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術名稱
2 內痔膠圈套扎術的別名
內痔膠圈套扎療法;膠圈套扎法治療內痔
3 分類
4 ICD編碼
49.4501
5 概述
膠圈套扎治療內痔的原理是通過器械將小型膠圈套入痔的根部,利用膠圈較強的彈性阻斷內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脫落而自愈。
內痔套扎器械有拉入套扎器(圖1.8.2.4.2-1)及吸入套扎器(圖1.8.2.4.2-2)兩種。以拉入套扎器為例說明。套扎器用不銹鋼制成,全長20cm,分三部分(圖1.8.2.4.2-1):①套圈前端為套扎圈環,直徑1cm,有內、外兩圈,內圈套入小膠圈(特制或用自行車氣門芯膠管代用)后,以圈套痔塊,外圈能前后移動。②桿部為一長約20cm帶柄的金屬桿,分上、下兩桿。上桿與外圈連于內圈,不活動。③擴膠圈圓錐體,為將小膠圈裝入內套圈之用。
6 適應癥
內痔膠圈套扎術適用于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以二、三期的內痔最適宜。
7 禁忌癥
8 手術步驟
1.在側臥位插入斜口肛門鏡,顯露需套扎的內痔。局部消毒后,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右手持痔鉗(或彎麥粒鉗),從套圈內伸入肛門內,鉗夾痔塊,將其拉入套扎器圈內見圖1.8.2.4.2-1A,再將膠圈推出,套扎于痔塊根部見圖1.8.2.4.2-1B,然后松開痔鉗,并與套扎器一并取出,最后取出肛門鏡見圖1.8.2.4.2-1C。一般一次可套扎1~3個痔塊。1周后痔壞死脫落見1.8.2.4.2-1D。
2.如無套扎器也可用兩把彎血管鉗代替(圖1.8.2.4.2-3)。
9 術中注意要點
1.當鉗夾痔塊病人訴痛時,說明鉗夾處靠近肛管皮膚,此時要重新向上鉗夾。
2.每個痔鉗同時套2個膠圈,以防膠圈斷裂,膠圈不宜高壓消毒,以免增加脆性,喪失彈力。
3.一次套扎以不超過3個痔為宜,這可減輕肛門部不適感。環狀痔可以分期套扎。
4.若套扎處靠近齒線,或套扎混合痔,可先在局麻下行V形剪開外痔兩側皮膚,向上剝離外痔組織,然后將剝離的外痔和內痔一起套扎,這可減輕術后疼痛及水腫。
10 術后處理
內痔膠圈套扎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套扎后24h不宜大便,以防痔脫垂,造成痔水腫、嵌頓或出血。
11 并發癥
11.1 1.出血
一般在內痔脫落時有少量便血,但個別病例在套扎后7~15d內發生繼發性大出血。若在套扎后痔塊內注入少量硬化劑,如4%明礬液,可防止術后出血,還能防止膠圈滑脫。也有人在套扎痔塊內注入少量麻醉劑,可減輕疼痛。
11.2 2.肛周皮膚水腫
多發生于混合痔及環狀痔。預防方法是行高位套扎,遠離齒線,可減輕疼痛及肛周皮膚水腫。套扎混合痔時,宜先將外痔行V形切開。
11.3 3.痔膠圈套扎治療后嚴重并發癥
腹膜后感染:文獻曾先后報道共有7例內痔經膠圈套扎治療后發生嚴重的腹膜后感染,其中5例死亡,2例治愈。另有3例內痔經膠圈套扎治療后發生嚴重的盆腔蜂窩織炎,其中1例死亡。因此,對膠圈扎治療除重視術中無菌操作外,術后也要仔細觀察有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