皰型表皮松解性藥疹等。嚴重的可出現過敏...
- 膚癢沖劑
主治:祛風活血,除濕止癢。用于皮膚搔癢癥,濕疹,蕁麻疹等搔癢性皮膚病。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9~...
- 暢鼻通顆粒
衛不和,惡風有汗,頭痛,噴嚏、鼻塞及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過敏性疾患見上述證候者。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
- 黃花油
能與主治:消炎,止癢,殺菌。用于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診,毛囊炎。用法與用量:外用,取適量,擦患處。貯...
- 更多用到中藥蕁麻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