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指疾病的內外部位。《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調其內而后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于內者,先治其外而后調其內。”
詳見百科詞條:內外 [ 最后修訂于2015/11/4 15:19:36 共88字 ]
治療內外的中成藥如下:
- 化痔片
~5滴,置水浴上加熱,呈紅色。(2)取濾液2ml,加水10ml,乙醚3ml,振搖放置,醚層呈黃色,分取醚層,加氫氧化鈉試液0.5ml,振搖,水層顯紅色。檢查: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D)。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止血,行氣散瘀。用于內痔,外痔,混合痔,內外痔血栓。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或遵醫囑。注意:孕婦忌服。規格:素片每片重0.26g貯藏:密封。遼寧省藥品檢驗所起草...
- 二十五味阿魏散
5g光明鹽15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性狀:本品為灰褐色粉末;氣腥,味微辛。檢查: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功能與主治:祛風鎮靜。用于五臟六腑的龍病,肌膚,筋腱,骨頭的隆病,維命隆等內外一切隆病。用法與用量:一次1.2g,一日2次。“四引”(白引、酸引、紅引、蒜引)為引,清晨和傍晚服用。規格:每袋裝12g。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青海省藥品檢驗所起草...
- 三七總苷沖劑
:三七總苷沖劑說明書:藥品名稱:三七總苷沖劑分類:血液系統藥物中成藥三七總苷沖劑的藥理作用:由三七總苷精制成沖劑或片劑。沖劑每袋含三七總苷50mg,片劑每片含三七總甙25mg。止血散瘀、活血生肌、消炎鎮痛、滋補強壯。三七總苷沖劑的適應證:用于內外傷出血、痔瘺出血、胃潰瘍出出血、婦科出血、心腦血管疾病、外傷及瘡瘍腫痛、身體虛弱等癥。三七總苷沖劑的用法用量:沖劑每次1袋,片劑每次2片,均為每天3次。...
- 琥珀還晴丸
余琥珀等二十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與上述羚羊角粉等二味細粉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狀:本品為黃褐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補益肝腎,清熱明目。用于肝腎兩虧,虛火上炎引起;內外翳障,瞳孔散大,視力減退,夜盲昏花,目澀羞明,迎風流淚。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規格:每丸重6g貯藏:密封。...
- 消痔栓
熱攪拌,待分層后除去上面黃白色油層,濾過,取濾渣自然干燥,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棕黃色熒光。檢查:應符合栓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二部附錄7頁)。功能與主治:收斂,消腫,止痛,止血。用于內外痔瘡。用法與用量:外用,一次1枚,一日1次,洗凈肛門,將藥塞入。注意:孕婦禁用。規格:每枚重2g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消痔栓說明書:藥品名稱:消痔栓藥品漢語拼音:XiaozhiShuan劑型:每...
- 曲麥枳術丸
拼音:qǔmàizhǐshùwán英文:概述:曲麥枳術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曲麥枳術丸說明書:藥品類型:中藥藥品名稱:曲麥枳術丸藥品漢語拼音:藥品英文名稱:成份:性狀:作用類別:適應癥/功能主治:健脾消食。用于脾虛停滯,脘腹痞滿,倒飽嘈雜,不思飲食。規格:每20粒重1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禁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2.不適用于小兒、年老體弱者...
- 熊膽痔靈膏
以龍腦(C10H18O)計,不得少于18.0mg。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止癢,止血。用于痔瘡腫痛出血,痔漏,腸風下血,肛竇炎及內痔手術出血。用法與用量:外用,洗凈肛門,涂布于肛門內外,一日2次。規格:每管裝10g貯藏:密封,置陰涼處。注:膽糖膏質量標準見熊膽痔靈栓質量標準后附。: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熊膽痔靈膏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XiongdanZhilin...
- 化痔栓
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相當于11.65mg的Bi2O3。本品每粒含次沒食子酸鉍按三氧化鉍(Bi2O3)計算,應為0.094~0.114g。功能與主治:止血,止痛,消炎,解毒,收斂。用于內外痔瘡,混合痔瘡。用法與用量:患者取側臥位,置入肛門2~2.5厘米深處,一次1粒,一日1~2次。規格:每粒重1.4g貯藏:遮光,密閉,在30℃以下保存。廣東省藥品檢驗所起草化痔栓說明書:藥品類型: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