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nèi yīn
2 英文參考
endogenic factor[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internal caus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internal cau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注解
內因為病因分類名[1],三因之一。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度,致使氣機紊亂,臟真損傷而成為致病因素[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于肢體,為內所因。” 現將七情過極、勞倦損傷和飲食失調等能導致氣機紊亂,臟腑受損的病因稱為內傷病因[2] 。
參見三因:三因指三類不同致病因素的合稱[1]。即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然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于臟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于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以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損傷為內因;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為外因;其他如饑飽、勞倦、跌仆、蟲獸等所傷為不內外因[1]。這種看法,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1]。但較早提到三因的是東漢的張仲景,立論有所不同[3]。《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4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5.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
古籍中的內因
- 《醫學入門》:[外集·卷四雜病分類]外感
溢大必眩,宜預防之,外感解肌化痰,不可妄施汗下;內因量施補益。昔丹溪治婦人帶下頭眩,專治帶而眩自安。...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三]熱病第二十三
也。凡病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故有因外邪而病熱者。有因內傷而病熱者。有因于外而不因于...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五]刺熱篇第三十二
病者是也。謂外感風寒之邪。內傷五臟。移皆有次。又因五志內傷。故令不得以次相傳。致令人有大病也。魂傷...
- 《高注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治第一
。衛氣自固。經絡自不受邪。豈能入臟腑。是無臟腑之內因。又元真通暢。而神機流貫。四肢九竅。血脈不致壅塞...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六]五色第四十九
故其病易散也。人迎主外。是以人迎盛堅者傷于寒。病因于外也。氣口主中。是以氣口盛堅者傷于食。病因于內...
- 更多古籍中的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