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脾陽是指脾之陽氣,與脾陰相對而言,脾之溫煦、推動、升清的一面[1] 。
脾陽是脾的運化功能及在運化活動過程中起溫煦作用的陽氣,是人體陽氣在脾臟功能方面的反映。脾的運化水谷、運化水液、升運清陽、溫煦四肢肌肉等功能,都是脾的陽氣完成的。如脾陽虛,可見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大便溏泄、四肢不溫,或痰濕內生,或水濕停滯等一系列癥狀。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脾陽
- 《臨證指南醫案》:[卷三]腫脹
丸一錢二分。八服。(脾陽虛)某食下脹。舌黃。當治脾陽。生白術(一錢半)廣皮(一錢)茯苓(三錢)濃樸(...
- 《臨證指南醫案》:[卷三]脾胃
豆蔻濃樸生香附烏藥汪舌灰黃。脘痹不饑。形寒怯冷。脾陽式微。不能運布氣機。非溫通焉能宣達。(脾陽虛)半...
- 《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寒濕
自表傳來,有水谷內蘊,有內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傷脾...
-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二章·六經方藥]第四節·溫熱劑
)加杏仁利肺氣。滑石清濕中之熱。(四)加草果開發脾陽。楂、曲運中消滯。(五)加蒼術燥脾濕。大腹皮寬腸...
- 《醫學課兒策》:正文
,即俗所謂慢驚也。必先由吐瀉有脾胃兩傷者,有專傷脾陽、專傷胃陽者,有傷及腎陽者,參苓白術、四君、六君...
- 更多古籍中的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