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脾陽虛為病機,又稱脾胃虛寒[1]。指脾陽不足,功能減退,溫煦無力,運化失職,并虛寒內生的病理變化[2] 。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1]。脾氣既虛,又兼內寒,故除脾虛見癥外,尚可見腹中冷痛,得溫痛減,口泛清水,四肢欠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1]。治宜健脾溫中[1],代表方劑為理中湯。
4 參考資料
治療脾陽虛的方劑
- 真武湯
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腎,腎陽虛則不能化氣行水,脾陽虛則不能運化水濕,以致水濕內停。水濕外溢肌膚,則...
- 溫陽降濁湯
。功能主治:溫腎健脾,降濁和中,宣通水道。主腎脾陽虛,水氣泛濫,濁邪內盛上逆。(尿毒癥)用法用量:...
- 固澀劑
腸止脫劑:澀腸止脫劑,適用于久瀉久痢、腸滑不禁等脾腎陽虛之證。代表方真人養臟湯、四神丸、桃花湯均有...
- 玄武湯
腸炎、慢性腎炎、心性水腫、腸結核、耳源性眩暈等屬脾腎陽虛者。運用:若咳,加五味子半升,細辛、干姜各...
- 溫中散寒劑
orfordispersingcold)是指以溫里祛寒藥為主配伍組成,治療脾胃陽虛陰盛證的溫里劑。...
- 更多治療脾陽虛的方劑
治療脾陽虛的穴位
- 脾俞
脾俞穴治之。脾俞穴兼取膀胱俞治脾虛,食不消。因脾陽虛則不健運,不健運則陽虛,陽愈虛,則水不化氣,而...
- 胃陽
化谷功能。胃陽虛則寒,降納失職,可見飲食不化,胃脘脹痛,嘔吐清涎等癥。《臨癥指南醫案·脾胃》:“胃陽...
- 丘墟
隆或肺俞;氣滯型加陽陵泉;陰虛型加太溪、三陰交;陽虛型加大椎、關元;氣虛型加氣海、足三里。主穴選用2...
- 血愁
灸命門對羥基脲所致動物“陽虛”有增加體重,減少死亡率,提高耐凍能力,提高肝脾組織DNA合成率的作用。...
- 精宮
存活率提高。艾灸“陽虛”動物模型命門,有增加體重、減少死亡率、提高耐凍能力和肝脾組織DNA合成率的...
- 更多治療脾陽虛的穴位
治療脾陽虛的中成藥
- 強力寧片
乏無力,失眠健忘,精神倦怠,過度疲勞,腰膝酸軟,脾腎陽虛,食欲不振。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6片...
- 寧神補心片
4~6片,一日3次。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脾腎陽虛和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禁服。不良反應:注意...
- 生發片
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禁忌:孕婦禁用;脾腎陽虛和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禁服。不良反應:注意...
- 生白口服液
健脾、補益氣血。用于癌癥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屬脾腎陽虛、氣血不足證者,癥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畏...
- 硫半丸
火衰,陽氣不運所致虛人、老人虛冷便秘或陽虛久瀉;脾胃氣弱,津液停積,濕久濁凝,痰濁咳嗽吐逆;或濕阻...
- 更多治療脾陽虛的中成藥
脾陽虛相關藥物
- 六味能消丸
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不適用于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肢冷、身倦乏力,大便溏。3.不適...
- 陰虛胃痛顆粒
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不適用于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遇寒則胃脘作痛,喜熱飲食。3.糖尿病...
- 強力寧片
乏無力,失眠健忘,精神倦怠,過度疲勞,腰膝酸軟,脾腎陽虛,食欲不振。【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6...
- 六味能消膠囊
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不適用于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肢冷、身倦乏力,大便溏。3.不適...
- 陰虛胃痛片
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不適用于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遇寒則胃脘作痛,喜熱飲食。3.按照用...
- 更多脾陽虛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脾陽虛
- 《王氏醫案繹注》:卷六
藥。一劑知。三劑愈。(此病為肝陽侮胃。肺失肅降。脾亦不健。旋復包先三錢。生赭石杵先二兩。姜竹茹三錢...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二章·六經方藥]第四節·溫熱劑
】上焦屬陽。下焦屬陰。而中焦則為陰陽交會之樞。脾陽虛而胃陰尚可支持者。治以香砂理中湯。固已。若脾陰...
- 《傷寒指掌》:[卷三傷寒變癥]發黃(述古)
中土受戕。故用理中溫運中宮。合平胃除濕化邪。此脾陽虛弱。寒濕內伏而成陰黃。治以溫中化濕為主。脾絕似...
- 《婦人規》:[下卷產后類]產后發熱
參隨宜。腰痛者,加杜仲。頭痛者,加川芎。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一錢。補陰益氣煎(見熱入血室)理陰煎...
- 《血證論》:[卷一]臟腑病機論
灌諸經。經云。脾統血。血之營運上下。全賴乎脾。脾陽虛則不能統血。脾陰虛又不能滋生血脈。血虛津少。則...
- 更多古籍中的脾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