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nèi xiàn
2 英文參考
inward sink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ward invasion syndrom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organ failur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內陷:1.邪氣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2.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3.瘡毒內陷的危重病證。
4 邪氣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
內陷為病證名[1]。病邪深入所導致的一類逆證[1]。邪氣亢盛,正氣不能驅邪外出,邪氣因而迅速深入營分、血分的病理過程[1]。多見于急性熱病如麻疹等[1]。《溫熱經緯》:“病在衛分,……以邪從氣分下行為順,邪入營分內陷為逆也。”故防治措施均需透邪外出[1]。
5 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
內陷為病證名[1]。病邪深入所導致的一類逆證[1]。傷寒表證未罷,而誤下之,遂成結胸或痞證[1]。亦屬表邪內陷[1]。
6 瘡毒內陷的危重病證
內陷(organ failure)為病證名[1]。又稱“三陷變局”[2]。是指火毒熾盛,正氣內虛,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內傳臟腑的危急重癥[2]。內陷為火陷、干陷、虛陷的統稱[2]。出《外科大成》卷一。內陷為病邪深入所導致的一類逆證[1]。
《瘍科心得集》卷上:“……有三陷變局,謂火陷、干陷、虛陷也。火陷者,氣不能引血外腐成膿,火毒反陷入營,漸致神迷發痙發厥;干陷者,膿腐未透,營衛已傷,根盤紫滯,頭頂干枯,漸致神識不爽,有內閉外脫之象;虛陷者,膿腐雖脫,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脾氣不復,惡谷日減,形神俱削,漸有腹痛便泄,寒熱宛似損怯變象,皆不治之證也。”
6.1 火陷
火陷(fire inward collapse)為證名,是瘡瘍內陷中三種陷證之一。指津液不足,火毒熾盛,復因擠壓瘡口,或治療不當或失時,以致正不勝邪,毒邪客于營血,內犯臟腑而成的危急重癥[2]。見《瘍科心得集》卷上。
高秉鈞分瘡瘍三種險證中之猶有三陷變局,即“火陷、干陷、虛陷也。”他認為“火陷者,氣不能引血外腐成膿,火毒反陷入營,漸致神迷,發痙發厥。”
6.1.1 火陷的癥狀
瘡色紫暗,瘡面干枯無膿汁,根盤散漫,壯熱口渴,便秘尿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舌絳脈數等。
6.1.2 火陷的治療
火陷治宜清營涼血解毒,并投補益之劑,內服可選用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加人參、生黃芪之類,或選用清營湯,配以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外治初起用金黃膏加千捶膏外敷。潰膿期用金黃膏摻八二丹外敷;如膿水稀或灰綠,則改摻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膿液積蓄難出而有波動時,可按瘡形大小采用“十”字、雙“十”字,或平行縱切開術,手術的原則是廣泛切開,清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收口期用白玉膏摻生肌散外敷;如瘡口腐肉一時不能粘合,可用墊棉法,如無效時,則應采用手術清創。
6.2 干陷
干陷(dryness inward collapse)為病證名,見《瘍科心得集》上卷。干陷是瘡瘍等化膿性感染內陷病證之一種[3]。指氣血兩虧,正不勝邪,不能釀化為膿,載毒外泄,以致正愈虛,毒愈盛,內閉外脫的危急重癥[2]。干陷多見于有頭疽之化膿期[3]。因患者氣血雙虧,正不勝邪,難以釀膿托毒外出所致[3]。
6.2.1 干陷的病因病機
干陷因患者氣血雙虧,正不勝邪,難以釀膿托毒外出所致[3]。
6.2.2 干陷的辨證治療
證見應成膿而局部化膿未透,瘡瘍部根盤紫滯,瘡頂部漸現干枯、腐爛,膿汁漸少而稀薄,色澤晦暗無光,腫勢漸趨平塌下陷,自覺悶脹疼痛或微痛,發燒或覺惡寒,自汗神疲,脈虛數,甚則熱盛漸致神識不爽,肢厥、脈微,出現脫證[3]。治療宜補養氣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3]。方選托里消毒散,另加牛黃、琥珀沖服,或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3]。
證見肢冷、便溏、溲頻等,宜按證加減,或以溫補托里法,方用神功內托散加減[3]。
6.3 虛陷
虛陷(deficiency inward collapse)為病證名[4]。見《瘍科心得集》卷上[4]。虛陷是瘡瘍陷證之一[4]。指毒邪雖已衰退,正氣大傷,脾氣不復,腎陽亦衰,以致生化乏源,陰陽兩竭,余毒走竄入營的危急重癥[2]。虛陷多見于有頭疽生肌收口期[4]。因素體脾腎陽虛,加之患瘡瘍耗傷氣血所致[4]。
《瘍科心得集》卷上:“虛陷者,膿腐雖脫,新肉不長,狀如鏡面,光白板亮。”
6.3.1 虛陷的病因病機
虛陷因素體脾腎陽虛,加之患瘡瘍耗傷氣血所致[4]。
6.3.2 虛陷的癥狀
瘡口腐肉脫盡而瘡面肉芽色淡,狀如鏡面,光白板亮,新肉不生,經久不斂,不知疼痛,伴見形寒發熱;病趨惡化,或現神疲納呆,腹痛泄瀉,自汗肢冷,舌淡無苔,脈沉細或虛大無力,轉為脫證[4]。
6.3.3 虛陷的治療
虛陷治宜補養脾胃,方用補中益氣湯、益胃湯;已成脫證者,應以溫補脾腎為主,扶陽固脫,用附子理中湯加肉桂、龍骨、牡蠣等[4]。
6.4 內陷的辨證分型
6.4.1 邪盛熱極
內陷·邪盛熱極證(org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pathogen excessiveness and heat extremity)是指邪盛熱極,以局部瘡頂不高,根盤散漫,瘡色紫滯,瘡口干枯無膿,灼熱劇痛,全身出現壯熱口渴,便秘溲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或脅肋偶有隱痛,舌苔黃膩或黃燥,舌質紅絳,脈洪數、滑數或弦數為常見癥的內陷證候[2]。
6.4.2 正虛邪盛
內陷·正虛邪盛證(org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pathogen excessiveness)是指正虛邪盛,以局部膿腐,瘡口中央糜爛,膿少而薄,瘡色灰暗,腫勢平塌,散漫不聚,悶脹疼痛或微痛,全身出現發熱或惡寒,神疲,食少,自汗脅痛,神昏譫語,氣息粗促,舌苔黃膩或灰膩,舌質淡,脈沉細等為常見癥的內陷證候[2]。
6.4.3 脾腎陽衰
內陷·脾腎陽衰證(organ failur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clining pattern)是指脾腎陽衰,以局部腫勢已退,瘡口腐肉已盡,而膿水稀薄色灰,或偶帶綠色,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現虛熱不退,形神萎頓,納食日減,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氣息低促,舌苔薄白或無苔,舌質淡紅,脈沉細或虛大無力等,旋即可陷入昏迷厥脫為常見癥的內陷證候[2]。
6.4.4 陰傷胃敗
內陷·陰傷胃敗證(organ failure with pattern of yin injury and stomach declining)是指陰傷胃敗,以局部癥狀同脾腎陽衰證,口舌生糜,納少口干,舌質紅絳,光如鏡面,脈細數為常見癥的內陷證候[2]。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2.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7.
治療內陷的穴位
- 陷骨
·本輸》:胃出于厲兌……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內間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輸。特異性:陷谷為足陽明胃...
- 陷谷
·本輸》:胃出于厲兌……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內間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輸。特異性:陷谷為足陽明胃...
- 營池
急千金要方》。別名陰陽。標準定位:位于足內踝下緣前、后之凹陷處,每側二穴,左右計4穴。位即足內踝下緣...
- 缺盆
經素問》:瀉胸中之熱。《黃帝內經素問》: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
- 尺蓋
經素問》:瀉胸中之熱。《黃帝內經素問》: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
- 更多治療內陷的穴位
治療內陷的方劑
- 紫雪
240g,具有清熱開竅,熄風止痙之功效。主治熱邪內陷心包,熱盛動風證。本方是治療熱邪內陷心包、熱盛動...
- 人參瀉心湯
各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主治:治上焦濕熱未清,里虛內陷,神識如蒙,舌滑脈緩。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
- 開竅劑
其臨床表現,可分為熱閉與寒閉兩種。熱閉由溫熱之邪內陷心包所致,治宜清熱開竅;寒閉由中風、中寒或氣郁、...
- 定喘止嗽丸
螺紋導管常數個關排,導管旁常伴有棕黃色乳汁管,管內含棕黃色顆粒狀分泌物。纖維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
- 加減黃連阿膠湯
芍15克炙甘草4.5克功能主治:清熱救陰。治春溫內陷下痢,熱多濕少,陰液受傷者。用法用量:水800毫...
- 更多治療內陷的方劑
治療內陷的中成藥
- 紫雪
240g,具有清熱開竅,熄風止痙之功效。主治熱邪內陷心包,熱盛動風證。本方是治療熱邪內陷心包、熱盛動...
- 定喘止嗽丸
螺紋導管常數個關排,導管旁常伴有棕黃色乳汁管,管內含棕黃色顆粒狀分泌物。纖維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
- 萬氏牛黃清心丸
治:《疫喉淺論》卷下之萬氏牛黃清心丸主治疫喉熱邪內陷心包,神糊譫狂。用法用量:每服1丸,竹葉、燈心湯...
- 麻黃止嗽丸
表面觀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密,胞腔內含暗棕色物。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檢查...
- 百效丸
切食積痰瘧,腹疼腹脹,紅白痢疾,及發斑出疹,熱毒內陷等證。用法用量:未滿周歲每服3丸,周歲以上每服5...
- 更多治療內陷的中成藥
內陷相關藥物
- 阿昔洛韋注射液
g/L。本品的蛋白結合率低(9%~33%)。在肝內代謝,主要代謝物占給藥量的9%~14%,經尿排泄...
- 注射用阿昔洛韋
/ml。本品的蛋白結合率低(9%~33%)。在肝內代謝,主要代謝物占給藥量的9%~14%,經尿排泄...
- 注射用胸腺肽
對于過敏體質者,注射前或治療終止后再用藥時需做皮內敏感試驗(配成25μg/ml的溶液,皮內注射0....
- 阿昔洛韋分散片
mg/L。本品蛋白結合率低(9%~33%)。在肝內代謝,主要代謝物占給藥量的9%~14%,經尿排泄...
- 阿昔洛韋片
mg/L。本品蛋白結合率低(9%~33%)。在肝內代謝,主要代謝物占給藥量的9%~14%,經尿排泄...
- 更多內陷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內陷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為腫。其下乳根,則如月蝕。蝕,缺傷也。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之過深,則為內陷,下俱仿此...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六]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腫。其下為乳根者。有如蟲食之痛癢也。)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缺盆在喉旁兩橫骨陷中。若缺盆...
- 《類經》:[二十二卷針刺類]六十四、刺害
,且并乳根皆蝕而難于愈也。蝕,食同。)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缺盆,在肩前橫骨上陷者中...
- 《素問識》:[卷六]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限。又后漢董卓傳。潰癰雖痛。勝于內食。)刺缺盆中內陷志云。缺盆在喉旁兩橫骨陷中。若缺盆然。故以為名。...
- 《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濕溫
(瘧、痢、疸、痹附)五四、濕熱上焦未清,里虛內陷,神識如蒙,舌滑脈緩,人參瀉心湯加白芍主之。濕在上焦...
- 更多古籍中的內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