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排便 (最后修訂于2010/3/16 22:44:24)[共527字]
摘要:排便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停留的時間較長,一般在十余小時以上,在這一過程中,食物殘渣中的一部分水分被大腸粘膜吸收。同時,經過大腸同細菌的發酵和腐敗作用,形成了糞便。糞便中除食物殘渣外,還包括脫落的腸上皮細胞和大量的細菌。此外,機體代謝后的廢物,包括由肝排出的膽色素衍生物,以及由血液通過腸壁排至腸腔中的某些金屬,如鈣、鎂、汞等的鹽類,也隨糞便排至體外。正常的直腸通常是空的,沒有糞便在內。當腸的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時,刺激了直腸壁內的感受器,沖動經盆神經和腹下神經傳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級排便中樞,同時上傳到大腦皮層,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這時,通過盆神經的傳出沖動,使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收縮,肛門內括約肌舒。與此同時,陰部神經的沖動減少,肛門外括約肌舒張,使糞便排排出體外。此外,由于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經興奮,腹肌和膈肌也發生收縮,腹內壓增加,促進糞便的排出。正常人的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閾值,當達到此閾值時即可引起便意。排便運動受大腦皮層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意識可以加強或抑制排便。人們對對便意經常予以制止,就使直腸漸漸地對糞便壓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糞便在大腸內認定留過久,水分吸收過多而變......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不同排便體位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排便體位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響。方法選取PCI術后患者110例,隨機分為平臥位組和半臥位組,采用不同體位排便,記錄排便過程中心率、血壓變化,并計算心肌耗氧量。結果平臥位組患者排便時間為(16.21±6.12)min,半臥位組排便時間為(11.12±5.82)min。平臥位組患者排便較
- 提前護理干預對痔瘡術后患者重建排便習慣的影響
【關鍵詞】痔瘡排便護理痔瘡患者大多伴有排便困難,排便困難又導致痔瘡的加重,互為因果,惡性循環。排便困難也是手術后的最突出的護理問題(術后5天內發生排便困難者在80%~85%),表現為排便時間延長(大于20min),排便合并一些特殊癥候群,如排便費力,便時、便后肛門痙攣性疼痛,排便不暢或排便不盡感,便后肛門墜脹不適,大便數日一次,或便意頻繁一日數次。2007年3月至9月收集120例痔瘡術后患者,隨機
- 關于排便控制反射的研究
排便控制是一個生理活動,是生理反射受到社會環境影響而形成的反射運動。因此,應從3個方面(①反射規律;②排便器官;③糞便性質)研究排便控制反射。以前國內外對排便器官(特別是括約肌)的研究較多,近年來神經系統問題的研究也成為熱題。但是有關糞便的研究,尚停留在臨床觀察階段。下面將各方面的問題作一簡單系統介紹,以便同道作為研究選題的參考。 一、排便反射規律的研究 1.排便反射類型 分為4型,①蠕動性
- 腦卒中后患者發生便秘的護理研究進展
臨床工作中應關注腦卒中患者腸道功能的改變,預防便秘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防止再次中風,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現就腦卒中患者便秘引發原因及護理干預研究綜述如下。 1腦卒中患者便秘的引發原因 便秘是指排便頻率減少[2],7天內排便次數少于2~3次,糞便量少,糞質堅硬并伴排出困難。腦卒中患者發生便秘,排便時因大便干結,患者往往要用力排便,易引起血壓及顱內壓升高,導致原發病加重,部分病人再次中風,誘發再
- 乳果糖溶液通便功能人體試食試驗研究
【摘要】 目的觀察乳果糖溶液的通便功能。方法采用雙盲法將127例受試者按其便秘癥狀隨機分為試食組和對照組,試食樣品組服用受試樣品,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連續服用7d后,觀察兩組排便次數、排便狀況和糞便性狀的變化。結果對照組試食前后排便次數均為0.3次/d,排便狀況積分均為1.7分/便次,糞便性狀積分均為1.1分/便次,差別無統計學意義;試食樣品組試食前后排便次數分別為0.3次/d和0.7次/d,
- 老年患者便秘的護理干預現狀
【關鍵詞】老年;便秘;護理干預 便秘是糞便在腸腔內停滯過久,水分被過多吸收,排便次數減少(3天少于1次),糞便堅硬,排便困難。便秘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可見于多種疾病的癥狀群。可發生在各種不同的人群,以老年人、長期臥床者、孕婦、兒童多見,尤其是老年人和臥床患者是最常見的護理問題。國內外的調查顯示[1],慢性便秘的發生率約為2%~10%,70歲以上患病率為11.7%~19.5%。近年來國內外醫護
- 兒童精神性排便異常
精神性排便異常是兒童排便異常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課題。近年來隨著小兒肛腸外科的發展,特別是在檢測手段上對直腸測壓及其他電生理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使功能性及器質性排便異常的診斷更加明確,而對于小兒直腸肛門畸形治療手段的深入研究也使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大幅度減少。這些成果已使更多的兒童從排便異常的痛苦中解救出來。盡管如此,排便異常因其極具社會性,今后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研究排便異常時,人們對器質性排
- 排便是怎樣節制的?
由于人的排便反射受大腦皮層的控制,因此意識可控制排便。肛門部保持一定緊張力,使肛門緊閉,阻止糞便、液體、氣體漏出,這種作用叫排便節制作用。排便節制作用,由感覺、反射、肌肉活動共同完成,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反射活動。可歸納為兩種。 (1)儲存器節制作用(結腸的節制機能):結腸的節制機能不依賴于括約肌作用。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具有適應反應,這種反應可調節腸腔內的容積和壓力,腸腔容積的改變壓力隨之改變,有防
- 腦卒中患者便秘護理近況
【摘要】便秘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便秘不僅給患者帶來不適,而且用力排便時,腹腔內壓力和顱內壓力增加,易誘發腦血管破裂,對康復不利。本文主要從腦卒中患者發生便秘的原因、便秘對腦卒中患者的危害,以及腦卒中患者便秘的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文獻回顧,為臨床護理工作者提供參考,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關鍵詞】腦卒中;便秘;護理腦卒中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
- 痔瘺患者飲食和排便的健康宣教
【摘要】通過對痔瘺患者以健康宣教的方式進行交談、溝通,影響和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引導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排便習慣,促使患者的疾病能夠早日康復,從而預防疾病的復發,促進健康。【關鍵詞】痔瘺;飲食;排便;健康宣教 人們常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瘺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普遍,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形成的飲食和排便習慣卻與痔瘺的發生密切相關,如:長期食用辛辣食物可直接刺激肛門直腸黏膜,引起直腸靜
- 肛裂患者排便困難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摘要】本文總結了286例肛裂患者排便困難的護理。筆者認為應做好心理護理,指導飲食、活動、排便,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關鍵詞】肛裂;排便困難;護理肛裂是指肛管皮膚及皮下組織裂開或形成潰瘍,以肛門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存在排便困難,常給患者帶來較大心理、生理上的痛苦,做好此類患者的護理工作有著很重要的臨床意義,現將工作體會小結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肛裂病例286例,
- 一次性塑料袋在骨科患者排便中的應用
【關鍵詞】一次性塑料袋;骨科;排便 骨折病人臥床時間長,在床上大小便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患者在大便時更不方便:(1)便盆不易安放。(2)搬動時致使骨折部位疼痛難耐。(3)使用容易污染被褥。常使大部分患者大便痛苦難忍、恐懼不安,不敢多進食。傳統的方法是:患者大便時由一人或數人(胸腰椎、骨盆壞折、股骨骨折、截癱病人等)將患者臀部酌情抬高,將大便器塞入其臀部下協助排便[1]。此種方法費
- 便秘的護理進展
便秘是糞便在腸腔內停滯過久,水分被過多吸收,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堅硬,排便困難。便秘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可見于多種疾病的癥狀群,可以由疾病引起,也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便秘常常致患者身體不適,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質量下降[1]。因此,對便秘患者給予及時恰當的護理十分重要。1便秘的危害(1)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便秘時,因大便干結,患者往往要用力排便,易引起血壓及顱內壓升高,導致原發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
- 176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預防便秘的護理體會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便秘;護理;預防便秘是神經內科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腦血管病發病后常出現偏癱、意識障礙、失語、吞咽困難等,患者長期臥床,易于引起便秘。當便秘發生時,昏迷患者有躁動不安、消化不良、糞結石形成等表現,清醒患者可出現腹脹、噯氣、食欲減退、排便困難等不適。如用力排便可導致顱內壓增高加重病情,甚至誘發腦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分析便秘的原因進行預見性護理對神經內科患者
- 淺談人工肛門排便控制的訓練方法
【摘要】目的探討訓練人工肛門的排便習慣、減輕異味、提高生存質量的方法。方法對69例結腸造口術患者通過自然排便法和結腸造口灌洗法指導,使之形成一定程度的規律性排便習慣。結果有58例患者在4~6周內可不同程度地建立有規律的排便習慣,能明顯減少排便次數,11例患者短期效果不太明顯。結論自然排便法和結腸造口灌洗法對人工肛門術后排便習慣的控制效果比較明顯,84%的患者可不同程度地建立有規律的排便習慣,能明顯
- 重視排便的“內容”甚于次數
總而言之,有好幾天沒有排便,而且排便時,大便硬得感到疼痛,就可以說是“便秘”。 “大便硬”這種說法很含糊,嚴格來說,就是大便所含的水分低于70%的狀態。 總歸一句話,不能僅以排便的次數來斷定是否便秘。排便的次數與排便量,也會因食量或食物的品質而有所差異。 食量不多,當然有時會二三天才排便一次。以醫學的觀點,這種情況不能稱為便秘。 我們寧可以大便的硬度,或排便時是否會疼痛作為判斷的重要依據。
- 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直腸壓力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的肛管直腸動力學變化。方法應用肛管直腸測壓的方法對203例便秘的病人進行肛管直腸測壓,并對104例老年健康志愿者進行對照觀察。結果便秘組的直腸靜息壓、肛管括約肌靜息壓及肛門直腸屏障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初始感知閾值、排便閾值、痛閾值(直腸最大耐受容量)及抑制反射閾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1)引起老年人排便異常不是由于肛門括約肌靜息
- 液體石蠟和甘露醇治療排便困難的護理
關鍵詞排便困難;液體石蠟;甘露醇;護理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增長,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逐年增多,排便困難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患者常因排便困難而十分痛苦,影響食欲,影響休息,并影響骨折的愈合過程。我院骨科2003年6月—2005年12月對30例老年下肢骨折排便困難的患者行液體石蠟50ml+20%甘露醇50ml不保留灌腸,并與同期28例開塞露擠入法作臨床比較,其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護理
方法1.1病例選擇我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AMI患者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齡46~85歲,平均55歲。發生便秘33例。1.2便秘判斷標準指正常飲食下3天未排便,且比健康時排便量減少,糞質堅硬,排便困難,病人有不舒適感。1.3便秘處理方法常規給予果導或大黃蘇打片口服,增加富含纖維素食物,仍發生便秘時配以開塞露或甘油栓治療。2結果 本組56例,死亡8例,其
- 便秘患者腹部按摩護理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腹部按摩促進排便的效果。方法將84例便秘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早晚腹部按摩加內服中藥治療,對照組內服中藥治療。結果觀察組95%的患者排便時間比對照組提前12h,按摩效果較明顯。結論腹部按摩護理能改善腸胃功能、增強腸蠕動,能幫助便秘患者更快解除痛苦,值得在臨床推廣,可作為健康教育措施。 關鍵詞便秘患者腹部按摩護理效果觀察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癥,功能性便秘有一部分屬于
- 便秘患者腹部按摩護理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腹部按摩促進排便的效果。方法將84例便秘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早晚腹部按摩加內服中藥治療,對照組內服中藥治療。結果觀察組95%的患者排便時間比對照組提前12h,按摩效果較明顯。結論腹部按摩護理能改善腸胃功能、增強腸蠕動,能幫助便秘患者更快解除痛苦,值得在臨床推廣,可作為健康教育措施。 關鍵詞便秘患者腹部按摩護理效果觀察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癥,功能性便秘有一部分屬于
- 便秘患者腹部按摩護理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腹部按摩促進排便的效果。方法將84例便秘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早晚腹部按摩加內服中藥治療,對照組內服中藥治療。結果觀察組95%的患者排便時間比對照組提前12h,按摩效果較明顯。結論腹部按摩護理能改善腸胃功能、增強腸蠕動,能幫助便秘患者更快解除痛苦,值得在臨床推廣,可作為健康教育措施。 關鍵詞便秘患者腹部按摩護理效果觀察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癥,功能性便秘有一部分屬于
- 小兒排便功能檢測技術進展
排便是一種復雜的神經反射活動,必需依靠盆底、肛門直腸各肌群的協調運動和反射等才能完成。小兒排便功能紊亂常引起大便失禁和便秘,是小兒常見疾病,病因復雜,處理困難。如何客觀地評價肛門的排便功能,了解肛門直腸各肌群的功能狀態,對于肛門直腸畸形的診斷、治療方案的實施和術后功能評估均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X線檢查、肛門直腸測壓基礎上,發展了很多結直腸生理檢測技術,評估排便功能狀態,但各有優缺點。本文就近
- 艾者思對60例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觀察
為觀察對象。本組共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齡18~75歲,平均(55±4)歲,病程(6.5±1.9)年。 1.2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采用RomeⅡ協作委員會制訂的RomeⅡ標準[1]。(1)排便費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2)羊糞狀或堅硬糞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3)排便不盡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4)肛門直腸阻塞/阻滯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5)需要用手操作
- 結腸成形術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研究
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結腸斷端與下段直腸或肛管作直接端端吻合(直接吻合),因保肛術后殘余直腸過少,從而導致肛門括約肌、肛墊及盆腔植物神經叢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保肛之后,常伴隨控便能力的障礙。術后多數患者排便習慣變化明顯,排便功能受到影響,常出現“直腸低位前切除術后綜合征[1],Z’graggen等[2]應用結腸成形術來改善患者術后癥狀,通過增加新建直腸的容量以及改變貯袋動力學來
- 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便秘
1對象與方法 1.1診斷標準(1)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間隔時間72h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1年;(2)便質干燥,呈羊糞狀或兔糞狀,持續時間超過1年;(3)大便常規檢查、鋇劑腸道造影檢查及纖維結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4)所有患者以前均已使用過各種類型瀉劑,收效不明顯或停藥后復發。65例中男23例、女42例,年齡17~69歲,平均48.5歲。便秘時間1.5~13年,每次排便時間間隔3~14天。
- 胃腸起搏與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療
【摘要】目的通過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腸起搏治療后主客觀參數的觀察,初步探討胃腸起搏在功能性便秘治療中的作用。方法應用WCH型胃腸起搏器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進行體外胃腸起搏治療,觀察腹脹、每日排便次數、糞便次數、糞便性狀、排便費力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變化及治療前后胃電圖變化。結果(1)從癥狀積分來看,治療后患者腹脹、每周排便次數、糞便性狀、排便費力積分值均明顯下降(P0.05);(2)從治療的有效率
- 排便過程是怎樣完成的?
排便是一種神經反射活動。排便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直腸在正常情況下是空虛的,但當集團運動推進糞便進入直腸時,如容積達150~200ml,直腸腔內壓力升至7.3kPa時,可刺激直腸壁內感受器及其附近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經盆神經、腹下神經到達S2~4的排便低級中樞,由該中樞發出的沖動沿盆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傳出,引起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內括約肌舒張。同時由低級
- 先天性巨結腸術后排便訓練的作用
【摘要】目的評價先天性巨結腸術后排便訓練的作用,找出何時開始訓練,如何訓練的規律。方法回顧分析1986~2004年,186例巨結腸患兒。將病人隨機分成兩組,即訓練組和非訓練組,進行隨訪。隨訪問卷包括排便功能便秘和失禁的情況。根據隨訪和問卷調查的結果,應用標準的評分系統進行評估。結果訓練組和非訓練組,出現中等便秘和便失禁時,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訓練組排便正常明顯好于非訓練組,表明患兒經
- 生物反饋訓練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學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生物反饋訓練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對我院9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在常規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采用強化及鞏固分階段治療,在治療時強調心理疏導,樹立患者信心,并讓患者迅速建立排便反射的生物反饋環路。結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一個生物反饋療程,治療后88例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數由治療前的0~1次/周,增加到3~4次/周,有效率達92.6%,其中對已治療6個月后
- 老年高血壓患者便秘的防治和護理
【關鍵詞】高血壓;便秘;護理老年人易患便秘,尤其是高血壓患者的便秘,易在排便過程中引起腦血管病及心臟病暈厥等嚴重并發癥,在對高血壓患者護理過程中,預防便秘對控制高血壓起到積極作用。1臨床資料例1,患者,男,70歲,高血壓病入院。經藥物治療血壓降到150/90mmHg,巡視病房中發現患者煩躁不安,痛苦面容,自述3天未排大便,腹脹,陣發性疼痛,頭暈,頭痛測血壓200/105mmHg,左下腹部可觸及條
- 十六、實驗動物飼料、飲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
十六、實驗動物飼料、飲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表12-33實驗動物飼料、飲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54]動物種類飲料要求量/克/只/天飲水要求量毫升/只/天排便量克/天排尿量毫升/天發熱量(cal)只/小時獼猴113~907(100~300)200~950(450)110~300110~550253.5~780馬7.7~16.3公斤19~45.4升11.3~22.7公斤1.9~11.4升2145~292
-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摘要】便秘是腸內容物在腸道內運行遲緩和停滯過久,水分被過分吸收,致使糞便堅硬,排便次數減少,一般每周大便次數<3次,或大便量每日<40g,有的可長達10余天大便1次,有的呈羊糞便、鉛筆樣便,而且排便困難,時間長達30min,常伴有腹痛、腹脹甚至發熱或全身不適。由于老年人消化系統生理功能的改變,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癥狀之一。從而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健康狀況,因此應當引起重視。【關鍵詞】老年人便秘
- 神經內科患者便秘的原因與護理
便秘是神經內科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當便秘發生時,昏迷患者有躁動不安、消化不良、糞結石形成等表現,清醒患者可出現腹脹、噯氣、食欲減退、排便困難等不適。如用力排便可導致顱內壓增高加重病情,甚至誘發腦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分析便秘的原因進行預見性護理對神經內科患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將2002年1月~2005年6月以來收治的730例患者便秘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報告如下。1便秘原因1.1長期臥床昏迷患者、腦
- 飲食習慣引起的結腸冗長癥—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的一種特殊地方病
preventredundantcolon.Keywordsredundantcolondietaryhabitendemia自1999~2004年5年間烏蘭察布地區醫院共治療因飲食引起的腹痛腹脹、排便困難的病例共238例,其中檢查資料完整并行鋇灌腸檢查的136例,均診斷為結腸冗長癥。現將136例病人的資料總結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136例中女121例占88.97%,年齡55~57歲,男1
- 肛門后方松解術治療出口梗阻性排便障礙的術后護理
出口梗阻性排便障礙是最常見的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消化道癥狀。它由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盆底肌痙攣、恥骨直腸肌肥厚等所致。臨床上這些病癥常常互為并發癥而同時出現,患者排便時很痛苦,排便障礙較嚴重。均進行手術治療,現將術后護理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內痔26例,混合痔24例;病程:平均6.67年,平均年齡36.54歲。均進行手術,手術方法為術前清潔腸道,局麻或鞍麻
- 綜合干預治療改善老年腦卒中患者便秘癥狀和療效評分觀察
【摘要】0.05),綜合干預組治療后的便秘癥狀總分和各分項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均<0.05~0.01)。結論:綜合干預可明顯改善老年腦卒中便秘患者的癥狀及療效評分。【關鍵詞】腦卒中/老年;便秘/治療;療效/評分急性腦卒中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運動量減少、排便環境改變及服用抗膽堿能類藥物等原因,常引發便秘,用力排便后使腹腔內壓力和顱內壓力增加,易誘發腦出血,因此,糾正卒中后便秘刻
- 癌癥化療患者便秘的護理
針對化療患者便秘發生的相關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進行化療及健康定宣教,活動及飲食指導,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對照組:除按腫瘤化療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不進行其他護理。 2結果 兩組患者化療1周內排便情況及與便秘相關的生理心理反應情況,見表1。表1兩組與便秘相關的生理心理反應情況(略)注:P均<0.05 3護理 3.1化療宣教化療前詳細向患者介紹化療藥物的名稱、用法、作用、不良反應及防護措施
- 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排便的護理干預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排便的作用。方法對86例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排便指導、藥物預防以及及時正確的處理便秘。結果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發生率由原來的5.13%降低到1.16%,臨床護理效果滿意。結論通過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地減少了便秘的發生和及時正確地處理了便秘問題,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發生率隨之降低。關鍵詞高血壓性腦出血排便
- 低聚果糖通便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低聚果糖的通便功能作用。方法動物實驗:分別以2.5、5.0和10.0g/(kg·BW)3個劑量經口給予小鼠連續灌胃,7天后進行小腸運動實驗、排便時間、糞便粒數和糞便重量的測定。結果各劑量組的墨汁推進率均高于便秘模型對照組,各劑量組的首便時間均比便秘模型對照組的縮短,而各劑量組糞便粒數均多于便秘模型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性;人群試食試驗:選擇非器質性便秘者102例,分為試食組和對照組各
- 太寧栓在肛腸術后應用的臨床觀察
肛門部術后疼痛、排便困難、傷口的愈合時間往往是患者和醫生最為關注的問題,它們之間又相互影響。術后的肛門疼痛使患者畏懼大便從而產生排便困難,直接延緩了術后傷口的愈合時間。如何減輕肛門術后的局部疼痛,促使排便通暢,縮短傷口愈合時間,是肛腸外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1]。栓劑肛門給藥是肛腸外科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由于它療效確切,使用方便,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我們在肛腸術后使用太寧栓換藥,觀察局部疼痛、排便
- 便通膠囊治療中老年便秘80例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便通膠囊對中老年便秘的療效。方法選擇80例中老年便秘患者,給予便通膠囊治療1周,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排便間隔時間、便質、排便費力情況及便秘的伴隨癥狀。結果80例便秘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7.5%,其中痊愈20例,占25%,顯效44例,占55%。結論便通膠囊對中老年便秘具有良好的療效,且未見任何副作用。 【關鍵詞】便通膠囊;便秘;臨床研究便秘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證,以排便間隔時間延長,
- 便秘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便秘的概念: 各種原因引起的排便節律改變,排便時間延長,或便結不通,或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者,均稱為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人的排便習慣可明顯不同,如對一組健康人調查結果表明,每天排便1次者約占60%,一天幾次者約占30%,幾天1次者約占10%;另有人報告大部分正常人(90%)的大便次數為每周3次到每天3次。 因此對有無便秘必須根據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判斷。 如何判斷是否便
- 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有效解決住院老年病人的便秘問題。方法將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和指導,對照組則不采取干預措施。兩組病人入院和出院時的排便平均間歇時間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兩組資料出院時排便平均間歇時間對比有顯著意義(P0.01)。結論科學而系統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解決老年病人的便秘問題,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便秘護理干預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
- 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護理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卻排便困難。便秘是骨科臥床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我科自2004年12月~2005年5月對118例臥床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與護理,有效的預防了便秘,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齡18~83歲。其中頸髓損傷2例,脊柱手術10例,股骨干骨折47例,骨盆骨折6例,顯微外科手術53例。患者臥床均超過10天,發生便秘12例,余者
- 脊髓損傷患者排便功能障礙的綜合性護理干預的體會
【摘要】目的觀察脊髓損傷患者腸道功能障礙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91例SCI伴有便秘患者通過健康宣教、排便時間的安排、排便姿勢的要求、排便環境的準備、誘導排便方法的實施、飲食調節、運動輔助的訓練等。結果91例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66例有效(73%),21例基本有效(23%),4例無效(4%)。結論SCI患者積極實行科學有效的腸道管理,對解決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關鍵詞】脊髓
-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的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的護理方法。方法對17例Ⅲ、Ⅳ期痔手術患者進行術后病情變化觀察、排便護理、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結果術后患者疼痛輕微,住院時間明顯縮短。16例患者痔塊完全回縮,1例術后出血。結論重視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后24h內病情觀察和術前心理護理、排便護理對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舒適度,增強患者信心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心理護理術
- 哪些引起排便無力的疾病可導致便秘?
排便的動力主要依賴四組肌肉,即膈肌、腹肌、提肛門肌與腸壁平滑肌,凡此數組肌肉的虛弱都足以引起便秘。 (1)膈肌衰弱:排便時膈肌收縮而下降,腹腔內壓力增加,為排便的主要動力之一。在慢性肺氣腫、營養不良與全身衰弱,以及膈肌麻痹等情形時,都可有便秘。 (2)腹肌衰弱:腹肌收縮而增加腹內壓力,也為排便時的主要動力之一。其衰弱的原因可由于妊娠、肥胖、營養不良、長期臥床,或因腹水、巨大的卵巢囊腫或腹內腫瘤
- 番瀉葉大黃糊敷臍對服抗精神病藥致便秘者通便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番瀉葉大黃糊敷臍對服抗精神病藥便秘者通便的療效。方法將番瀉葉、大黃微溫干燥研末,用70%酒精調糊敷臍。觀察了服抗精神病藥致便秘、老年性便秘、習慣性便秘3組患者行番瀉葉大黃糊敷臍后每次排便時間。結果表明番瀉葉、大黃糊敷臍,具有明顯的緩瀉通便作用,笫1次敷藥后5~8h各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便意,24h內形成軟便,硬便者162例,占75%,未排便者54例,占25%。第2敷臍后4~8h內排便
- 痔瘡手術后能否排便?
痔瘡手術后排便的問題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①飲食:術前6小時應禁食,特別是粗纖維含量多的食物,防止腸蠕動而致糞便排出,影響手術。但在術前2小時,可適當進食,防止術中病人因緊張、饑餓,導致虛脫。術后只要不是行環狀痔環切術,即可正常進食,并攝入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以保證大便通暢,以免肛門傷口縮窄,或大便干硬擦破傷口或使結扎線頭脫落。 ②排便時間:應控制在術后24小時后,正常排便,排便過早易造成傷
- 社區老年人便秘的病因與防治
【摘要】社區老年人多數患有各種慢性疾病,有19%的患者伴有排便困難。因便秘引起或加重肛腸疾病及心腦血管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區全科醫生在治療老年人現存疾病的同時應重視老年人便秘問題,采取早期預防、合理治療。【關鍵詞】老年人;便秘;防治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病癥之一,主要表現為排便干結、排便費力及排便次數減少。長期便秘可導致口腔內異味、痔瘡、肛裂、結腸癌,瀉劑的濫用還可造成諸多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