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科屬
兒科
4 疾病概述
尿頻(frequent urination[1])是指小便數次過多的疾病[1]。
尿頻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尿道疾病。臨床以尿頻、尿急為特征。本病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女孩多于男孩。本證常見于西醫尿路感染。
5 診斷要點
1、臨床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等泌尿道癥狀。急性期可有發熱,嬰幼兒多無局部癥狀,而全身癥狀明顯,往往突然高熱、寒戰、煩躁不安,常伴惡心、嘔吐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
2、臨床雖有尿頻、尿急等癥狀,但為尿路畸形、尿路異物或石淋而引發者,則不屬本證。
3、尿常規:尿液混濁,蛋白陽性,膿球成堆,并有白細胞管型。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05/ml。以上檢驗,均有診斷意義。
6 辨證分析
1、尿頻的發生,多因濕熱之邪蘊結下焦,或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失調、脾氣虛弱而致。濕熱下注,膀胱氣化失常,則尿出不暢而為尿頻。脾腎氣虛,中氣下陷,下元不固,氣不化水,則小便頻數或淋瀝不暢。
2、本病辨證,主要分清病程之長短、證候之虛實。病程短,發病急者,多為濕熱下注,屬實證;病程長,病來緩慢者,多為脾腎氣虛,屬虛證。
7 辨證論治
7.1 濕熱下注
7.1.1 證見
小便頻數短赤,尿道灼熱疼痛,尿液淋瀝混濁,小腹墜脹,腰部酸痛,嬰兒則溺時哭鬧不安,常伴有發熱、煩躁口渴、頭痛身痛、惡心嘔吐。舌紅苔黃或膩,脈數有力。
7.1.2 治法
清熱利濕。
7.1.3 方藥
1、主方:八正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木通6克,G蓄10克,瞿麥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滑石15克(包煎),甘草6克,梔子10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尿痛甚者,加土茯苓15克、生地黃15克。血尿者,加茅根20克、茜草10克。有砂石者,加海金沙10克、金錢草15克。嘔吐者,加姜竹茹6克、黃連3克。
2、中成藥
⑴ 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⑵ 分清五淋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3次。
⑴ 金茅湯(朱大年《實用中醫兒科手冊》)處方:金銀花20克,茅根20克,益母草20克,車前草20克,淡竹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⑵ 白茅根湯(曹旭《兒科證治》)處方:白茅根30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黃芩9克,滑石12克,馬齒莧15克,半枝蓮9克,黃柏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7.2 脾腎氣虛
7.2.1 證見
疾病日久,小便頻數,淋瀝不盡,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面色蒼黃,飲食不振,甚則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大便稀薄,眼瞼微浮。舌淡或有齒痕,苔薄膩,脈細無力。
7.2.2 治法
益氣補腎。
7.2.3 方藥
1、主方:縮泉丸(朱君輔《朱氏集驗方》)加減處方:山藥15克,烏藥6克,益智仁10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補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劑。畏寒、手足不溫者,加桂枝6克、熟附子6克。浮腫者,加黃芪10克,防已10克。
2、中成藥
⑴ 五苓散,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 縮泉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⑶ 濟生腎氣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益腎湯(曹旭《兒科證治》)處方:黃芪9克,黨參9克,白術6克,茯苓9克,生、熟地黃各9克,杜仲9克,補骨脂6克,旱蓮草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7.3 腎陰不足
7.3.1 證見
低熱盜汗,腰酸疼痛,頭暈耳鳴,咽干唇燥,小便澀痛。舌紅少苔,脈細數。
7.3.2 治法
滋陰清熱。
7.3.3 方藥
1、主方:知柏地黃丸(吳謙《醫宗金鑒》)加減處方:知母6克,黃柏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山藥10克,生地黃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尿頻尿急者,加滑石15克、白茅根20克。腰膝酸軟著,加牛膝10克,川續斷10克。
2、中成藥
⑴ 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 大補陰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加味知柏地黃丸(梁劍波《兒科百例》)處方:知母、黃柏、山茱萸肉、女貞子、牡丹皮各5克,茯苓、澤瀉、淮山藥、生地黃各6克,炒龜板10克,瞿麥、石葦各8克。水煎服,每日1劑。
8 其他療法
1、外治法
⑴ 取大蔥(連須)1握,搗爛,紗布包裹,敷于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如蔥泥干了,則灑些溫水,使之保持濕潤。適用于急性期。
⑵ 取萵苣菜1握、黃柏100克(烘干研為細末),共搗融,敷于神闕、小腸俞、膀胱俞穴。適用于急性期。
2、針灸療法取膀胱俞、腎俞、中極、陰陵泉、三陰交、行間、太溪等穴。
3、飲食療法
⑴ 冬瓜綠豆湯:新鮮冬瓜50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將冬瓜、綠豆煮湯,加入適量白糖,隨時飲服。適用于急性期。
⑵ 甘蔗蓮藕汁:新鮮甘蔗汁1杯,新鮮藕汁1杯,兩汁混勻,不拘時飲服。適用于急性期。
⑶ 蜆肉湯:蜆肉20克,秋海棠30克,冰糖適量,加水共煮,食肉飲湯。適用于急性期。
9 參考資料
治療尿頻的穴位
- 腰眼
痛,腎下垂,睪丸炎,腰肌勞損,腰部軟組織扭挫傷,尿頻,遺尿,虛勞,消渴等。拼音:yāoyǎn代號:E...
- 腰三針
用。主治肝腎、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瀝、尿頻尿閉、遺尿尿血、陰中疼痛、遺精白濁、陽痿旱泄、月...
- 腹下三針
gjí,CV3;EX-CA1腹下三針指下腹部治療尿頻、尿急、尿痛、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等泌尿生殖系統...
- 膀胱募
、泌尿及生殖系統等疾患:如小腹熱痛,疝氣,遺尿,尿頻,尿閉,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
- 氣原
、泌尿及生殖系統等疾患:如小腹熱痛,疝氣,遺尿,尿頻,尿閉,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
- 更多治療尿頻的穴位
治療尿頻的方劑
- 桃紅消瘀湯
,并有濁帶樣分泌物,忽然少腹作痛,痛時不能重壓,尿頻便結,舌淡苔薄,脈弦實。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 海參粥
主痿。精血虧損,體質虛弱,性機能減退,遺精,腎虛尿頻。用法用量:先將海參煮爛,細切,入米,加五味。摘...
- 清熱利濕湯
瘀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屬于濕熱下注,氣血郁結者。癥見腰痛,腹痛拒按,伴有低熱,帶下黃稠,有時尿頻。...
- 金海排石湯
治療。因患者恐懼,由南昌返回,試服中藥。癥見尿急尿頻,尿道刺痛,尿中帶血,小腹作脹,排尿時尿道如有砂...
- 滋陰八味煎
聾,喉痹,喘急;或陰虛火旺,下焦濕熱而成之癃閉,尿頻急痛,帶下,陰癢,腰痠膝軟,舌質紅,尺脈旺。用法...
- 更多治療尿頻的方劑
治療尿頻的中成藥
- 銀花泌炎靈片
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下焦濕熱證,癥見發熱惡寒、尿頻急、尿道刺痛或尿血、腰痛等。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 翁瀝通膠囊
結祛瘀。用于濕熱蘊結、痰瘀交阻之前列腺增生,癥見尿頻、尿急,或尿細,排尿困難等。翁瀝通膠囊的不良反應...
- 前列安通片
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溫中止痛。用于濕熱瘀阻,癥見尿頻、尿急、排尿不暢,小腹脹痛等。前列安通片的用法用...
- 蕩滌靈
錄5頁)。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用于由濕熱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癥。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 水陸二仙丹
用于腎虛引起的男子遺精白濁,婦女白帶,小兒遺尿,尿頻。水陸二仙丹的用法用量:復發性暑疥,每次服6g,...
- 更多治療尿頻的中成藥
尿頻相關藥物
- 鹽酸特拉唑嗪膠囊
損傷、膀胱未完全排空的感受)和刺激(夜尿、白天的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癥狀,9個癥狀各自按0~3打分...
- 馬尿酸烏洛托品片
良反應】偶有胃腸不適、惡心、嘔吐、下腹痛、尿痛、尿頻、尿道口燒灼感、血尿、蛋白尿、排尿困難、膀胱炎和...
- 鹽酸黃酮哌酯膠囊
接解除泌尿生殖系統平滑肌的痙攣,使肌肉松弛,消除尿頻、尿急、尿失禁及尿道膀胱平滑肌痙攣引起的下腹部疼...
- 鹽酸奧昔布寧片
,增加容量,減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縮,而緩解尿急、尿頻和尿失禁等。【藥代動力學】據資料介紹,本品口服后...
- 鹽酸黃酮哌酯片
接解除泌尿生殖系統平滑肌的痙攣,使肌肉松弛,消除尿頻、尿急、尿失禁及尿道膀胱平滑肌痙攣引起的下腹部疼...
- 更多尿頻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尿頻
- 《兒科要略》:[第二章·養育方法]第一節·哺乳時期
哺乳中或哺乳后,吐出乳汁,睡眠不安,啼哭多屁,排尿頻數,大便多而次數亦為之增加。飲乳量過少之小兒,因...
- 《養老奉親書》:[上籍食治老人諸淋方第十二]增補方劑
食治老人熱淋、石淋、尿急,尿頻,少腹疼痛,小便粘稠有結塊,或時下砂粒,舌苔白滑,脈沉弦者,白蒺藜茅根...
- 《本草征要》:[第三卷腎與膀胱經](二)固攝腎氣
入腎經。酒炒。補腎止遺,強陰益精。目昏腰痛,帶下尿頻。沙苑蒺藜,市多雜品。須狀如腎子,帶綠色,咬之作...
- 《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馬
馬尿涂之,立愈。(《產寶》)小兒赤疵生身上者∶馬尿頻洗之。(《千金》)蟲牙疼痛∶隨左右含馬溺,不過三...
- 《雜病廣要》:[臟腑類]小便多
于陰。腑既虛寒,不能溫其臟,故小便白而多。其至夜尿偏甚者,則內陰氣生是也。(《病源論》)小便多者,...
- 更多古籍中的尿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