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pǔ jì fāng
2 英文參考
Puji Fa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reions for Universal Relief[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書名《普濟方》
《普濟方》為中醫方劑著作[1] 。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橚(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刊于15世紀初。系明初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方書。書中廣泛輯集明以前的醫籍和其他有關著作分類整理而成。原書今僅存殘本,清初編《四庫全書》時將本書改編四百二十六卷。其中有方脈總論、運氣、臟腑(包括臟象及臟腑諸病候)、身形(包括頭、面、耳等部位所屬及身形諸病)、諸疾(包括傷寒、雜病、瘡瘍、外科、骨科以及各種治法)、婦人(包括婦、產科)、嬰兒、針灸、本草等共100余門。據《四庫提要》記載:“凡一千九百六十論,二千一百七十五類,七百七十八法,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圖。”對于所述病證均有論有方,資料非常宏富。所涉范圍廣泛,敘述系統完善。現存永樂等明刻本及1949年后排印本。
《普濟方》全文閱讀:http://zhongyiguji.21tcm.com/74/pujifang/index.shtml
4 方劑名普濟方
4.1 《李氏醫鑒》卷二之普濟方
4.1.1 方名
普濟方
4.1.2 組成
4.1.3 主治
4.1.4 普濟方的用法用量
以砂糖和作3丸,以1丸綿裹含咽。即時遂愈,甚者不過3丸。
4.2 《李氏醫鑒》卷一之普濟方
4.2.1 方名
普濟方
4.2.2 組成
冬青葉。
4.2.3 主治
《李氏醫鑒》卷一之普濟方主治一切眼疾。
4.2.4 普濟方的用法用量
貼之。
4.2.5 制備方法
研爛,入樸消。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普濟方
- 《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豕
千金》)誤吞針釘∶豬脂多食令飽,自然裹出。(《普濟方》)雜物入目∶豬脂煮取水面如油者,仰臥去枕點鼻...
- 《本草綱目》:[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五倍子
,為末。入飛過黃丹少許,敷之。日三上,甚良。《普濟方》∶用五倍子研末敷之。名拜堂散。爛弦風眼∶五倍...
-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皂莢
待痰涎流盡,吃芝麻餅一個,涎盡即愈,立效。(《普濟方》)風邪癇疾∶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烏頭
至十丸,鹽湯下,忌茶。此藥常服,其效如神。(《普濟方》)風痹肢痛,營衛不行∶川烏頭二兩(炮去皮,以...
- 《本草綱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鍛石
風牙腫痛∶二年鍛石、細辛等分。研。搽即止。(《普濟方》)蟲牙作痛∶礦灰,沙糖和,塞孔中。(《普濟方...
- 更多古籍中的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