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泡沙參 (最后修訂于2020/8/26 15:50:05)[共439字]
摘要:
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或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主產于安徽、江蘇、浙江、貴州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趁鮮刮去粗皮,洗凈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萊陽沙參莖葉薄層色譜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傘形科植物萊陽沙參莖葉的質量及成分,為萊陽沙參莖葉的質量鑒定與質量標準的制定及開發利用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測定萊陽沙參莖葉各種溶劑提取液的TLC及其水溶性提取物和醇溶性提取物含量等。結果萊陽沙參莖葉各種溶劑提取液的TLC顯示其中物質較為豐富,其水溶性提取物和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別為45.65%和16.80%。結論研究為北沙參莖葉的鑒別,質量標準的制定及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 肺腎陰虛感冒有哪些飲食療法?
。 (3)絲瓜花蜜飲 潔凈絲瓜花10克。以沸水沖泡,溫浸10分鐘,加入蜂蜜適量,溫服,每日3次。 (4)鮮藕姜汁 去節鮮藕500克,生姜50克。 將藕與姜洗凈,切碎,以潔凈紗布絞取汁。一日內分數次服完。 (5)白鱔魚沙參湯 活白鱔魚250克,沙參15克,玉竹15克,百合24克,百部10克。 將鱔魚去腸雜,洗凈切碎與余藥共加水適量燉熟,入少許鹽調味,吃肉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作者:不明...
- 呼吸系統病變
3、咳喘者服此方。杏仁30g 柏子仁30g 紫蘇根30g 桑白皮30g 陳皮30g 生羌30g 蔥籽30g 神砂草30g 黃荊子30g4、治咳喘驗方。云苓10g 半夏10g 百部10g 菊花10g 沙參20g 陳皮10g 紫苑10g 白前胡10g 款冬花10g 甘草5g5、咳嗽十分厲害,且鼻痛較嚴重沙參15g 杏仁10g 蘇了10g 寸冬10g 桔梗5g 白芥10g 葶藶8g 黃芩15g 銀花10...
- 咳嗽
葉炒丹皮炒白芍南棗尤氏寡居煩勞,脈右搏左澀,氣燥在上,血液暗虧,由思郁致五志煩煎,固非溫熱補澀之癥,晨咳吐涎,姑從胃治,以血海亦隸陽明耳。生白扁豆玉竹大沙參茯神經霜桑葉苡仁用白糯米半升,淘濾清入滾水泡一沸,取清湯煎藥。又本虛在下,情懷悒郁,則五志之陽,上熏為咳,固非實火,但久郁必氣結血涸,延成干血勞病,經候澀少愆期,已屬明征,當培肝腎之陰以治本,清養肺胃氣熱以理標,剛熱之補,畏其劫陰,非法也。生...
- 春溫
上承,陽結于上,為喉痹矣。近日寒熱,風溫客氣;脈小數,為陰傷,忌用辛散。桑葉玉竹川貝母大沙參麥冬生甘草背寒復熱,發于晡時,暮夜寐多驚惕,食入欲嘔,此肝陰久虛,陽獨上熾。風溫乃是客氣,多延漸為本虛矣。泡淡黃芩生牡蠣烏梅肉生白芍桂枝木大棗*又*人參炒阿膠牡蠣茯神炒白芍炒烏梅冬月溫邪內伏,入春寒熱咳嗽,身痛漸汗乃解。與溫瘧同法。桂枝白虎湯。風溫如瘧煩倦,乃內熱水虧。犀角地黃湯加知母、澤瀉。風溫上受,氣...
- 慢性咽炎驗方
方一加減連梅湯 藥物組成 烏梅10g,黃連10g,麥冬10g,生地黃10g,玄參10g,沙參10g,石斛10g,射干10g,山豆根5g。 制劑用法 每日l劑,水煎分3次服。 適應病證 慢性咽炎。 資料來源 《廣西中醫藥》1994年第1期,作者韋子章。 方二玄海泡劑 藥物組成 玄參10g,胖大海2枚,生甘草5g,桔梗5g,藏青果5g,僵蠶3g。 制劑用法每日l劑,沸水沖泡,頻頻服用,...
- 僵蠶全蝎散治慢性咽炎
。患者咽痛、咽部發紅,并有顆粒濾泡突起,講話較多時則感咽部不適,發音不暢,常有口干咽燥之感。筆者采用“僵蠶全蝎散治之,一般服藥十余天,咽部即感爽適,繼續服之可以鞏固療效。 藥物組成及用法:炙全蝎、炙僵蠶、黃連、桔梗各30克,沙參、山豆根、射干各50克。共研為極細末,分作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用生地黃、玉竹、玄參、麥冬各10克,泡茶送服。此方有養陰清熱、化痰利咽之良效。作者:梁棟...
- 武維屏治療小兒吸入激素不敏感哮喘臨床經驗
床常見于發病時間較長的患兒,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其癥狀特點是口干唇干,口苦,痰稠而難咳,胸悶,舌紅絳,脈數。其治療以清肝養肺、清潤結合為主,清肝常選夏枯草、黃芩、龍膽草、青黛、海蛤粉:潤肺則以百合、沙參、玉竹瀑肺而不滋膩為主。諸藥共用,肝熱清,肺得潤養而喘逆自寧。3獨處察奸、散郁解毒臨床有患兒因長期反復使用抗生素、激素,使正氣郁雨不達,化而為火,聚而為毒,火毒內蘊咽喉,故病情遷延,常表瑰為反復高熱...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咳嗽
丹皮炒白芍南棗尤(氏)寡居煩勞。脈右搏左澀。氣燥在上。血液暗虧。由思郁致五志煩煎。固非溫熱補澀之癥。晨咳吐涎。姑從胃治。以血海亦隸陽明耳。生白扁豆玉竹大沙參茯神經霜桑葉苡仁用白糯米半升。淘濾清入滾水泡一沸。取清湯煎藥。又本虛在下。情懷悒郁。則五志之陽。上熏為咳。固非實火。但久郁必氣結血涸。延成干血勞病。經候澀少愆期。已屬明征。當培肝腎之陰以治本。清養肺胃氣熱以理標。剛熱之補。畏其劫陰。非法也。生...
- 《眉壽堂方案選存》:[卷上]春溫
上承,陽結于上,為喉痹矣。近日寒熱,風溫客氣;脈小數,為陰傷,忌用辛散。桑葉玉竹川貝母大沙參麥冬生甘草背寒復熱,發于晡時,暮夜寐多驚惕,食入欲嘔,此肝陰久虛,陽獨上熾。風溫乃是客氣,多延漸為本虛矣。泡淡黃芩生牡蠣烏梅肉生白芍桂枝木大棗又人參炒阿膠牡蠣茯神炒白芍炒烏梅冬月溫邪內伏,入春寒熱咳嗽,身痛漸汗乃解。與溫瘧同法。桂枝白虎湯。風溫如瘧煩倦,乃內熱水虧。犀角地黃湯加知母、澤瀉。風溫上受,氣郁熱...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十一痹證門]藥方
羌活湯治皮痹,皮如蟲走,腹脅脹滿,大腸不利,語不出聲。羌活細辛附子(炮去皮臍)沙參羚羊角(鎊)白術五加皮生地黃官桂枳殼(麩炒)麻黃(去節)白蒺藜杏仁(炮去皮尖,五錢)丹參萆五味子石菖蒲木通檳榔郁李仁(泡去皮)赤茯苓(等分)上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古今醫統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類證治裁》:[卷之一溫癥論治]冬溫脈案
用潞參。茯神、炙草、白術、谷芽、歸、芍、蓮。棗而食進。耿深秋陰瘧,冬初重感異氣,寒熱嘔悶,醫謂傷寒,發表不應。即用承氣,更加蒼、樸,頭暈壯熱,煩渴下利。更醫,亦謂傷寒漏底,癥屬不治。延至目閉語譫,唇泡齒黑,舌干焦而縮。伊芳祖系予隔邑從姑丈,年八十矣。來曰∶三子僅存此一線,今病至危奈何?診脈右虛數,左弦數。予謂此溫邪耳,病在上焦,只宜輕劑疏解氣分,硝黃苦寒直降,與無形彌漫熱邪何干。蒼、樸溫燥,劫津...
- 《滇南本草》:[第三卷]金絲接骨草
)用好酒三斤,文武火煮一炷香時,取出,去火毒,早晚服之效。又藥酒方專治半身不遂,風痰痿軟,筋骨疼痛,痰火等癥,奇效。金絲接骨草(一兩)加秦歸(五錢)熟地(三錢)杭芍(一錢半)秦艽(二錢)茯苓(三錢)沙參(三錢炙)千年健(五分)鉆地風(五分)川芎(三錢)獨活(一錢半)川牛膝(二錢)生地(三錢)五加皮(一錢半)杜仲(二錢)防風(一錢)川烏(二錢炙)寄生(二錢)固脂(二錢)木瓜(三錢)生草(五分)好酒五...
- 《醫學摘粹》:[雜證要法寒證類]疝氣
溫服。其臃腫偏墜者,用此藥煎湯熱洗之。或用藥末盛帶中熱熨之,日作數次,令其囊消而止。五苓散(方見痰飲)加小茴木香、木通、金鈴子,如痛甚須防其潰爛,加金銀花為君,再加乳香、沒藥為佐。如麻木不痛,恐為疝,宜加桃仁、附子、蓽茇、沙參、蒺藜,蜜丸,鹽湯送下。外治法用雄黃(一兩),礬石(二兩),甘草(五錢),煮湯洗之。蜘蛛散蜘蛛(十四枚焦炒)桂枝(五分)研末,取八分一匕,飲和,日再服,蜜丸亦可。《醫學摘粹》...
- 止咳清肺湯治療喉源性咳嗽43例
,最長8年。其臨床特征為:咽喉瘙癢,干咳無痰,或極少白痰,日間常有清嗓動作為主。咽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等癥狀。胸部體檢及x線檢查均正常。2治療方法 方藥組成:金銀花、桔梗、牛蒡子各12g,沙參、麥冬、青果、胖大海、蟬蛻各10g,木蝴蝶6g,丹參15g。加減:咽痛加射干、玄參、板藍根;咳嗽有痰加紫菀、款冬花、杏仁;咽有異物阻塞感者加半夏、厚樸、馬勃;病程長者加僵蠶、川芎、桃仁、紅花。水煎每...
- 溫燥感冒有哪些飲食療法?
、熱病傷陰、大便干結等病,治療效果頗為理想。 (5)潤肺止咳茶 玄參、麥冬各60克,烏梅24克,桔梗30克,甘草15克。 上藥干燥后共研碎,混勻,分裝,每袋18克。每服1袋,一日2次,用白開水沖泡,代茶飲。 玄參、麥冬養陰潤肺,烏梅生津止渴,桔梗、甘草止咳祛痰。此茶劑用于溫燥干咳癥較好。 (6)消熱止嗽茶 甘菊花、炙枇杷葉(包)、霜桑葉各6克,廣陳皮、酒芩各3克,生地、焦枳殼各4.5克,...
- 彭應濤:方論二則
“治肝即是治沖,該方正合其義。我們臨床上,還加用“內息肝膽之風,外清溫暑之熱之鮮竹葉,與“稟初陽上升之荷葉(用蒂),再加菟絲、白芍、歸身、沙參、黃芩等。但當歸身用量不應超過10g,且用白酒泡5分鐘,去酒入煎,以減其“竄動之性。如陰虧水不涵木,風陽內熾,下擾血室,見月經先期量多者,可仿孟英于“三青方中,加沙參、鱉甲、首烏、梔炭、白薇、黃柏、...
- 治頑固性咳嗽體會
作,口干欲飲,無寒熱,舌苔薄黃,脈細。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兩肺呼吸音清,未聞干、濕噦音,心律齊,胸部透視示兩肺野清晰。此風熱上襲咽喉,肺氣失于清肅使然。擬方清利咽喉,斂肺止咳。處方:金果欖、沙參、玄參、連翹各10克,木蝴蝶、桔梗、馬勃、甘草各5克,胖大海6克,薄荷、山豆根各4克,訶子肉8克,3劑。復診來訴:服上方3劑后,嗆咳,咽癢漸平,咯吐少量白痰,舌苔薄,咽部稍紅,無淋巴濾泡增生。循序繼...
- 怎樣運用自然療法防治喉癌?
1 【組成】咸橄欖5個,竹葉5g,烏梅2個,綠茶5g,白糖10g。 【用法】用水共煮,飲湯;日服2次,每次1杯。 方2 【組成】蟬蛻5g,綠茶10g。 【用法】將上2味放入茶壺內,用沸水沖泡,隨飲隨泡。 方3 【組成】絲瓜200g,茶葉5g。 【用法】將茶葉用沸水沖泡,取汁;把絲瓜洗凈,切片,加鹽煮熟,倒入茶汁拌勻服用。 方4 【組成】細茶葉9g(清明前者佳),薄荷9g,黃柏...
- 小兒慢支的中醫療法
丸等。肺陰不足型:以發病緩慢、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絲為特點。常口燥咽干,可伴有午后潮熱、顴紅面赤、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失眠盜汗、聲音嘶啞和咳聲短促等癥狀。治療以養陰清肺、止咳化痰為主。藥方:沙參、麥冬、桑葉、玉竹、天花粉、羅漢果、地骨皮、黃精、百合、知母、白薇、玄參各10克,川貝3克。日l劑,水煎服。中成藥可選用養陰清肺丸(膏、糖漿均可)、沙參麥冬膏、益氣養氣口服液、百合固金丸和貝母二冬膏...
- 自擬“舒肝清咽湯”治療咽異感癥183例臨床觀察
1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重者可適當延長。方藥組成:柴胡10g,蘇梗10g,瓜蔞15g,厚樸12g,郁金15g,陳皮15g,半夏10g,枳殼12g,白蔻10g,茯苓10g,桔梗15g,砂仁10g,沙參12g,花粉10g,遠志10g,甘草10g。咳嗽多痰加川貝、黃芩各10g,海浮石15g;咽干癢,去半夏、厚樸加生地12g,麥冬10g;元參10g,失眠煩躁加棗仁12g,菖蒲10g,合歡皮10g。(2...
- 怎樣食療高血壓?
悸煩躁、失眠多夢者,選用豬膽汁120g,綠豆粉60g。將膽汁、綠豆粉混合拌勻,晾干研末,每次服6g,每天2次,早晚服。 (3)食欲不振、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肢冷無力者,用鮮葛根60g,粳米60g,沙參、麥冬各15g。先將葛根洗凈,去皮切塊,與沙參、麥冬共浸一段時間,攪成漿,靜止沉淀后取其粉,再曬干備用,每日將此粉15g加粳米熬粥服用。 (4)煩躁易怒、口苦口干、便秘尿黃者,選用芹菜連根60g,...
- 慢性咽炎辨治
苔干少津,脈象細數。方選生脈飲加味,藥用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生地、百部、百合、黃芩、山梔、白茅根、竹茹等。亦可選用名醫巫君玉的野薔薇根湯(鮮野薔薇根50~100克,洗凈,劈成粗塊,煎汁,頻飲);朱良春的慢性咽炎散(炙僵蠶、炙全蝎、黃連各8克,炙蜂房、金銀花、代赭石、生牡蠣各12克,玉蝴蝶6克。共研極細末,分作20包備用,每次1包,日服2次,飯后2小時用生地、麥冬、玄參各6克泡茶送服)。作者:...
- 自擬“舒肝清咽湯”治療咽異感癥183例臨床觀察
1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重者可適當延長。方藥組成:柴胡10g,蘇梗10g,瓜蔞15g,厚樸12g,郁金15g,陳皮15g,半夏10g,枳殼12g,白蔻10g,茯苓10g,桔梗15g,砂仁10g,沙參12g,花粉10g,遠志10g,甘草10g。咳嗽多痰加川貝、黃芩各10g,海浮石15g;咽干癢,去半夏、厚樸加生地12g,麥冬10g;元參10g,失眠煩躁加棗仁12g,菖蒲10g,合歡皮10g。(2...
- 滋陰潤肺法治療小兒久咳癥100例
【摘要】目的:觀察滋陰潤肺類中藥對小兒久咳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沙參麥冬湯化裁治療小兒久咳癥100例,并隨癥加減。結果:治愈58例,好轉3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結論:臨床治療小兒久咳不愈之癥,應重視滋陰潤肺之法。【關鍵詞】小兒久咳癥;滋陰潤肺法;沙參麥冬湯小兒久咳是指間斷咳嗽兩周以上而言。筆者自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采用沙參麥冬湯化裁治療小兒久咳癥100例,療效滿意,現介紹如...
- 《普濟方》:[卷九十諸風門]心中風(附論)
末。與別研三味和勻。煉蜜丸如牛黃散(出圣惠方)治心臟中風。心神恍惚。恐畏悶亂。不得睡臥。志意不定。言語錯誤。牛黃(一分細研)犀角屑(一分)朱砂(半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羚羊角屑(一分)防神(一分)沙參(一分分)龍齒(一分)麥門冬(半兩(半分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為不計時候服。荊瀝湯(出千金方)治心風虛熱。發即恍惚煩悶。半身不仁攣急。羚羊角散(出圣惠方)治心臟中風。言語謇澀。恍惚驚悸。神志錯...
- 放療與中醫中藥
局部,每天1次,不要清洗,至愈為止。或用冰片研末調蛋清外涂,潰瘍不愈者用復方真珠散(真珠6g,四環素0.75g,地塞米松2~5mg研末混合)外敷。 5.1.9口腔、咽腔粘膜糜爛銀花甘草浸出液,茶葉泡出液漱口。紅人參10g,麥冬20g,五味子12g,煎水常服,對放射性口腔炎治療作用并能預防味覺喪失。 5.1.10放療中常出現腹脹氣、大便不通、排氣少、小便不利、胃納低、舌苔厚濁—放療干擾破壞臟腑...
- 《痰火點雪》:[卷二痰火潮熱]附∶諸方
。若潮熱兼咳血者,加生地、炒梔子、牡丹皮。若潮熱兼嘔吐者,加陳皮、半夏。若潮熱兼嘈雜,加姜炒黃連。茯苓補心湯治婦人虛勞,咳嗽無汗。當歸(酒洗,七分)川芎(七分)白芍(火煨,七分)熟地黃(忌鐵,七分)陳皮(去白,七分)白苓枳殼(七分)桔梗(七分)全胡(七分)干葛(七分)人參(五分)半夏(滾水泡過)紫蘇(七分)木香(五分)甘草(三分)上十五味,姜、棗煎服。《痰火點雪》明龔居中公元1368-1644年...
- 頑固性咳嗽的治療
,43歲,2004年7月21日初診。 咳嗽遷延3個月余。患者3個月來咳嗽,經X線胸部攝片診為支氣管炎。多次輸液,癥狀暫時得控,不久又復發作。刻診:咳嗽呈陣發性、刺激性、連續性干性咳嗽,伴干嘔帶白色泡沫樣痰涎,頗似小兒百日咳痙攣期癥狀,不發熱,咽紅。每次陣發性咳嗽長達5~6分鐘方休止,偶有延長至幾小時之久,舌紅苔薄白。此風燥入于肺絡,引發氣管痙攣。擬方熄風潤燥,解痙鎮咳。處方:僵蠶15g,蟬衣1...
- 王孟英運用養陰藥的經驗
病深難解。對于陰津損傷已甚,而痰濁、濕熱蘊結未清的情況。此時逕投滋陰,則有助邪益疾之憂,化濕燥痰又有更耗陰津之弊。對于此類病證,王氏施治獨辟蹊徑,在應用燥痰化濕藥物的同時,其煎藥之水則以滋陰之品沸水泡湯代之,如大生地沸水泡湯等。以沸水泡湯煎藥而不入藥同煎者,蓋欲取其養陰之氣而避其養陰之味,既監制了方藥之傷陰,又避免了養陰之礙病。突出了在用養陰法時取其氣而不取其味的用藥思想。 3運用苦寒、溫熱之...
- 肺結核盜汗治驗
2002年11月5日要求中醫診治。癥見潮熱盜汗、胸悶腹脹、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咳嗽喘息、動則喘累,舌紅苔白厚膩,脈濡數。證屬氣陰兩虛、脾虛濕阻、氣機升降失常,治宜益氣養陰、和中化溫、宣通氣機。藥用泡參20g、玄參、麥冬、茯苓各15g,白術、黃芩各12g、木香、藿香、佩蘭、陳皮、竹茹、石菖蒲各12g、半夏9g、甘草3g、川貝母6g(沖服)。服藥3劑盜汗減少、腹脹、咳嗽減輕,繼服3劑盜汗止,食欲改...
- 中醫治療小兒肺炎臨證經驗
,牽牛子10g,大貝母lOg(包)。3劑。藥后患兒病情明顯好轉,熱退,僅晨起微咳,痰減少,睡眠佳,唯仍納差,便干尿黃,舌紅苔薄黃膩,咽充血,手心熱,兩肺未聞及干濕I羅音。繼擬清宣肺熱。用瀉白散加減:沙參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枳殼10g,萊菔子10g,連翹log,制大黃10g,黃芩10g,炙枇杷葉10g。4劑。2周后痊愈出院。6.養陰清肺,善后調補。肺為水上之源。小兒肺炎后期,因久熱久...
- 《葉天士醫案精華》:咳嗽
參白扁豆炒麥冬茯神川石斛花粉寡居煩勞。脈右搏左澀。氣燥在上。血液暗虧。由思郁致五志煩煎。固非溫熱補澀之癥。晨咳吐涎。姑從胃治。以血海亦隸陽明耳。生白扁豆玉竹大沙參茯神經霜柔葉苡仁用白糯米淘濾清入滾水泡一沸取清湯煎藥又本虛在下。情懷悒郁。則五志之陽。上熏為咳。固非實火。但久郁必氣結血涸。延成干血勞病。經候澀少愆期。已屬明征。當培肝腎之陰以治本。清養肺胃氣熱以理標。剛熱之補。畏其劫陰。非法也。生扁豆...
- 野生中草藥的采收與加工
南沙參又叫沙參、泡沙參、泡參等,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的干燥根。該品分布于華東、西南、中南部分地區。野生于山坡、路旁和灌木叢中。春、秋季采收。采收時挖起全根,除去莖葉和細側根,留下肉質主根,用清水洗凈附土,趁新鮮時把外層粗皮刮凈,再用水洗1次,放入硫磺柜內熏磺至透心(用手隨便扭彎不斷),取出曬至足干,然后放入竹簍或麻袋,置干燥處保存或出售。 商品規格質量:足干、飽滿、圓錐狀,上部有深的橫紋,根條粗...
- 中藥傳統鑒定方法
翁根頭部的白毛(葉柄殘基);羌活環節緊密似蠶;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黃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鑒別特征。 (5)質地指藥材的堅硬、松軟、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如南沙參因質地泡松而稱為“泡沙參”;粉性強者如粉葛根、天花粉、山藥;質堅硬者如穿山龍、郁金等。 (6)斷面藥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斷之斷面,有粉性者,如山藥;有纖維性者,如黃芪;有膠絲相連者,如杜仲;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
- 中藥鑒定(四)-中藥性狀鑒定
翁根頭部的白毛(葉柄殘基);羌活環節緊密似蠶;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黃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鑒別特征。 (5)質地指藥材的堅硬、松軟、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如南沙參因質地泡松而稱為“泡沙參”;粉性強者如粉葛根、天花粉、山藥;質堅硬者如穿山龍、郁金等。 (6)斷面藥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斷之斷面,有粉性者,如山藥;有纖維性者,如黃芪;有膠絲相連者,如杜仲;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
- 中醫望聞問切之“辨汗”識病
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干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為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后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
- 中醫“辨汗”巧識病
,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干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為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后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
- 從出汗辨疾病:手足心多汗多屬陰虛有熱
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干燥等癥狀,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為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后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欲飲食,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
- 拒絕“干燥綜合征”
和青光眼。可采用甲基纖維素滴眼液、考的松滴眼液維持眼部的濕潤。唾液分泌減少經常感到口干,舌質干裂,咀嚼和吞咽困難。由于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可以出現口臭、齲齒,以及牙齦萎縮。口腔干燥可經常用麥冬,沙參等中藥泡茶飲用。多貝氏液漱口有助于保持口腔的清潔。汗液分泌減少早期患者皮膚可以正常,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影響汗腺的分泌,出汗減少,甚至無汗。女性患者還可伴有陰道干燥,燒灼惑,外陰萎縮。除腺體功能受影響外,...
- 裴棟’楊理明’黃靜’張曉曼‘趙俊華’潘爐臺’:貴州苗、水、布依、仡佬四種民族藥的比較研究
,但功能主治不同。苗族藥名:加保翁,主要用于治痢疾、心胃氣痛、蛇風癥;布依族藥名:唱別,用于治闌尾炎;仡佬族藥名:崗誤莫,治水疾(冷水激后造成皮膚黃、眼腫、月經不調);水族用藥經驗目前尚無。4沙參沙參,俗名泡參、雞把腿。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的根。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生于草坡或林緣。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均以根人藥,但功能主治不同...
- 重視診治病毒性心肌炎咽部感染
時,可用霧化治療,伴有痰多黏稠者可用沐舒坦霧化吸入,以達到化痰、消炎的目的。恢復期常見咽部嫩紅,腫痛不顯等陰虛的表現,治療應以益氣養陰之大法為主,用生脈散合炙甘草湯加減,并佐以滋陰養咽之品,如玄參、沙參、知母、天花粉等。慢性期常見咽部暗紅,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為瘀血之像,治療應以活血化瘀之大法為主,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并佐以養陰護咽之品,如生地黃、麥冬、白芍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生地黃有抗炎、抗過...
- 利咽寧茶治療慢性咽炎55例臨床觀察
干燥,萎縮。治療組55例,對照組5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治療組用利咽寧茶,處方:黃芪20g,菊花15g,金銀花15g,桔梗、沙參、麥冬各10g,甘草6g,胖大海3枚,水煎或水泡代茶飲,每3日1劑,21天1個療程。對照組給予炎寧顆粒,西地碘片,也為21天1個療程。 2結果 癥狀全部消失,咽部色澤正常,黏膜無充血,6個月~1年未復發為痊愈;咽黏膜充...
- 過敏煎加減治療喉源性咳嗽72例療效觀察
.2治療方法所有病人均使用過敏煎加味:銀柴胡10g,防風10g,烏梅10g,五味子10g,甘草5g,蟬衣10g,炙紫菀10g,炙冬花10g,桔梗10g。咽痛加牛蒡子15g,青果10g,口干舌紅少苔加沙參10g,麥冬10g,聲音嘶啞加玉蝴蝶15g,胖大海10g,病程長者加僵蠶10g,上藥用水浸泡2h,大火煎開后改用小火煎煮15~20min,將藥液濾出,再加水復煎,二次藥液混在一起,少量頻服,徐徐咽下...
- 咳嗽怎樣辨證食療?
待稍冷,將糖分制成條,再分割100塊,即可。 (2)風熱咳嗽:用潔凈絲瓜花10g,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洗,加蓋溫浸10分鐘,再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次。 (3)肺燥咳嗽:用黨參250g,沙參125g,桂圓肉120g,先以適量水浸泡透發后,加熱煎煮,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粘如膏時,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以沸水...
- 燥病
方。麥冬人參大棗半夏生草粳米脈虛數,形寒,心中煩熱,五更后氣升咳嗆。當秋分節燥金司令,大熱發泄之余,皆能化燥。肺為嬌臟,最處上焦,先受其沖,宜潤燥以滋其化源。冬桑葉南花粉生米仁大沙參玉竹蜜炙橘紅用白糯米三合,淘凈,流水泡,取極清湯,代水煎服。夜來咳嗽略稀,即得假寐目瞑。夫溫邪內熱,津液被劫,已屬化燥。而秋令天氣下降,改色;肺位最高,上焦先受。大凡濕由地升,燥從天降,乃定理也。今皮膚甲錯,肌肉消爍...
- 如何用飲食療法治療老年人咳嗽?
疲乏等癥。 (6)百合雞蛋湯:取百合60克,雞蛋2個。先將百合洗凈,與冼凈的雞蛋一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蛋熟,去蛋殼,日服1劑,飲湯,吃蛋和百合。具有補肺和營養的功效。適用于肺虛久咳。 (7)沙參百合鴨湯:取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將北沙參、百合、鴨肉分別冼凈,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至鴨肉熟爛,飲湯吃鴨肉。具有養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適用于肺熱陰虛所...
- 自擬方巧治各種胃炎伴膽汁反流
故加桃仁、烏藥理氣化瘀;因便干痛甚,重用大黃而效。例3:患者,男,61歲,務農。胃病多年,因家庭糾紛生氣而加重,胃脹痛嚴重,胃鏡示:胃壁不平整且扭曲,各處有散在的出血點,局部有糜爛面,有黃綠色液體伴泡沫狀黏液。蠕動很弱,診為胃輕癱,膽汁反流。建議進一步檢查,因家庭原因愿意先服中藥以觀療效。主訴:胃脘部脹痛,灼熱,口苦,大便干。人黑瘦,精神抑郁,舌暗紅,苔黃,脈弦滑。柴胡15g,郁金15g,百合2...
- 中醫辨證論治治療肺結核100例療效分析
12g,黨參、炙甘草、法半夏、陳皮、茯苓、天冬、麥冬各10g。1.4陰陽兩虛型(10例)多因勞損久治不愈,慢性消耗,氣血虧損,陰陽互為偏勝或偏衰造成陰陽失調,故臨床常見陰虛、咳嗽喘憋不能平臥,痰稀或泡沫痰,體倦無力,心悸氣短,自汗、虛煩不寐,骨蒸盜汗,不思飲食,或食吞腹脹,浮腫,四末不溫,大便溏薄,男子夢遺滑精、女子經閉或月經紊亂等癥。脈象細數無力,舌質淡,體胖,或舌紅苔剝。治以養陰助陽、調補氣...
- 二陳湯加減治療小兒咳嗽的體會
5g,神曲15g。風寒型上方去黃芩,加藿香、蘇梗;風熱型加金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痰熱型加葶藶子、石膏、川貝母、天竺黃;痰濕型加萊菔子、山楂;氣虛型加黃芪、黨參、白芍;陰虛型去黃芩、半夏,加沙參、麥冬、玄參。煎法為上藥加水500ml,濃煎100ml勻服,日1劑,連服5劑為1個療程。 1.4診斷標準療效標準參考《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咳嗽消失,聽診干、濕口羅音消失,無發熱。好轉...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