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niú huáng
2 英文參考
bezoar,calculus bovis[朗道漢英字典]
bezoar,bezoar bov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bezoar orienta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lculus bov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riental bezoa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lculus Bov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ezoa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牛黃:1.中藥名;2.病證名。
4 中藥名·牛黃
牛黃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1]。為牛科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干燥膽結石[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1 拉丁名
Calculus Bov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4.2 英文名
bezoar(《中醫藥學名詞(2004)》)
4.3 牛黃的別名
4.4 來源及產地
牛科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膽囊中的結石[1]。全國各地均產,以西北、西南、東北等地較多[1]。
4.5 性味歸經
4.6 功能主治
①治熱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癇、發狂,小兒驚風抽搐,熱痰壅盛[1]。
牛黃為眼科常用平肝熄風藥,具有化痰開竅,熄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肝膽火熾,痰火升擾,阻塞目竅,閉塞玄府所致的綠風內障,頭眼劇痛,瞳散視昏。常與羚羊角、麝香、僵蠶等同用,如熄風丸。
4.7 牛黃的用法用量
研末服:0.15~0.45g[1]。一般多入丸、散用[1]。外用:研末敷患處[1]。
4.8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1]。
4.9 化學成分
本品含膽酸、去氧膽酸、膽甾醇、膽紅素、卵磷脂、維生素D等[1]。
4.10 牛黃的藥理作用
牛黃給動物口服,用抗驚厥、鎮靜作用,并能解熱、抗炎及刺激腸蠕動,起通便作用[1]。又含兩種酸性肽類成分,能收縮平滑肌,包括膽囊平滑肌及膽道口括約肌,并能防止毒物對肝臟的損害[1]。去氧膽酸有鎮靜、抗驚厥及利膽作用[1]。牛黃小劑量有抗貧血作用及某些強心作用[1]。牛黃具抗腫瘤作用[1]。
4.11 牛黃的藥典標準
4.11.1 品名
牛黃
Niuhuang
BOVIS CALCULUS
4.11.2 來源
本品為牛科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hn的干燥膽結石。宰牛時,如發現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干。
4.11.3 性狀
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包,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4.11.4 鑒別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調和,涂于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稱“掛甲”。
(2)取本品少許,用水合氯醛試液裝片,不加熱,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團塊由多數黃棕色或棕紅色小顆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顯鮮明金黃色,久置后變綠色。
(3)取本品粉末l0mg,加三氯甲烷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于,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對照品、去氧膽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15:7: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取本品粉末lOmg,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4:1)混合溶液5ml,超聲處理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紅素對照品,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4: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0:3:0.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11.5 檢查
4.11.5.1 水分
不得過9.0%(附錄ⅨH第一法)。
4.11.5.2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K)。
4.11.5.3 游離膽紅素
取本品粉末l0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30ml,微溫,放冷,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照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V A),在453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不得過0.70。
4.11.6 含量測定
4.11.6.1 膽酸
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蒸干,殘渣加20%氫氧化鈉溶液l0ml,加熱回流2小時,冷卻,加稀鹽酸19ml,調節pH值至酸性,用乙酸乙酯提取4次(25ml.25ml,20ml,20ml),乙酸乙酯液均用同一鋪有少量無水硫酸鈉的脫脂棉濾過,濾液合并,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l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8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1μl與3μl,分別交叉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一乙酸丁酯一冰醋酸一甲酸(8:4:2:1)為展開劑,展至14~17 cm,取出,晾干,噴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薄層色譜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As-380nm,k-650nm,測量供試品吸光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光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膽酸(C24H4005)不得少于4.0%。
4.11.6.2 膽紅素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膽紅素對照品l0mg,精密稱定,置l00ml棕色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膽紅素l0μg),
4.11.6.3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置具塞試管中,分別加乙醇補至9.0ml,各精密加重氮化溶液(甲液:取對氨基苯磺酸0.1g,加鹽酸1.5ml與水適量使成100ml;乙液:取亞硝酸鈉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內保存。用時取甲液10ml與乙液0.3ml,混勻)1ml,搖勻,在15~20℃暗處放置1小時,以相應的試劑為空白,照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V A),在533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4.11.6.4 測定法
取本品細粉約10m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三氯甲烷一乙醇(7:3)混合溶液60ml、鹽酸1滴,搖勻,置水浴中加熱回流約30分鐘,放冷,轉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滌,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試管中,照標準曲線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加乙醇補至9.0ml”起,依法測定吸光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含膽紅素的重量(mg),計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合膽紅素(C33H36N406)不得少于35.0%。
4.11.7 性味與歸經
甘,涼。歸心、肝經。
4.11.8 功能與主治
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4.11.9 用法與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4.11.10 注意
孕婦慎用。
4.11.11 貯藏
遮光,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壓。
4.11.12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5 病證名·牛黃
牛黃為病證名[1]。三十六黃之一[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牛黃者,舌如蠟色,口作噍,不多言語,或如牛吼。若眼目頭面未變,作深黃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體黃黑色者難療。”治用點烙法,內服犀角散等方[1]。
參見黃疸:黃疸為病名[3]。古代亦稱黃癉[3]。主要表現為目黃、皮膚黃、小便黃[3]。《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溺黃赤安臥者,黃疸。”“目黃者曰黃疸。”《黃帝內經靈樞·論疾診尺》:“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認為其發病多由瘀熱與濕相搏,不得泄越所致;也有因寒濕在里不解所引起者[3]。本病有屬陰屬陽,在臟在腑之分[3]。《臨證指南醫案·疸》:“黃疸,身黃目黃溺黃之謂也,病以濕得之,有陰有陽,在腑在臟。陽黃之作,濕從火化,瘀熱在里,膽熱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則身目俱黃,熱流膀胱,溺色為之變赤,黃如橘子色,陽主明,治在胃。陰黃之作,濕從寒水,脾陽不能化熱,膽液為濕所阻,漬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膚,色如熏黃,陰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黃疸分成陽證和陰證兩大類,稱為陽黃和陰黃[3]。歷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黃、黃疸二十八候等分類法[3]。黃疸可見于肝細胞損傷、壞死,各種原因引起的膽道阻塞、膽汁郁滯及溶血性黃疸等[3]。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2.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25.
用到中藥牛黃的方劑
- 小牛黃丸
劑約有七首。《審視瑤函》卷四方之小牛黃丸:處方:牛黃、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沒藥(去油)...
- 山楂湯
主治:小兒傷食作喘。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并服牛黃錠子。附注:用法中的“牛黃錠子,即原...
- 牛黃口疳丹
huángkǒugāndān《青囊秘傳》:別名:牛黃口疳散組成:牛黃1錢,梅片1錢,朱砂1錢,月石1...
- 牛黃珍珠散
拼音:niúhuángzhēnzhūsǎn《麻癥集成》卷四:組成:牛黃、珍珠。主治:痰氣壅盛標閉。...
- 開關立效散
lìxiàosǎn處方:真雄精1錢,細辛1分,真牛黃1錢,牙皂2分,真麝香4分,薄荷6分(去梗),大...
- 更多用到中藥牛黃的方劑
用到中藥牛黃的中成藥
- 牛黃抱龍丸
ls;niuhuangbaolongwan概述:牛黃抱龍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九首。牛黃抱龍丸中...
- 珠黃消疳散
大青葉120g薄荷120g甘草120g冰片60g牛黃24g珍珠12g制法:以上十一味,除牛黃、冰片外...
- 牛黃八寶丸
音:niúhuángbābǎowán英文:概述:牛黃八寶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中華人民共...
- 八味紅花清腑熱散
號:WS3-BC-0233-95處方:紅花90g牛黃3g榜嘎150g木香馬兜鈴150g天竺黃150g...
- 八味主藥散
名:標準編號:WS3-BC-0232-95處方:牛黃1g檀香100g天竺黃250g紅花150g獐牙菜...
- 更多用到中藥牛黃的中成藥
牛黃相關藥物
- 復方氨酚烷胺膠囊
酰氨基酚250mg,鹽酸金剛烷胺100mg,人工牛黃10mg,咖啡因15mg,馬來酸氯苯那敏2mg。...
- 復方氨酚烷胺膠囊
酰氨基酚250mg,鹽酸金剛烷胺100mg,人工牛黃10mg,咖啡因15mg,馬來酸氯苯那敏2mg”...
- 氨金黃敏顆粒
乙酰氨基酚150毫克,鹽酸金剛烷胺50毫克,人工牛黃10毫克,馬來酸氯苯那敏2毫克。輔料為:【性狀】...
- 氨酚咖黃烷胺片
毫克,鹽酸金剛烷胺50毫克,咖啡因15毫克,人工牛黃10毫克。輔料為:【性狀】【作用類別】本品為感冒...
- 復方氨酚烷胺膠囊
酸金剛烷胺100毫克、馬來酸氯苯那敏2毫克、人工牛黃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性狀】【作用類別】本...
- 更多牛黃相關藥物
治療牛黃的穴位
古籍中的牛黃
- 《幼幼新書》:[卷第八]驚熱第三
度,不吃乳食,大假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喚不應。牛黃丸牛黃(研)大黃獨活(各一分)升麻琥珀(炙,別研...
- 《幼幼新書》:[卷第十二]驚癇第二
虎睛(一枚。《圣惠》用一對)梔子仁茯苓(各二分)牛黃(少許。《圣惠》用半兩)人參(一分。《圣惠》用一...
- 《幼幼新書》:[卷第九]慢驚風第三
(炮裂。以上各一分)蟾頭(一枚,涂酥,炙令焦黃)牛黃麝香(各細研,半分)辟宮子(二枚,涂酥,炙令黃)...
- 《幼幼新書》:[卷第十一]一切癇第八
黃(四分)蚱蟬(去足,四枚,炙。《圣惠》去頭足)牛黃(五大豆許)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
- 《幼幼新書》:[卷第九]急驚風第二
睡臥不安,手足跳掣,胸膈多涎。犀角丸方犀角(屑)牛黃腦麝天竺黃(并細研)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炮裂)桂心...
- 更多古籍中的牛黃
牛黃藥品說明書
- 牛黃蛇膽川貝散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牛黃蛇膽川貝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復方牛黃清胃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京制牛黃解毒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牛黃益金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小兒牛黃清肺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清感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蛇膽川貝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京制牛黃解毒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小兒牛黃清肺散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上清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上清膠囊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上清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復方牛黃清胃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上清片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牛黃蛇膽川貝液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