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足太陰脾經為十二經脈之一。與足陽明胃經相表里。五行屬土。本經從大趾末端隱白開始,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第一蹠骨小頭后的太白,向上到內踝前邊的商丘,再上行于脛骨內側后,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到足厥陰肝經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臟,聯絡胃腑,向上貫穿膈肌,行于食道兩旁,連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通過橫膈,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2]
足太陰脾經[2]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脾經
- 《十劑表》:[十劑表上]足厥陰肝經
肝活血化氣通經絡理脈外氣滯白蘚見足陽明胃經補太陰脾經肉蓯蓉見足少陰腎經白術見足陽明胃經巴戟天見足少陰...
- 《救傷秘旨》:[救傷秘旨續刻]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不浮腫,其勢似輕。其血一阻,周身之血不通。傷血入脾經,一二日遍身如刀刺之,六七日轉入肺經,腹即腫脹,...
- 《瘍醫大全》:[卷二十八諸風部]大麻瘋門主論
,脫根邪昧魚鱗血。肝經鵝掌鼓槌瘋,血痹糕痛癲說。脾經半肢軟癱瘋,紫云刺干癢瘋別。肺經白癜毛瘋,歷節壁...
- 《顧松園醫鏡》:[卷一·禮集]草部
始作,癥未定而邪熱內熾,誤設立禍。甘草〔甘平,入脾經。反芫花、大戟、甘遂、海藻。忌豬肉〕。補脾以和中...
- 《女科撮要》:[卷上]經候不調
失宜,脾胃虛損,則月經不調矣。若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郁滯,有因肝經怒火,有因血分有熱,...
- 更多古籍中的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