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andelion[朗道漢英字典]
herba taraxaci[朗道漢英字典]
Leontodon taraxacum[朗道漢英字典]
lion’s teeih[朗道漢英字典]
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 ex Wiggers[朗道漢英字典]
lion’s tooth[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araxaci,herb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ongolian dandelion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ba Taraxac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andel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蒲公英爲中藥名,出《新修本草》。爲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鹼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 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1]。
4 拉丁名
Herba Taraxac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dandelion(《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來源
蒲公英爲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全草。
蒲公英爲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鹼地蒲公英T. sinicum Kitag.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帶根全草。
9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花莖比葉短或等長,結果時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綠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產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生於路旁、田野、山坡。產於全國各地。
10 採收與初加工
春至秋季花初開時連根挖出,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12 蒲公英的功效與主治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用於乳癰、瘰癧、疔瘡腫毒、咽痛、肺癰、腸癰、目赤、溼熱黃疸、熱淋澀痛。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眼結膜炎,淋巴結炎,肺炎,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肝炎,胃炎,腸炎,痢疾,急性乳腺炎,闌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疔瘡癤腫。
煎服,9~30g。
外用:鮮品搗敷。
13 蒲公英的化學成分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鹼、菊糖和果膠等。
蒲公英根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咖啡酸等。
蒲公英注射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14 蒲公英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Pugongying
TARAXACI HERBA
14.2 來源
本品爲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鹼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屬種植物的乾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開時採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14.3 性狀
本品呈皺縮捲曲的團塊。根呈圓錐狀,多彎曲,長3~7cm;表面棕褐色,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綠褐色或暗灰綠色,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1至數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14.4 鑑別
(1)本品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表面角質紋理明顯或稀疏可見。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細胞,直徑17~34μm,頂端細胞甚長,皺縮呈鞭狀或脫落。下表皮氣孔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6個,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結晶。葉脈旁可見乳汁管。
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棕色。韌皮部寬廣,乳管羣斷續排列成數輪。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小,射線不明顯;導管較大,散列。
(2)取本品粉末1g,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併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3.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IX H第一法)。
14.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4.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磷酸鹽緩衝液(取磷酸二氫鈉1.56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再加1%磷酸溶液調節pH值至3.8~4.0,即得)(23∶77)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23nm;柱溫40℃。理論板數按咖啡酸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4.6.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咖啡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4.6.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粗粉約1g,精密稱定,置50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1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甲酸的甲醇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14.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咖啡酸(C9H8O4)不得少於0.020%。
14.7 蒲公英飲片
14.7.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切斷,乾燥。
本品爲不規則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多皺縮破碎,綠褐色或暗灰綠色,完整者展平後呈倒披針形,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時可見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14.7.2 檢查
14.7.2.1 水分
同藥材,不得過10.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第一增補本)刪除原 酸不溶性灰分 項[3])。
14.7.3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8.0%。
14.7.4 鑑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4.7.5 性味與歸經
苦、幹,寒。歸肝、胃經。
14.7.6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溼熱黃疸,熱淋澀痛。
14.7.7 用法與用量
10~15g。
14.7.8 貯藏
14.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