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ián lù zhuī tǐ zhǒng liú jú bù guǎng fàn xìng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local wide resection of anterior pathway for vertebral tumor
3 手術名稱
前路椎體腫瘤局部廣泛性切除術
4 分類
5 ICD編碼
77.69
6 概述
兒童骨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指原發于骨組織的良性骨腫瘤、惡性骨腫瘤和瘤樣病變;繼發性骨腫瘤指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轉移到骨組織的腫瘤。臨床上以良性骨腫瘤和瘤樣病變較為多見。而惡性骨腫瘤中,骨肉瘤最為多見。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進步,骨腫瘤外科分期系統的建立和手術前后輔助化療的廣泛應用,使骨腫瘤的外科治療效果顯著提高,2年無瘤存活率已由30%提高到80%左右。而且已不再把截肢術作為治療惡性骨腫瘤的首選方法,許多學者推崇采用局部廣泛或局部根治性骨腫瘤切除和保留肢體的手術,即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同時應用輔助化療消除已發生的顯微轉移病灶。
根據腫瘤的惡性程度、受累部位與范圍,一般可采用前路和后路兩種手術入路。采用前路手術對椎體腫瘤的切除、椎管減壓和脊柱固定術比較理想;有時則需要前后路同時進行,才能達到徹底切除腫瘤;后路手術適合于腫瘤位于椎體后緣者,因損傷小,出血少,具有一定的優點。
7 適應癥
前路椎體腫瘤局部廣泛性切除術適用于:
8 術前準備
3.活檢明確病理診斷。
4.有條件者,術前1d進行腫瘤椎體血管栓塞,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
5.備血1000ml以上。
9 麻醉和體位
10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33.6.1-1A、B)。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
根據受累椎體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術切口入路。T4~12者,采用剖胸切口;T12~L2者,采用經胸、腹膜后途徑;L2以下者,采用腎切口。
11.2 2.顯露
在胸椎,縱行切開壁胸膜后,將椎旁疏松組織向前后分離,注意向前不能達到椎體中線,主要在于向后顯露相應的肋骨頭;在腰椎,應進行腰大肌表面分離,自腰大肌的前緣向后側牽開。然后進一步顯露病變的椎體及其上下界的正常椎體,必要時在透視下定位。將病變椎體側方的節段性血管分離、切斷和結扎。
11.3 3.腫瘤椎體切除
在透視下進一步確定腫瘤椎體的位置。先切除患側的椎弓根,沿椎體側方向后分離,切除肋骨頭后顯露椎體的后緣、椎間孔、椎弓根和橫突,用尖嘴咬骨鉗咬除患側椎弓根。然后切除椎間盤,先用手術刀切除病變椎體上下方椎間盤,再用骨刀切除其軟骨板,直到顯露出終板皮質骨。用骨膜剝離器將椎體推向前方,顯露硬脊膜前方的間隙,用骨刀經椎體的后方切斷對側的椎弓根。然后再用咬骨鉗逐步咬除椎體后壁。
11.4 4.椎體固定與重建
腫瘤椎體切除后,用撐開器分開上下位的正常椎體,然后置入椎體釘或Armstrong固定鋼板。在上下椎體的表面各鑿開約1cm深的凹陷,采用自體髂骨塊嵌入,在椎體的前方進一步填入松質骨條;也可采用骨水泥填入的方法。
11.5 5.閉合切口
生理鹽水沖洗后,在胸段則應仔細縫合壁胸膜,如果胸膜閉合有困難,可采用切口附近的深筋膜修復,胸腔內放置引流管;在胸腰段,應仔細縫合膈肌;在腰段,應在腹膜后間隙放置負壓吸引管。然后逐層關閉切口。
12 術中注意要點
1.硬脊膜前方的靜脈叢出血較多,可采用明膠海綿壓迫達到止血。
2.在填入骨水泥時,應在硬脊膜前方放入明膠海綿,再用腦板加以保護。
3.骨水泥應在形成面團時再置入,以便容易塑形成為柱狀。
4.骨水泥在聚合期釋放的熱量,容易灼傷脊髓,必須用大量冷生理鹽水沖洗。
13 術后處理
前路椎體腫瘤局部廣泛性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禁食2d。
4.胸腔引流管一般留置2~3d,切口負壓吸引管保留3~5d。
5.靜脈點滴抗生素7~10d,地塞米松5~10mg/d,靜脈點滴,連用3d。
6.術后2周,根據病情,可佩戴支具開始下地活動。
7.切口愈合后繼續按綜合治療方案進行化療和生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