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什么是膿毒性關節炎
膿毒性關節炎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病變,但是在病人出現新發的頸部癥狀和發熱是需要考慮到其可能性。
化膿性關節炎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關節腔內感染,往往會造成關節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嚴重者導致病理性脫位和關節強直[1]。血源性者在兒童發生較多,尤其1歲左右的幼兒更為多見,常為敗血癥的并發癥,也可因手術感染、關節外傷性感染和關節火器傷所致。近年來因開放性損傷引起的化膿性關節炎有增多的趨勢,應引起重視。致病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2]。受累的關節多為單一肢體大關節,最常受累者為髖、膝關節。
4 膿毒性關節炎的確診
膿毒性關節炎的診斷仍具有挑戰性,以至于很多醫生經常依靠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為確定三項輔助檢查即白細胞(WBC)、紅細胞沉降率(ESR)和關節液內白細胞(jWBC) –采用似然比(LRs)和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的診斷學應用,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選擇了在Jacobi醫學中心進行關節穿刺的患者,無關節液患者排除。如果患者關節穿刺培養陽性,則認為患有膿毒性關節炎,研究的初步結果為診斷敏感性、特異性以及膿毒性關節炎實驗室檢查的LR(+) 和LR(-)值。采用ROC曲線分析實驗室檢查的性能特征。結果可見,共156例患者入選,其中16例(10%)患者患有膿毒性關節炎。WBC、ESR 和jWBC的敏感性分別為0.75、0.75 和0.50,而特異性分別為0.55、0.11和0.88,LR(+)值分別為1.7、0.84 和4.0,LR(-) 值分別為0.46、2.4 和0.57。ROC曲線分析發現,jWBC指標最佳(曲線下面積 (AUC) 為0.75,95% 置信區間(CI) 為0.58到0.92),其次為WBC (AUC為0.69,95% CI為0.57 到0.80) 和ESR (AUC 為0.55,95% CI為 0.37 到 0.74),jWBC截斷值= 17 500使得其在ROC曲線上敏感性和特異性最大。因此,jWBC為診斷膿毒性關節炎的最佳檢查。
5 膿毒性關節炎的治療
化膿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是既要減輕或消除全身中毒癥狀,又要力爭保全關節的結構和功能。因此本病的治療應包括:
①全身應用抗生素和對癥支持;
②受累肢體的休息和適當制動;
③急性期及時切開引流;
④晚期矯正關節和肢體的畸形。值得強調指出的是,經48h靜脈輸入抗生素治療后,關節腔穿刺吸出液呈膿性者,應施急診手術切開引流,以挽救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膿毒性關節炎的持續沖洗和吸引術適用于當四肢大關節如髖、膝、肩關節的化膿性關節炎一旦確診,且關節穿刺吸出液混濁或呈膿性者,應立即手術。它不僅可減少和防止因反復關節穿刺所致的繼發性關節混合感染,而且還能有效的引流膿液,減輕關節軟骨的溶解和破壞,并降低關節內壓力,可緩解疼痛,減少因壓力增高所致的髖關節病理性脫位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并發癥。下面以膝關節為例,敘述本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