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1.指外邪化熱入里,結于胃腸,出現壯熱、煩渴、腹痛、便秘等腑實證候[2]。
4 參考資料
治療內實的方劑
- 生津地黃湯
粉、生地、知母、麥冬(去心)、甘草。主治:痘疹,內實作熱,大便堅實而渴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
- 加味四圣解毒湯
主治:痘瘡發熱,及養漿時作癢,能食而大便秘。邪氣內實,正氣外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片玉痘疹...
- 清利四物湯
參、連翹、黃芩、木通、防風、知母、銀花。主治:疹出3日后不沒,余毒內實者。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 沉麝鹿茸丸
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補益脾腎,強壯筋骨,內實五臟,外充肌膚,補益陽氣,和暢榮衛。主一切惡氣。...
- 解毒托里散
水煎,入燒過人屎同服。如服此藥紅活光壯者,此正氣內實,毒不能留,即止后藥;如服后病勢淹延者,此邪氣甚...
- 更多治療內實的方劑
治療內實的穴位
- 穴俞
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王冰注:“悉可以本經脈穴俞補瀉之。”腧,通輸...
- 陰陽
是互根的。《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清陽出上竅,濁...
- 腎上腺
組成,二者比例約為10∶1~20∶1。被膜伸入腺實質形成許多小隔,血管和神經沿小隔進入腺組織。腎上...
- 少陰俞
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本穴系腎在背之俞穴,內應腎臟,是腎氣轉輸、輸注之所,治腎疾要穴,故名之...
- 疾而徐則虛
。《黃帝內經靈樞·小針解》:“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指迅速進針,緩慢出針,能使邪氣虛,即...
- 更多治療內實的穴位
治療內實的中成藥
- 枳實導滯丸
食欲不振,大便秘結,或瀉痢后重,舌紅苔黃膩,脈沉實。枳實導滯丸具有祛濕清熱,消積導滯的功效。主治傷...
- 新清寧片
工制成的片。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用于內結實熱所致的喉腫、牙痛、目赤、便秘、下痢、發熱;感...
- 防風通圣散
表,清熱瀉下的功效。治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里皆實,癥見惡寒發熱,頭痛眩暈,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
- 水陸二仙丹
蒸令熟,用所蒸湯淋二、三遍,取所淋金櫻子汁入銀銚內慢火熬成稀膏,與芡實和丸,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
- 保嬰鎮驚丸
黃?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周歲以內酌減。注意:病退即止,不可久服?規格:每丸重1....
- 更多治療內實的中成藥
內實相關藥物
- 大風丸
老體虛及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3.陰虛發熱、內有實熱者不宜服用。4.發熱病人暫停使用。5.藥品性...
- 果糖二磷酸鈉注射液
4和0.6g/kg/min的速度靜脈輸注FDP,實驗鼠與實驗兔的致死量分別為5.0g/kg和5.8...
- 海天益腎膠囊
。【不良反應】【禁忌】兒童、孕婦禁用;陰虛內熱、實熱、陽亢者禁服;外感及高血壓患者禁服。【注意事項...
- 苦參總堿注射液
布以氧化苦參堿為主,尿中排出大量原型藥,24小時內排出氧化苦參堿占給藥量的88.3%。口服后,氧化...
- 甘磷酰芥片
含量最高,在腫瘤組織中含量也相當高。本品在動物體內滯留時間較長,排泄較慢。口服24小時后從呼吸、尿...
- 更多內實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內實
- 《傷寒論輯義》:[卷四]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之邪。乘胃宿食。與燥熱結。謂之正陽陽明。不大便內實滿痛。名胃家實者。是也。太陽之邪。已到少陽。法當...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四]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全篇
見正陽陽明之大脈也。蓋由去表傳里,邪熱入胃,而成內實之診,故其脈象有如此者。【集注】方有執曰∶傷寒三...
- 《醫宗金鑒》:[卷二]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全篇
見正陽陽明之大脈也。蓋由去表傳里,邪熱入胃,而成內實之診,故其脈象有如此者。【集注】方有執曰:傷寒三...
- 《醫宗金鑒》:[卷二]辨可下病脈證篇
曰:本經云: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宜下之。@@@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
- 《傷寒論辯證廣注》:[卷之六]辯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此一節。乃設為問答。以...
- 更多古籍中的內實