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處
《本草再新》
3 拼音名
Nuò Dào Gēn Xū
4 糯稻根須的別名
5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根莖及根。稻子收割后采挖。除去殘莖,洗凈,曬干。
6 性狀
干燥的根莖及根,簇生成卵形或半圓形的團塊,根莖呈圓錐形,黃棕色,極短,長至1厘米,直徑3~6毫米,上端留有圓形中空的莖基,其周圍有葉鞘部分,四周密生無數的須根;須根長10~15厘米,粗約1毫米,外表棕黃色或黃白色,有稀疏的縱皺紋,有時生有極微細的支根。很柔軟,韌曲,斷面為黃白色。具微臭,味淡。以干燥、根長、黃棕色、無莖葉者為佳。
7 性味
甘,平。
①《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平,無毒。"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甘,寒,無毒。"
8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肝、肺、腎三經。"
9 功能主治
①《本草再新》:"補氣化痰,滋陰壯胃,除風濕。治陰寒,安胎和血,療凍瘡、金瘡。"
③《藥材資料匯編》:"止盜汗。"
④《藥材學》:"補肺健脾,養胃津。"
10 糯稻根須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11 附方
止渴,止虛汗:糯稻根燒灰浸水飲。(《江蘇植藥志》)
12 糯稻根須的臨床應用
治療馬來絲蟲病
用糯稻根制成煎劑內服,每日2次。每日生藥用量分為1兩、2兩、4兩、8兩、1斤、2斤等6種,療程3~10天不等。共觀察389例,治后復查微絲蚴陰轉率平均在80%以上。初步認為,低劑量長療程(每日1~2兩,服10日)效果雖好,但療程較長;高劑量短療程(每日2斤,服3日)效果亦佳,但部分病人服藥后有反應(主要為發熱發冷、頭痛頭昏、惡心及淋巴結腫);中劑量中療程(每日0.5~1斤,服5日)療效既好而又無上述缺點,可作為臨床應用的劑量標準。本藥對成蟲是否有效尚待研究,但根據服藥后2~3天有18例發生手背或鼠蹊等處淋巴結腫大的反應推斷,似對成蟲也有一定殺滅作用。
又用糯稻根4兩煎水。每日2次分服,20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可延長)。治療乳糜尿8例,結果4例臨床治愈,3例進步,1例無效。
13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糯稻根須的方劑
- 黃耆建中湯
白芍4錢,炙甘草1錢,老生姜1錢,大紅棗4錢,糯稻根須3錢。上方連服5劑。汗泄得止。⑨小兒慢性支氣管...
- 三神湯
爍,專食冷物寒漿。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2盞,糯稻根1握,煎7分,去滓,不拘時溫服;若無糯稻根,白...
- 虛汗停顆粒
慎用。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
- 清暑益氣湯
粉、玄參等以養陰生津;汗多不止者,可加浮小麥、糯稻根等以收斂止汗。使用禁忌:暑病夾濕而見苔膩者不可...
- 牡蠣散
成:牡蠣1兩(燒為粉),龍骨1兩半,黃連1兩(去須,微炒),烏梅肉3分(微炒)。主治:《太平圣惠方...
- 更多用到中藥糯稻根須的方劑
用到中藥糯稻根須的中成藥
- 虛汗停顆粒
慎用。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
- 更多用到中藥糯稻根須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糯稻根須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吐血
)失血后。咳嗽。咽痛音啞少陰已虧耗。藥不易治。糯稻根須(一兩)生扁豆(五錢)麥冬(三錢)川斛(一錢半...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咳嗽
屬陰虧。形痿脈。未宜夯補。麥冬南沙參川斛生甘草糯稻根須某氣急。咳頻欲嘔。下午火升。此上有燥熱。下焦陰...
- 《臨證指南醫案》:[卷八]咽喉
南花粉苡仁徐(五六)老勞咽疼。生雞子白(一枚)糯稻根須(水洗五錢)甜北沙參(一錢半)炒麥冬(三錢)川...
- 《臨證指南醫案》:[卷一]虛勞
枯耳。(陰虛陽浮兼胃陰虛)生地天冬女貞茯神炙草糯稻根須杜(二一)陰精久損。投以填納溫潤。入夏至晚火升...
- 《葉天士醫案精華》:咳嗽
寒滋陰。不能奏其速功。阿膠雞子黃生地天冬女貞實糯稻根須向來陽氣不充。得溫補每每奏效。近因勞煩。令陽氣...
- 更多古籍中的糯稻根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