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炮制(processing[1])古稱"炮炙"[1]。又稱修治、修事[2]。指根據中醫藥理論,按照醫療、調制、制劑、貯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藥材自身的性質,將藥材加工成飲片時所采取的一系列傳統制藥技術[1]。如切飲片、炙、煅、蒸、淬等[2]。
4 炮制的目的
藥物炮制早在《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至劉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論》,是我國最早的制藥專書[2]。炮制的目的在于:
1.清除雜質,易于保存。可用洗、漂、烘、曬及陰干等法[2]。
2.便于制劑和服用[2]。如代赭石、磁石、牡蠣、鱉甲等,采用煅制,使質地松脆,易于研碎,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2]。
3.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2]。如生半夏用生姜制過,巴豆去油等[2]。
4.改變藥物性能,加強療效[2]。如生地清熱涼血,經用酒蒸曬成為熟地后,就變為溫性而滋腎補血;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強,用酒制可減弱其催吐的作用[2]。
炮制總分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2]。水制有洗、漂、泡、漬、水飛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2]。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炮制
- 《普濟方》:[卷一百四諸風門]風痰(附論)
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桂心(半兩炙微赤銼)干姜(炮制銼各半兩)白茯苓(一兩)訶黎勒皮(三分)濃樸(一...
-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二婦人諸疾門]月水不調
熱。而腳酸疼。干姜(炮)吳茱萸(湯洗焙炒)附子(炮制去皮臍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一兩)蜀椒(去三十五...
- 《本草問答》:[卷下]卷下一
問曰∶《雷公炮制》一書,專以言制藥之法,若有不制,則不可用之意。而仲景用藥則或制或不制,五方風氣不同...
-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產后諸疾門]中風
。牛黃(細研)天麻秦艽(去苗)防風(去蘆)天雄(炮制去皮臍)本當歸(銼微炒)天南星(炮制各三分)龍腦...
-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四婦人諸疾門]月水來腹痛
(微炒)牛膝(酒浸去苗各一兩)甘草芍藥牡丹干姜(炮制)人參桂(去粗皮各三分)水蛭(以糯米少許同炒米熟...
- 更多古籍中的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