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內治為治療學名詞。內治即內治法[1]。內治法為治法之一種[2]。用可以服食之藥品治療疾病[2]。《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內者內治,外者外治。”故內治法只是與外治法相對的、范圍廣泛的概念[2]。
4 參考資料
有內治作用的方劑
- 五苓散
9g、桂枝6g,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主治內停水濕,凡脾虛不運,氣不化水之水濕內停,小便不利...
- 二氣丹
腹食前,煎艾湯放冷送下。功能助陽消陰,正氣溫中。治內虛里寒,冷氣攻擊,心脅臍腹刺痛,泄利無度,嘔吐不...
- 栝樓桂枝湯
劑,水煎服,服藥忌食生冷油膩。結果,40例15天內治愈。18例1個月內治愈,2例無效,總有效率達96...
- 清涼膏
清,再于鍋中入蠟,慢火熬,候蠟消,傾于瓷盒內。功能主治:治燙傷,燒傷。用法用量:用時涂于瘡面。摘錄:...
- 藿香正氣散
草75g,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為治療外感風寒又內傷濕滯的重要方...
- 更多有內治作用的方劑
有內治作用的穴位
- 血郄
詞(2004)》名膝內,《針灸集成》名血郄。位于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3寸。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
- 內踝尖
自《備急千金要方》。在足內側面,內踝的凸起處。主治小兒四五歲不語,霍亂轉筋,牙痛,腳氣,腳內廉轉筋...
- 內鼻
處。標準定位:內鼻穴位于耳屏內側面下1/2處。主治病癥:內鼻穴主治鼻炎、副鼻竇炎、鼻衄等。刺激方法...
- 中都
間,都即聚會,此穴在小腿內側中間,為足厥陰經氣深聚之處,故名中都。中都穴主治肝腎、少腹等疾患:如疝氣...
- 踝尖
自《備急千金要方》。在足內側面,內踝的凸起處。主治小兒四五歲不語,霍亂轉筋,牙痛,腳氣,腳內廉轉筋...
- 更多有內治作用的穴位
有內治作用的中成藥
- 五苓散
9g、桂枝6g,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主治內停水濕,凡脾虛不運,氣不化水之水濕內停,小便不利...
- 至寶丹
安息香45g,具有清熱開竅,化濁解毒之功效。主治痰熱內閉心包證。至寶丹亦是涼開方劑的常用代表方。現代...
- 玉樞散
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B)。功能與主治:辟穢解毒。適用于內治濕溫時邪,頭昏胸悶,腹痛吐瀉及小兒痰壅...
- 保和丸
、連翹6g、蘿卜子6g,具有消食和胃之功效。主治食積內停所致之食積證。本方為治療食積的通用方劑。現代...
- 紫雪
甘草240g,具有清熱開竅,熄風止痙之功效。主治熱邪內陷心包,熱盛動風證。本方是治療熱邪內陷心包、熱...
- 更多有內治作用的中成藥
內治相關藥物
- 氟米龍滴眼液
次1~2滴,一日2~4次,用前搖勻,滴于結膜囊內。治療開始的24~48小時,可酌情增加至每小時2滴...
- 膠體磷[32P]酸鉻注射液
【適應癥】用于控制癌性胸腹水和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1)腹腔內注射,一次296~4...
- 萘普生鈉注射液
,半衰期(t1/2)為12~14小時。在體內達到治療濃度時,有99%萘普生與血漿蛋白結合,95%的...
- 吡諾克辛鈉滴眼液
后囊膜混濁的發生率。【藥代動力學】【適應癥】主要治療初期老年性白內障、輕度糖尿病性白內障或并發性白...
- 甘露醇注射液
0%經腎臟排出。【適應癥】(1)組織脫水藥。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
- 更多內治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內治
- 《內經藥瀹》:[卷二]氣運
云玄珠下苦熱又按至真要大論熱淫所勝平以咸寒燥淫于內治以苦溫此云下酸熱疑誤也吳昆曰君火在上宜治以咸寒太...
- 《理瀹駢文》:略言
敢自秘。爰取所集眾方。為駢文以聯綴之。并為發明內外治殊涂同歸之理。質之老友。咸曰是誠一門。但惜為儷...
- 《內經藥瀹》:[卷五]六化下
至真要大論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諸氣在泉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王冰曰風性喜溫而惡清故治...
- 《讀素問鈔》:[卷下之四]補遺
中乎精氣也○諸陽皆然謂諸陰在內格拒其陽于外故病似陽而誠屬陰不可作陽病治下仿此○陽氣有余身熱無汗汗者...
- 《本草新編》:[卷之三(角集)]蛇床子
,倘陰虛火動者,服之非宜也。或問蛇床子外治實佳,內治未必得如外治。不知蛇床子內、外治無不佳也。吾言其...
- 更多古籍中的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