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niú pí xuǎn
2 英文參考
cattle-skin liche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neurodermat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psorias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lepra alphos[朗道漢英字典]
psora[朗道漢英字典]
psora leprosa[朗道漢英字典]
psoriasis[朗道漢英字典]
scabby leprosyscaly tetter[朗道漢英字典]
serpedo[朗道漢英字典]
Willan’s lepra[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4 一種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牛皮癬
牛皮癬(cattle-skin lichen neurodermatitis)為病名,見《世醫得效方》卷十九。在中醫文獻中,因其好發于頸項部,故稱為攝領瘡;因其纏綿頑固,故亦稱為頑癬。是指常發于頸項、肘部等處,以狀如牛皮,頑硬且堅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疾病[1]。因患處皮膚厚而且堅,如牛領之皮,故名[2]。為風、濕、熱之邪蘊于肌膚或日久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由風濕熱毒蘊郁肌膚所致;或因營血不足,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與情志失調亦有一定關系[2])[3]。本病以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伴劇烈瘙癢為臨床特征。好發于青壯年。慢性經過,時輕時重,多在夏季加劇,冬季緩解。
《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攝領瘡,如癬之類,生于項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也。”
《外科正宗·頑癬》云:“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
4.1 牛皮癬的病因病機
牛皮癬為風、濕、熱之邪蘊于肌膚或日久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由風濕熱毒蘊郁肌膚所致;或因營血不足,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與情志失調亦有一定關系[2])[3]。
情志內傷、風邪侵襲是牛皮癬發病的誘發因素,營血失和、經脈失疏、氣血凝滯則為其病機:
初起多為風濕熱之邪阻滯肌膚,或頸項多汗,硬領摩擦等所致;
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
血虛肝旺,情志不遂,郁悶不舒,或緊張勞累,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職,凝滯肌膚,每易成誘發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復發作。
4.2 牛皮癬的癥狀
牛皮癬好發于項部,其次是肘膝彎、上眼瞼及大腿內側(大多發于頸項處,亦可發生在肘窩、腘窩、上眼瞼、會陰、大腿內側等處[2])[3]。病初皮膚瘙癢,局部出現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日久皮損則增厚、干燥、脫屑;陣發性奇癢,入夜及郁悶煩躁時尤甚[3]。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3]。
4.3 牛皮癬的診斷
牛皮癬好發于頸部、肘部、骶部及小腿伸側等處。常呈對稱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經分布呈線狀排列。
皮損初起為有聚集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紅,表面光澤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狀鱗屑,以后由于不斷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漸擴大,互相融合成片,繼之則局部皮膚增厚,紋理加深,互相交錯,表面干燥粗糙,并有少許灰白色鱗屑,而呈苔蘚樣變,皮膚損害可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片,邊界清楚,觸之粗糙。由于搔抓,患部及其周圍可伴有抓痕、出血點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現。
自覺陣發性奇癢,被衣摩擦與汗漬時更劇,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因瘙癢可影響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頭昏、煩躁癥狀。
牛皮癬病程緩慢,常數年不愈,反復發作。
臨床上按其發病部位、皮損多少分為泛發型和局限型兩種。局限型,皮損僅見于頸項等局部,為少數境界清楚的苔蘚樣肥厚斑片;泛發型,分布較廣泛,好發于頭、四肢、肩腰部等處,甚至泛發全身各處,皮損特點與局限型相同。
4.4 需要與牛皮癬相鑒別的疾病
4.4.1 慢性濕瘡
慢性濕瘡多有皮膚潮紅、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急性濕瘡的發病過程,皮損以肥厚粗糙為主,伴有出疹、水皰、糜爛、滲出,邊界欠清,病變多在四肢屈側。
4.4.2 皮膚淀粉樣變
皮膚淀粉樣變多發在背部和小腿伸側,皮膚為高粱米大小的圓頂丘疹,色紫褐,質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4.4.3 白疕
白疕皮損基底呈淡紅色,上覆以銀白色糠秕狀鱗屑,剝去后有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
4.5 牛皮癬的治療
牛皮癬治宜活血疏風,清熱祛濕[2]。可內服當歸飲子[2]。外用瘋油膏、黑豆餾油制劑,亦可選用熏藥療法及梅花針療法[2]。
4.5.1 辨證治療
4.5.1.1 肝郁化火
牛皮癬·肝郁化火證(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transforming into fire)是指肝郁化火,外灼肌膚,以皮損色紅,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干,舌邊尖紅,脈弦數為常見癥的牛皮癬證候[1]。
4.5.1.1.1 癥狀
皮損色紅,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干;舌邊尖紅,脈弦數。
4.5.1.1.2 辨證分析
情志內傷,肝郁氣滯;,郁久化火,肝膽火盛,熏蒸肌膚,故見皮損色紅;火熱內擾則心悸,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膽氣循經上溢則口苦;津為火灼則咽干;舌紅、脈弦數為肝經化火之象。
4.5.1.1.3 治法
清肝瀉火。
4.5.1.1.4 方藥治療
4.5.1.2 風濕蘊膚
牛皮癬·風濕蘊膚證(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wind-dampness amassing in skin)是指風濕蘊膚,以皮損呈淡褐色片狀苔蘚樣斑塊,粗糙肥厚,劇癢時作,夜間尤甚,舌苔薄或白膩,脈濡而緩為常見癥的牛皮癬證候[1]。
4.5.1.2.1 癥狀
皮損呈淡褐色片狀,粗糙肥厚,劇癢時作,夜間尤甚;苔薄白或白膩,脈濡而緩。
4.5.1.2.2 辨證分析
風濕之邪蘊結于肌膚,經絡失疏,局部氣血凝滯,肌膚失養,故皮損呈淡褐色片狀,粗糙肥厚;風盛則癢;擾于陰分則夜間尤甚;苔薄白或白膩、脈濡而緩為風濕蘊膚之象。
4.5.1.2.3 治法
疏風利濕。
4.5.1.2.4 方藥治療
消風散加減。
4.5.1.3 血虛風燥
牛皮癬·血虛風燥證(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虛風燥,以皮損灰白,肥厚粗糙似牛皮,抓如枯木,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經不調,舌質淡,脈沉細為常見癥的牛皮癬證候[1]。
4.5.1.3.1 癥狀
皮損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經不調;舌淡,脈沉細。
4.5.1.3.2 辨證分析
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故皮損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血虛,心神失養,故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以血為用,血虛經血乏源,故月經不調;舌淡、脈沉細為血虛之象。
4.5.1.3.3 治法
4.5.1.3.4 方藥治療
4.5.2 外治法
牛皮癬外治以止癢為原則:
皮損較薄者,外涂2號癬藥水、斑蝥醋、百部酊、川槿皮酊等,每天數次。
4.5.3 針灸治療
4.5.3.1 體針
4.5.3.1.1 方一
取曲池、風池、天井、血海、三陰交、外關、阿是穴等穴為主[3]。針阿是穴時須從皮損周圍沿皮下向病灶基底部橫刺數針,針后可加用艾條熏灸20分鐘左右[3]。項部皮損者加合谷、列缺;肘彎皮損者加郄門、勞宮;胭窩皮損者加浮郄、殷門;上眼瞼皮損者加頭維、百會;大腿內側皮損者加三陰交;屬血燥生風者加膈俞、大都;屬風濕化熱者加陰陵泉、風池;日久難愈者可于耳后靜脈放血數滴[3]。
4.5.3.1.2 方二
取穴曲池、血海;備用穴為合谷、三陰交。中強刺激,每天1次,留針15~30分。
4.5.3.2 皮膚針
4.5.3.2.1 方一
4.5.3.2.2 方二
苔蘚樣變明顯者,可用梅花針叩擊皮損,以少量滲血為度,每天1次。
4.5.3.3 耳針
取肺、神門、下屏尖、肝、腦等穴,中等刺激,留針1小時[3]。注意治療期間應避免搽用刺激性物品,避免搔抓及熱水燙洗[3]。
4.6 牛皮癬患者日常保健
1.忌食煙、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禁用手搔抓及熱水燙洗。
2.內衣宜穿棉布制品,不宜穿過硬的衣服,以免刺激皮膚。
5 銀屑病·牛皮癬
牛皮癬在現代醫學中指銀屑病[3]。為一種表面覆蓋多層鱗屑樣皮屑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3]。
銀屑病為病癥名[4]。又稱牛皮癬[4]。是一種非傳染性良性慢性炎癥皮膚病[4]。屬中醫白疕(《外科大成》)、疕風(《外科證治全書》)、松皮癬(《醫宗金鑒》)、銀錢癬[4]等范疇。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可能與病毒或鏈球菌等感染、代謝障礙和內分泌障礙等因素有關[4]。患者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史,并有遺傳傾向[4]。
證治詳見銀屑病條。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3.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4.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3.
治療牛皮癬的穴位
- 委中央
11例,占6.5%。總有效率為93.5%。治療銀屑病:以梅花針叩刺委中、曲池治療銀屑病1例,每日叩...
- 腿凹
11例,占6.5%。總有效率為93.5%。治療銀屑病:以梅花針叩刺委中、曲池治療銀屑病1例,每日叩...
- 中郄
11例,占6.5%。總有效率為93.5%。治療銀屑病:以梅花針叩刺委中、曲池治療銀屑病1例,每日叩...
- 郄中
11例,占6.5%。總有效率為93.5%。治療銀屑病:以梅花針叩刺委中、曲池治療銀屑病1例,每日叩...
- 委中
11例,占6.5%。總有效率為93.5%。治療銀屑病:以梅花針叩刺委中、曲池治療銀屑病1例,每日叩...
- 更多治療牛皮癬的穴位
治療牛皮癬的方劑
- 柏葉洗方
制法:共為粗末。功能主治:清熱、潤膚、止癢。主牛皮癬(白疕風),魚鱗癬(蛇皮癬)及其他皮膚干燥脫屑...
- 潤膚丸
,白鮮皮2兩。功效:活血潤膚,散風止癢。主治:牛皮癬(白疕風),魚鱗癬(蛇皮癬),皮膚淀粉樣變(松...
- 豆青膏
膚,止癢。主慢性肥厚性皮膚病,牛皮癬靜止期,神經性皮炎,皮膚淀粉樣變(松皮癬)等。用法用量:外用薄...
- 子油熏藥
,苦參子4錢。功效:軟堅潤膚,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白疕)、魚鱗癬(蛇皮癥)、皮膚淀粉樣變(松皮...
- 白疕一號方
黃藥子12g。功能主治:涼血清熱,解毒治瘡。主牛皮癬進行期。各家論述:生地、生槐花、紫草涼血清熱;...
- 更多治療牛皮癬的方劑
治療牛皮癬的中成藥
- 郁金銀屑片
血,軟堅消積,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用于銀屑病(牛皮癬)。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2~3...
- 克銀丸
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研制。經臨床觀察血熱風燥型銀屑病216例,總有效率為93.6%,治愈者平均療程...
- 補骨脂注射液
功能與主治:溫腎扶正。用于治療白癜風、銀屑病(牛皮癬)。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一次2ml,一日1~...
- 涼血祛風糖漿
解毒,涼血祛風。用于蕁麻疹、濕疹、藥物性皮炎、牛皮癬等病見血熱風盛證候者。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
- 癬藥玉紅膏
癢。用于干癬、頑癬、癩癬、桃花癬、頭癬、體癬、牛皮癬。用法與用量:涂患處,用紗布輕扎,至起泡時,將...
- 更多治療牛皮癬的中成藥
牛皮癬相關藥物
- 地蒽酚軟膏
泌白細胞介素-1、6、8和腫瘤壞死因子a,阻斷銀屑病免疫異常表達的病理信號物質;并通過減少角質形成...
- 地蒽酚軟膏
泌白細胞介素-1、6、8和腫瘤壞死因子α,阻斷銀屑病免疫異常表達的病理信號物質;并通過減少角質形成...
- 注射用環磷腺苷
誘導緩解。此外,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各種肝炎和銀屑病也有一定療效。【用法用量】肌內注射,一次20m...
- 阿替洛爾片
乏力、腸胃不適、精神抑郁、脫發、血小板減少癥、牛皮癬樣皮膚反應、牛皮癬惡化、皮疹及干眼等。罕見引起...
- 丙酸氯倍他索軟膏
于慢性濕疹、銀屑病、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神經性皮炎、掌跖膿皰病等皮質類固醇外用治療有效的皮膚病...
- 更多牛皮癬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牛皮癬
- 《瘍醫大全》:[卷二十九癩癬部]癬門主方
各七枚)研細,入火酒斤半封一七,蘸搓。百部膏治牛皮癬。百部白鮮皮鶴虱萆麻仁生地黃黃柏全當歸(各一兩...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與熱湯,用硫黃;濕瘡,用香油調;干瘡,用豬油調。頑癬浮萍為君頑癬丸浮萍、蒼術、蒼耳各一兩,苦參一兩半...
- 《醫學入門》:[外集·卷五外科]癰疽總論
即干癬,搔之則有白屑;濕癬如蟲行,搔之則有汁出;頑癬全然不知痛癢;牛癬如牛頸皮,濃且堅;馬癬微癢,白...
- 《石室秘錄》:[卷一(禮集)]碎治法
論瘤論癭論治頑癬論接舌生舌論生齒固齒碎治法最奇。人有病腹中結,或成蟲形、鳥形、蛇形。各藥不愈;或頭內...
- 《普濟方》:[卷二百八十一諸瘡腫門]諸癬
)上為細末。米醋夾生蜜稀調。先用川椒、連\遍身牛皮癬方(出危氏方)川烏草烏(去皮尖)何首烏白芷蘇木...
- 更多古籍中的牛皮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