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強中:1.陽興不痿,不能洩精或精液自出者;2.消渴病證之一。
3 陽興不痿,不能洩精或精液自出者·強中
強中(persistent erection[1])為病證名[2]。是指以陰莖久舉不痿,精液自泄為主要表現的疾病[3]。
3.1 強中的病因病機
強中由餌食金石丹藥,火毒內盛,或因腎氣衰弱,虛陽妄動所致[2]。
3.2 強中的癥狀
《諸病源候論·消渴病諸候》:“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
3.3 強中的辨證論治
因火毒內盛者,治宜瀉火解毒,可用石子薺苊湯、黃連豬肚丸治療[2]。火盛陰虛者,加玄參、麥冬、生地,或用倒陽湯治療[2]。
因腎氣衰弱,虛火妄動者,治宜溫補腎元,可用鹿茸丸、蓯蓉丸等方治療[2]。
4 消渴病證之一·強中
《證治要訣·三消》:“消腎為病,比諸為重,古方謂之強中,又謂之內消。”
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06.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治療強中的穴位
- 髆井
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舉,頸項強,腰髖痛,中風痰涌,咳嗽氣逆,眩暈,瘰疬,難產,乳癰,胞衣不...
- 膊井
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舉,頸項強,腰髖痛,中風痰涌,咳嗽氣逆,眩暈,瘰疬,難產,乳癰,胞衣不...
- 肩井
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舉,頸項強,腰髖痛,中風痰涌,咳嗽氣逆,眩暈,瘰疬,難產,乳癰,胞衣不...
- 丘墟
疼痛消失為止。共治30例,針刺后,絞痛在5min內消失者9例,15min以內消失者16例,15~30...
- 長強
:標準定位:長強穴在尾骨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長強穴位于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之中點處,跪伏...
- 更多治療強中的穴位
治療強中的方劑
- 強中丸
痰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口苦無味,不思飲食,中滿氣痞者。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湯送下...
- 磁石薺苨丸
。俾腎陰充足,則腎陽無不潛藏,而陰自柔和,安有強中精泄,消渴不止之患乎?此扶陽滌熱之劑,為強中消渴...
- 四烏鲗骨一(艸慮)茹丸
豆大。用藥禁忌:惟金水二臟,陰虛陽擾,喘嗽失血,強中滑精者,禁用;以其專主溫散,而無涵養真陰之澤也。...
- 豬腎薺苨湯
上十二味,哎咀。功能主治:補腎養陰,清熱瀉火。治強中,陰莖長興盛,不交津液自出;消渴病后發癰疽。用法...
- 阿魏良姜丸
功能主治久服大補益脾胃,空膈,令人能食,去寒濕,強中溫暖。主三脘氣弱,中焦積寒,脾不磨,飲食遲化,吃...
- 更多治療強中的方劑
治療強中的中成藥
- 內消瘰疬丸
eixiaoluolipills概述:內消瘰疬丸為方劑名、中成藥,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中華人民共...
- 婦科萬應膏
小塊,即得。性狀:本品為棕紅色的片狀橡膠膏;有較強中藥氣。檢查:含膏量照橡膠膏劑含膏量測定法(附錄Ⅰ...
- 抗饑消渴片
濁,大便干燥,口舌生瘡,舌質紅苔黃,脈洪數;3.下消:癥見尿頻量多,渾濁狀如膏脂有甜味,頭暈、耳鳴,...
- 枳實導滯丸
能紊亂、慢性痢疾等屬濕熱積滯者。枳實導滯丸中各味中藥具有強大而廣譜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且有消除耐藥...
- 銀翹散
天內退熱者17例,4天內退熱者8例;濕羅音于3天內消失者9例,5天內消失者16例;X線胸透者12例,...
- 更多治療強中的中成藥
強中相關藥物
- 肌醇片
品為白色片。【藥理毒理】本品有降脂作用,能促進肝中脂肪的代謝。其在人體中的毒理作用尚不明確。【藥代...
- 酮康唑混懸液
紅、皮疹、外周水腫、惡心和頭痛等,一般可在數小時內消失。(16)同時應用西咪替丁或呋喃硫胺,至少應口...
- 消旋山莨菪堿片
氧化酶制劑(包括呋喃唑酮和甲基芐肼)配伍用,可加強抗毒蕈堿作用的副作用;③能減弱胃腸運動和延遲胃排...
- 注射用絨促性素
腫大,伴輕度胃脹、胃痛、盆腔痛,一般可在2~3周內消退,少見者為嚴重的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由于血管通...
- 復方丙戊酸鈉緩釋片
在治療開始時,但是不需停止治療,癥狀通常可在數天內消失。短暫的和/或與劑量相關的不良反應常有報導:脫...
- 更多強中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強中
- 《普濟方》:[卷二百八十五癰疽門]癰疽等瘡內消法
。欲成膿及已成膿。并風毒熱在關節。欲結成癰。便令內消。寒水石(二兩)羊蹄根(一兩銼)硝石(一兩)丁香...
- 《瘍醫大全》:[卷七]論內消法
于陽則生疽。瘡疽之生,有內有外,內生于臟腑胸腹之中,外生于膚肉筋骨之表,發無定處。夫郁滯之本,則因...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三十]癰疽等瘡內消法
取下如魚涎為驗。治發背癰腫,腸癰乳癰,一切毒腫,內消化毒。犀角丸方犀角屑(一兩半)升麻黃芩(去黑心)...
- 《瘍醫大全》:[卷七]癰疽腫瘍門主方
澄按∶此方固乃發散腫瘍之神丹,然藥性猛烈,只宜于強壯藜藿之人。凡無憎寒壯熱,及平日表虛氣弱,素多痰...
-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一瘰門]諸瘰
九丸。茶清下。空心晚食后各一服。成瘡者不過四十日內消干。其效皆勝于轉瀉。及小便內取者。皂角丸(出圣濟...
- 更多古籍中的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