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內針:1.器械名;2.針灸術語。
4 器械名·內針
內針為器械名[1]。《喉風論》:“內針長六寸,其鋒遍以竹桿套之,外露鋒二分,其利如刃。凡口內紅腫至牙床者以此破之。有格則不深入,故套竹桿于外也,其針如刃利欲其速破也。”
5 針灸術語·內針
內針出自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內(nà納)內針,即進針[1]。內針指將針刺入體內,因稱[2]。內,古同納,入也[2]。《難經·七十一難》:“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氣散乃內針。”
6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內針
- 《難經集注》:[卷之五]用針補瀉第十三(凡十三首)
。引持一陰之氣。肝腎乃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內之。陽也。虞曰。...
- 《古本難經闡注》:正文
腎肝之部。得氣。引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而內之陽也。是謂...
- 《醫學綱目》:[卷之七·陰陽臟腑部]刺虛實
留血,血有余則瀉其盛經,出其血。不足則視其虛經,內針其脈中,久留而視,脈大,疾出其針,無令血泄。問曰...
- 《針灸大成》:[卷四]經絡迎隨設為問答(楊氏)
凡下針之法,先用左手,揣穴爪按,令血氣開舒,乃可內針。若欲出血,勿以爪按。右手持針于穴上,令患人咳嗽...
- 《難經古義》:卷之下
之陰(營氣)也。秋冬寒(涼)必致一陽(氣)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皮脈)得氣(針下所得之氣...
- 更多古籍中的內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